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三國時期被冤殺的一個曠世奇才

三國時期被冤殺的一個曠世奇才

  三國裡不被人注意的次要人物,一個悲劇性的人物一個事實上的文化巨人一個被現代人忘卻的人,他就是蔡邕,蔡中郎。
  蔡中郎是陳留人,他是大學者,大書法家,大音樂家,他是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還是儒家的身體力行者,在年少是就享有很高的聲望,他一生際遇坎坷,在靈帝時他入朝,校書東觀時他整理經籍,親自立書冊於碑,立於太學,給社會做了個範本,碑始成,便每天有千餘乘往觀,填街塞巷,他感於朝政腐敗直言上書批評朝政,患罪幾乎被殺,流放邊地,一年後遇赦,又得罪宦官,逃往東南的吳會,這一流亡就是十二年,在這幾年裡他製作了有名的焦尾琴,直到靈帝大辟董卓當政,需要他裝點門面才征他入朝。他知道董卓不好,便稱病不去,誰知董卓一句話,他才沒辦法:我能滅人家族,只好前去,這一去便飛黃騰達,人云:三日之間,周歷三台,做到尚書,最後做到左中朗將,這是他被稱為蔡中郎的由來。
  在那個人妖顛倒的年代他得到了董卓的特殊待遇,埋頭著述,為中國的古文化做了大大的貢獻,故在董卓被殺王允當政時,他感於董卓的知遇之恩,而在宴席上歎息,王允勃然大怒,呵斥他說:「董卓,是國家的大賊,差點傾覆了漢室。你作為臣子,應該一同憤恨,但你卻想著自己受到的禮遇,忘記了操守!現在上天誅殺了有罪的人,你卻反而為他感到傷痛,這難道不是和他一同作為逆賊嗎?」並隨之將蔡邕收押交給廷尉治罪。蔡邕遞上辭表道歉,請求受到刻額染墨、截斷雙腳的刑罰,以求繼續完成漢史。士大夫大多同情並想要救他,沒有成功。太尉馬日磾聽說後急忙前往對王允說:「伯喈是曠世的奇才,清楚很多漢朝的事,應當讓他續寫解決後邊的歷史,讓它成為一代重要的典籍。而且他忠誠孝順的名聲一向顯著,獲罪也沒有緣由,殺了他豈不是會喪失威望嗎?」王允說:「過去漢武帝不殺司馬遷,讓他寫出譭謗的書,流傳於後世。現今國家中途衰落,政權不穩固,不能讓奸邪諂媚的臣子在幼主旁邊寫文章。這既不能增益聖上的仁德,又令我們蒙受譭謗議論。」馬日磾離去後告訴別人說:「王允大概不能長久於世吧。有道德的人,是國家的綱紀;寫作,是國家的典籍。廢棄了綱紀與典籍,難道還能長久嗎!」蔡邕於是死在了監獄裡。王允後悔了,想阻止殺他卻來不及了。當時蔡邕六十歲。群臣和士人沒有不為他哭泣的。著名經學家鄭玄聽聞蔡邕的死訊後,歎息說:「漢朝的事,誰來考定啊!」
  所以說蔡邕的死是中國文化的損失,他主修的續漢書沒有最後完成,不然,我們今天看的將不是范曄的後漢書了!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