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社會大亂之前必有三種前兆

社會大亂之前必有三種前兆

  清末曾國藩曾說﹕「社會大亂之前必有三種前兆。其一是無論何事﹐均黑白不分。其二是善良的人越來越謙虛客氣﹔無用之人越來越猖狂胡為。其三是當問題到了極其嚴重的程度之後﹐偏偏凡事皆被合理化﹐一切均被默認﹐不痛不癢﹐莫名其妙地虛應一番﹐沒有人願意為這艘破船補補窟窿﹐卻權當沒有看見。」
  實際上曾國藩是說亡國的三步曲﹕黑白不分社會喪失了應有的淨化與清算功能﹐就沒了正義與邪惡之別﹐自此踏上了死亡的第一個台階。由此一個社會越是小人就越猖獗﹐而好人就只能忍受壞人的猖獗了。由此就踏上了死亡的第二步台階。當事態嚴重了﹐於是乎越是醜惡﹐就越容易被人所默認﹐不能不說曾國藩高瞻遠矚﹐果不其然﹐在曾國藩閉上眼睛的20年後﹐當慈禧老妖婆蹬了腿﹐三年後﹐大清王朝也終就灰飛煙滅了。
  但說這話之前﹐曾也曾與自己的幕僚討論過大清的壽命﹐但這時的曾還不得要領﹐但其幕僚的預言卻一語成讖。整個晚清﹐清醒的只有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一人。趙在1867年就預言國家將亡的時候﹐連曾國藩都不敢相信。因這時洋務運動剛剛開始﹐一切都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但趙烈文從當時官府明火執仗、社會兩極分化、百姓窮困潦倒、朝中大臣無能﹐還有外敵虎視眈眈的外部背景﹐推斷清朝將在50年內滅亡。結果趙文烈一語成讖﹐大清王庭在44年后土崩瓦解了。
  當年曾國藩聽了趙烈文的分析﹐一口氣說﹕「我日夜望早死」。曾雖不能算位極人臣﹐但也算是中流砥柱﹐如此高幹﹐都覺得無力回天﹐又不願意看到國家「抽心一爛」「土崩瓦解」的局面。只能以自己的閉上眼睛來對抗不能不到來的末日。統治者過分主迷信武力﹐天下的秦始皇﹐那又是何等的英雄﹐但喊了幾聲「陳勝王」﹐幾個新兵蛋子揮揮手就把不可一世的大秦朝推翻了﹐在當時根本沒有一個人能預料到強大的帝國﹐會在一夜間突然完蛋。而橫向上看強大到世界老二的前蘇聯﹐在解體前﹐也沒有幾個人預見到。
  從晚清延至民國﹐於右任老先生在《亡國三惡因》中﹐出於特殊時期﹐民窮財盡的社會﹐說得更有些意思﹐國家破產。概括出一部亡國滅政的三步曲。國有金﹐吝不與人﹐為他人藏。此其一。善不能舉﹐惡不能退﹐利不能興﹐不能除。化善而作貪﹐使學而為盜。此其二。宮中、府中、夢中﹐此哭中、彼笑中﹐外人窺伺中、霄小撥弄中﹐偵探金錢運動中﹐一舉一動﹐一黜一陟﹐墮其術中。此其三。
  其一是說﹐百姓貧窮﹐物價飛漲﹐社會呈敗落之像。而老百姓為什麼會貧窮﹖是因為「國有金﹐吝不與人」﹐財富不往普通人手裡流動﹐國與民爭利。財產歸權貴私有。勞苦民眾雖竭盡勞作﹐所得不足以維持生計﹐兩極分化嚴重。殘民﹐掠民﹐擾民以自肥﹐最終也就只能民不聊生﹐由此種下了亡國惡因。
  其二是說﹐行善的不能受到褒揚﹐作惡的不能受到制止﹐社會道德急劇下滑。官員雖多﹐但不作為﹐忙於吃喝嫖賭﹐聚斂財富﹐使「利不能興﹐不能除」。善惡本人兼而有之。所以於右任說﹕「化善而作貪﹐使學而為盜」。其中的「化」、「使」兩個動詞很生動地說明了官員普遍貪腐、社會道德敗壞原因。在社會層面上﹐舉惡不能退﹐利不能興﹐除化善而作貪﹐使學而為盜。」正如有學者指出的那樣﹐社會就呈現出潰敗的狀態。
  其三是說﹐財富有了貧富不均﹐權力有了兩極分化﹐財產聚於權貴之家﹐而社會又喪失了自我更新的功能﹐也就有了「此哭中、彼笑中」的現象。於是乎「外人」--列強﹐「窺伺」中華大地﹐伺機撈好處﹔「霄小」內奸﹐挑動撥弄﹐出賣國家利益。搞金錢外交﹐用通商拉攏外國政要「助紂為虐」﹐維持其禍國殃民的統治。「偵探」滲透國外華人社區﹐「金錢」收買外國政要﹐甚至行為舉止﹐罷免陞遷﹐都以金錢利益為動因﹐用這樣方法維持其統治﹐豈能不使社會敗亡﹖
  於右任老先生的三步曲﹐是一步步走向滅亡的三部曲﹐有其一﹐就必有其二﹐有其二就必有其三。作為民國的監察院長﹐作為孫中山先生提倡的五權分立的監察院﹐想來於老先生﹐再聯想到曾國藩﹐不能不承認﹐這些先賢比常人有先見之明。惜哉﹐明則明矣﹐在歷史的拐點﹐那歷史還是駛入了左道傍門。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