發新話題
打印

[新車資訊] 福特FOCUS銷售創高再加把勁,推出配備升級新年式車型並追加四門ST-Line Lommel車型

福特FOCUS銷售創高再加把勁,推出配備升級新年式車型並追加四門ST-Line Lommel車型


福特全新4代Focus全車系去年在台灣上市,以出色的性能和高安全規格,特別的擁有同級絕譕僅有的Level 2半自動駕駛Co-Pilot 360駕駛安全輔助科技,加上豐富的配備,創造高CP值,因為吸引強大買氣,按福特六和汽車的統計,四代Focus上月相較於去年同期,銷售成長超過25%,穩居同級車第二位,而為擴大市占,福特六和今日推出 所謂「20.75年式」的Focus,車型整容重新調整,部分車型追加配備,車價不變,有的則是微幅調漲。













所謂的「20.75年式」,其實就算是2021年式,Focus新年式將原來限量供應的5門掀背的ST-Line Lommel車型,從限量供應改為常販車型,並追加駕駛座8向電動可調座椅,但車價不變,維持原有的92.9萬。另外增加 Focus四門ST-Line Lommel車型,車價也是92.9萬。此外,原來四門旗艦車型17TSR,換上後獨立多連桿懸吊,改名車Focus 17SLA四門車型,以滿足車主性能操駕的需求,車價小漲1萬,為89.9萬。另外也同步展示本格派性能車型Focus ST和Focus ST Wagon,則是升級12.3吋全數位化液晶儀表,車價小漲1萬,各為137.8萬和143.8萬。

至於其餘車型,四門房車仍維持原有的 69.9 萬元起,四門佛心版則是降價1萬,售價 萬元,五門的成真版和ST-Line,都維持原價,各為78.9萬和 89.9萬。而五門時尚版降價1萬,為80.9萬。







此次新增的四門 ST-Line Lommel德式運動房車,搭配多項性能化配件,包括ST-Look專屬的視覺化套件,如ST-Line專屬霧黑型水箱護罩,搭配ST-Line專屬空力套件(含前後下擾流板/側裙/擾流尾翼)與單邊雙出尾管,最後是車尾的Lommel專屬銘版,輪圈為18吋ST-Line專屬雙色切削鋁圈,搭配米其林的性能胎Michelin Pilot Sport 4,以提升抓地性能。







四門 ST-Line Lommel內裝採ST-Line專屬運動碳纖維紋路飾板、加上闇黑頂篷、平底真皮包覆運動化方向盤和8向電動調整跑車化座椅等配件,同時融入福特最新的科技化配備。如8吋懸浮式全彩觸控螢幕、結合建中文聲控的SYNC 3娛樂通訊整合系統,同時支援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智慧手機連結,以及緊急通訊救援系統等功能,另有HUD智慧型抬頭顯示器,後座出風口下方具備Type A+Type C的雙充電孔。

四門ST-Line Lommel動力為EcoBoost 182渦輪增壓汽油引擎,匹配同級唯一SelectShift八速手自排變速箱,最大馬力182ps,大扭力24.5kgm,另搭載Lommel專屬賽道級懸吊系統、煞車系統(含紅色卡鉗、前後加大碟盤),以及車身降低10mm的調校設定。

Focus 四門 ST-Line Lommel德式運動房車亦搭載Ford Co-Pilot360全方位智駕科技輔助系統,符合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的Level 2自動駕駛標準,包含iACC智慧型定速巡航調節系統,以及在0-200km/h內可作動的ACC Stop & Go全速域定速巡航調節系統、LCA車道導正輔助系統、PCA前向碰撞預警系統、附行人/車輛/自行車手偵測的AEB全速域輔助煞停系統、ESA 閃避轉向輔助系統、TSR道路標誌識別輔助系統等,再加上標配6氣囊。







平反組裝品質不佳之恥?TESLA研發全新車身打造與焊接技術


TESLA近日似乎在計畫研發更多的新製造方式,而車廠便有知情人士透露,德國工廠的自動化機器人效率不夠高,因此,車廠已計畫用巨大鋁製車身鑄造機器,替換掉目前好幾百台的機器人,並且製造更簡單化的底盤零組件。


車廠一直以來都期望通過高科技化與自動化來提高產量,但是,這些機器人並未能在美國工廠順利讓生產變得毫無縫隙,車廠在2018年便在德國及美國內華達州工廠導入了另一條新生產線。

TESLA還必須忙於製造最新款的Model Y,而執行長Elon Musk就表示,他將以這樣的機器開啟製造自動化的新開端,像是車輛的前方部分與其他部件,就能運用這樣的技術自動化生產。

近期更有外媒發現,車廠將在布蘭登堡的新工廠配備八台的「Gigapress」機器;而車廠內部人士也補充到,Gigapress的大小相當於一間小房子,將由義大利的製造商IDRA Srl提供,雖然IDRA拒絕透露相關資訊,不過公司之前就表示過,已向北美某一車廠提供了第一台Gigapress。

對於車廠來說,這樣的技術將能夠降低製造的複雜度,同時增加自動化的程度,像是其他車廠BMW、MERCEDES-BENZ、AUDI等車廠都面臨員工調配的壓力,雖然員工要求車廠保留國內組裝工作,但對於車廠來說,又必須達到監管機構針對零件較少的電動車款要求愈來愈嚴格,因此這方面的工作也勢必會愈來愈少。

而內部人士則解釋到,傳統車身經由組裝多個沖壓過後的金屬板,雖然原料若用鋁將增加形塑的難度,但若配合機器人,將能精簡化車身製造,並且降低金屬焊接變形的狀況、提升組裝的品質。


Model Y





實現光達量產目標,美國新創AEVA、采埃孚ZF合作研發自駕感應器


美國矽谷自駕感應器新創公司AEVA近日宣布與德國汽車零組件供應大廠采埃孚(ZF Friedrichshafen AG)合作,將助新創將最新的低成本光達感應器投入生產;而光達(Lidar)感應器主要是通過脈衝雷射來測量距離,可幫助自駕車快速取得前方道路的3D圖像,不過,因為生產成本高,近幾年來許多公司都一直設法降低感應器的成本以實現批量生產的目標。


AEVA表示,他們的感應器使用的是頻率調變連續波(FMCW)雷達,這個技術還能夠檢測遠處物體的速度,分辨出遠方的物體到底是樹木等靜止物體、還是像是自行車等行動中的物體或人們;另外,他們也能夠使用標準的半導體設備及工藝、而非昂貴的方法來進行製造。

在合作關係下,AEVA將負責最核心的感應功能、性能、以及演算法;而歐洲最大汽車供應商之一的ZF則會負責生產能可裝備到汽車上面的車用感應器;不過,雙方都沒有透露潛在客戶的公司名稱,並且將目標放在於2023年或2024年生產感應器,專注在創建短期內可商業化的產品。

ZF方面則表示,公司將運用AEVA的技術與經驗來製造車用光達感應器,實現可用在實際用在道路上行駛的感應器的量產;而且,公司方面也將保證車用感應器的品質,畢竟感應器對於所有自動駕駛汽車不管是軟體還是商業化等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致力減少碳足跡,UBER宣布將於2040年全面電動化車隊


UBER在本週二宣布將讓全球範圍的乘車叫車平台上,每輛車都在2040年之前實現100%電動化的最新計畫,並預估將在2025年之前,提供多達8億美金(約台幣234億)的資金,為的就是幫助所有的司機改用電動車款,甚至也計畫與更多車廠合作、提供購買或租賃電動車的折扣優惠。


公司表示,必須考慮到許多地區愈來愈嚴格的環保法規、以及基礎設施,因此,預估2030年會率先電動化位於美國、加拿大、以及歐洲的乘車車隊;公司也統計,截至今年二月初,全球範圍內預估已有500萬左右的司機。

除了購車與租車的折扣之外,公司還表示,8億美金的投資之中還會包括電動與混合車款的充電折扣、以及其他相關附加服務的費用減免,另外,若叫車客戶剛好選擇「環保旅途」,平台也會向客戶收取小額費用,來抵消部分的成本。

同時,公司也表示已與GM、RENAULT / NISSAN / MITSUBISHI策略聯盟等車廠建立了合作關係,與上面車廠的合作則會主要將焦點集中在美國、加拿大、歐洲等地區;而且,UBER也表示正在與其他車廠討論合作的新機會。

在環保組織以及許多國家多年來針對叫車所造成的污染、塞車提出批評之後,公司也表示將積極呼籲車隊電動化;而主打北美市場、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LYFT,則在六月份宣布2030年之前車隊全面電動化的目標,不過,LYFT並不會向司機提供直接的財務補助。

另外,UBER還表示,最終的目標,是期望能夠降低電動車的購買成本,畢竟現在電動車還是比燃油車款更昂貴;而且,不只是降低購車成本,公司也將與BP、EVgo等全球充電站廠商合作,為司機提供折扣、擴增充電站位置,降低司機因充電站不足而拒絕採用電動車的情況。

最後,UBER也宣布,從週二開始,所有使用純電車款的美加地區司機,在每次的載客旅途當中將額外獲得1美金的獎金,如果乘客剛好又選擇環保旅途、支付額外費用,則在美國主要城市載客的司機,更將額外獲得50美分的獎金。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