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認識疾病] 放射性直腸炎 飽受血便之苦

放射性直腸炎 飽受血便之苦

放射性直腸炎 飽受血便之苦

八十一歲林老先生三年前因攝護腺癌積極接受手術及放射線治療,雖順利擺脫癌症病兆,卻產生「放射線直腸炎」的後遺症,每天飽受血便之苦,甚至需要回醫院輸血改善貧血等症狀;經歷不同醫療團隊的建議跟接受不同療法的治療,皆無法緩解血便及因失血過多導致身體虛弱無力、頭暈目眩,輾轉經由朋友的介紹到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大直腸外科專業團隊諮詢後,接受了新型內視鏡射頻燒灼止血術,重獲生活品質,不再有馬桶血紅一片的心情壓力及困擾,也可行動自如的安排退休後樂齡生活。

「放射性直腸炎」對很多醫師來說,是一個很難纏且反覆的「疾病」,對於接受放射性治療的患者來說,更是一場無止盡的夢靨;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大直腸外科副主任李克釗說明,放射性直腸炎往往屬於骨盤腔相關癌症(直腸、膀胱、攝護腺、子宮頸和卵巢等惡性腫瘤等)因放射線治療所導致的後遺症,放射線治療的劑量原本只針對癌細胞,但照射過程不僅會殺死癌細胞,也會傷及周邊正常組織,導致直腸微血管增生,解便時只要糞便太硬,摩擦到增生的微血管就會流血;根據研究顯示,約有2%-20%的癌症患者會因接受過骨盆腔放射線治療後產生了放射線直腸炎。

目前診斷最佳方法是接受大腸鏡檢查,其嚴重程度可分為輕度放射線(性)直腸炎與中、重度放射線(性)直腸炎;輕度可考慮先使用藥物治療,經由每日灌腸的方式,將含有類固醇及消炎成分的藥物滯留於直腸,從四個象限不同角度各十至三十分鐘,以減少直腸發炎,讓出血的情況獲得控制,若症狀無法緩解,有些人會選擇自費做高壓氧治療,促使受損的細胞重生;若以上效果不彰,則建議用介入性內視鏡治療,現有的介入性內視鏡治療可分為氬離子凝固治療及新式內視鏡射頻燒灼術,新式內視鏡射頻燒灼術可經由內視鏡套上電極片,深入至增生的血管組織中,釋放出能量加以燒灼破壞,有效且大範圍的淺層能量傳導,就像電熨斗一樣,燒灼深度局限於黏膜層,快速達到減少出血之效果。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