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其他] 民國軍閥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打印本頁]

作者: 嘴嫌體正直    時間: 2009-10-12 17:47     標題: 民國軍閥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民國軍閥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中國近代自袁世凱從孫中山手裡接過臨時大總統的印信,到蔣介石領著國民革命軍打到南京建立國民政府,這十幾年被稱為北洋軍閥時代。北洋軍閥以及這個軍閥時代,在中國歷史上已經被妖魔化了,否則由五四運動所開啟的新一輪改朝換代就無法成立。

但,事實絕非如此。現在,讓我們重新審視一下那個時代吧。

一  軍閥是愛國的,從未認賊做父並“一面倒”向外寇

  袁世凱被官史罵為頭號“賣國賊”,主要罪狀是簽了“21條”,但這個說法本身就成問題。“21條”是日本拋出的,袁一開始就堅決反對,竭力推拖,並積極鼓動國際社會進行調停。袁在第一時間就把消息捅給英,美等國駐華使館,同時還不顧日人的威脅和阻撓,故意把消息“洩露”給中國記者。在中國社會強大的輿論壓力下,日本人陷入被動。在談判桌上,袁世凱也當仁不讓,對原則性的“第五號”條款堅持不答應,對其他條款也竭力抵制,不惜數次中斷會議。由於西方各國袖手旁觀,在日本“最後通牒”的逼迫下,在日本以出兵為要挾下,袁世凱最後不得以簽訂了條約,但實際內容已遠遠不足21條。事實上,袁世凱不僅不是親日派,而是與日本不共戴天的仇人。甲午戰爭前,就是他在朝鮮跟日本人打了兩仗,而且都沒吃虧,還佔了上風。二十一條“簽訂後,袁世凱痛哭失聲,讓全體官員和國民臥薪嘗膽,誓與日本“十年後見。有趣的是,梁啟超,蔡鍔等發動倒袁的”護國運動,卻得到日本的支持。日本本是一個君主立憲國家,他們為什麼反對中國也實驗君主立憲,那只有天知道了。袁世凱臨終時,說的那句自己一死實“為日本去一大敵”,令人深思。看來,正因為袁世凱不甘做日本人的走狗,日本人才決定倒袁。

  直系大將吳佩孚也非常愛國。他對皖系伸手接受日本人的援助很是看不上,直皖戰爭前他通電痛罵段祺瑞:佩孚等束發受書,嘗聞大義,誓不與石敬瑭,張邦昌,劉豫,吳三桂共戴一天。吳兵敗後,依附四川楊森。日人找到他,承諾貸款百萬,贈槍十萬支,幫他東山再起。吳卻回答說:我曾有槍何止十萬,有錢何止百萬,尚且一敗塗地,可見成敗之機不在此處。若我果舉外債,果引外援,何必今日。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中國人的事應該由中國自己解決,盛意所不敢承。九一八事變後,吳佩孚曾到北京怒責張學良:“為何不打?張說:”實力不足,打不過。吳說:“現在我來了,實力就足了!軍人最大的實力,便是一個死字!”官方史者將吳定為“英美派,其實吳平生抱”三不主義“ - - “不住租界”,“不借外債”,“不托庇外人”至死不變。即沒當過親英美派,更沒一面倒向日本或蘇聯。

  直系將領,天津人曹錕,儘管總統是以賄選而成,但他在愛國問題上卻從不含糊。1937年華北淪陷後,日本土肥原賢二想拉攏他成立傀儡政府。曹錕堅拒,而且怒了:我就是天天喝粥,也不會給小鬼子做事!當台兒莊大捷的消息傳來,他興高采烈,連說:我就不信,中國還打不過小日本!但隨著戰事不利,曹錕鬱鬱而逝。

  1928年在北伐軍的進攻下,張作霖節節敗退。日本大使趁機威脅張簽訂“中日合資修築吉會鐵路合同”,並承諾可以幫助其阻止北伐軍過黃河。張一聽之後氣炸了,當即將手中的翡翠嘴旱煙袋摔斷,大罵:我這臭皮囊就是不要了,也不能做這件叫我子子孫孫抬不起頭來的事。說完即趕走日本大使。隨即張遇害。臨死前,張對夫人說:“我受傷太重了,恐怕不行啦!快告訴小六子(張學良)以國家為重,好好幹吧!我這臭皮囊不算什麼,叫小六子快回奉天。

  上面說的是北派軍閥,其實大多數南派軍閥也很愛國。陳炯明被廣州國民政府打敗後,蟄居香港,廉潔自持,不蓄私財,生活非常窘迫。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想拉他出山,他卻反過來要求日人歸還東三省。日人贈他8萬元支票,他則在支票上打叉退還。1933年,他在貧病中死於香港。

二  軍閥是愛民的,普遍具有高尚的政治理念

  先說大的。北洋軍閥無不遵從近代以來的歷史發展方向,鼓勵,扶植,獎掖和保護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得到迅猛發展,出現了少有的黃金時代。

  再說小的,各路軍閥無不知愛民。1926年,北京爆發了鎮壓請願群眾的三一八慘案,命令並不是執政段祺瑞下的。當他驚聞噩耗,立即趕到現場長跪不起,並做出“終身食素”的決定作為對自己的懲罰。後來他一生果然信守這一諾言。1936年夏天,他因貪吃西瓜導致腹瀉,從此病痛不斷。醫生建議他開葷以增強體質,他卻說:人可死,葷絕不可開!於是不治而死。

  孫傳芳雖然被國民政府罵為“殘暴”,但他治理的南方五省卻一片昇平。他裁減賦稅,善待農人,頗得時人愛戴。他還重用丁文江等學者,委以建設大上海的重任。後來鄉紳主動進言,希望增加賦稅以助軍費,但他堅決不許。因此在他失敗後,江浙老百姓無不感傷。

  再說吳佩孚。他做官幾十年,統治過幾省地盤,帶領過幾十萬軍隊,卻沒有絲毫私人積蓄,更沒有治過田產,一貧如洗。對此,連董必武也讚歎不已。

  在民國所有大大小小的軍閥中,最高的高人其實當推閻錫山。從辛亥革命到1949年中共攻入太原,他先後在袁世凱,國民黨,中共,日本,偽軍的聯合夾擊下,在山西整整穩坐了38年,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究其原因,是他治理山西不錯,人民擁戴,無人可以厚著臉皮輕易取代他的位置。以至於在抗戰勝利後,他的餘脈傅作義部還把勢力延伸至平津河北。在閻錫山的領導下,山西之治甲中國,三十年代曾被評為全國模範省,在全中國的註冊商標中,半數以上是山西商家的。

  陳炯明雖然被國民黨視為叛徒,但他其實有著自己的政治主張和操守,他阻撓孫中山北伐並不是胡鬧。他曾信仰自由主義和無政府主義,希望中國走聯邦制的路子,認為“萬國聯邦“是進入”無國界,無種界,無人我界“的”大同世界“所必須經過的第一步。當年,年輕的毛澤東對此也曾非常推崇,也曾主張聯省自治,各省有自己的憲法。可惜,這種聲音早已被湮沒在歷史長河之中了。

三  軍閥是老實的,普遍奉公守法

  曹錕做過大總統,但是通過行賄得來的。在1923年那次選舉中,一共有480名議員事先收了他的賄賂,大致每人5000元,這些議員後來被稱作“豬仔議員” 。後來消息曝光,舉國嘩然,曹錕及其直系由盛轉衰。但正如曹錕的部下王坦所說:“花錢買總統當,比之拿槍逼人選舉的人強多了。”曹錕至少在選舉程序上嚴格遵守了“臨時約法”,也沒有採取任何暴力手段,對某些拿了錢不投票的議員也未採取報復手段。因此,他實在算不上是最壞的。而那些拿著槍桿子去奪政權的人,僅僅因為嘴裡高唱“革命”,就比賄選更能代表正義嗎?

四  軍閥是有文化的,都尊師重教

  先說大的,那就是北大了。北大是北洋軍閥時代最大的驕傲。校長蔡元培,本是軍閥們的死敵,是國民黨人,但軍閥們還是把他請來了。在軍閥的眼皮底下,北大大搖大擺地施行“兼容並包”的方針,而那時的北洋軍閥手裡卻沒有什麼真理,嘴裡也沒有什麼統一的意識形態。

  說起尊師重教,最感人的首推四川軍閥劉文輝了。1935年,40歲的劉文輝被大自己6歲的侄子劉湘逐出成都,落草雅安,出任西康建省委員會主任,1939年被國民政府任命為西康省主席。在這樣一個荒蠻之地,在那樣一個有槍就是王的年代,劉文輝卻十分重視教育,把非常短缺的經費向教育傾斜。在一次演講中,他語重心長地對國立康定師範專科學校的學生們說:“你們這些學生,很有希望,很有前途,我們國家很需要你們,你們是我們國家的後起之秀。特別是我們這個康定,康巴地區文化素質比較差,希望你們,好好地學習,把你們的文化程度提高,把你們的知識提高,將來為這個康巴做點貢獻。“為了表示對劉文輝的響應,當時的巴安縣縣長趙國泰就曾放下繁忙的公務,親自到當地小學代課教書,當起了國語老師。他的行動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劉文輝治下的西康省,重視教育早已成為自上而下,實實在在的行動。後來,攝影師孫明經在西康省考察時發現,當地的學校校舍大都寬敞明亮,學生衣著整齊,令人耳目一新。記者還來到了義敦縣,看到一座用石頭砌起來的低矮平房,破敗不堪,由於年久失修,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不得不用樹樁支撐起來。一看牌子才知道,這便是堂堂的西康省義敦縣政府。然而,從縣長平和的臉上絲毫看不出他的抱怨和不滿。好奇的孫明經問縣長:“為什麼縣政府的房子總是不如學校?”縣長回答:“劉主席說了,如果縣政府的房子比學校好,縣長就地正法!在劉文輝的治理下,荒蠻的西康由邊地變為腹地。這就是軍閥時代的教育。

  吳佩孚是有文化的,吳對周易等古代經典頗有研究,也寫了不少專著,如:“春秋正識證釋”,“易箴”,“日食參考說”,“循分新書“等,時稱”儒帥“並不是溢美之詞。吳與康有為,章太炎都交好,並說這兩位高人死後,中國不再有文學之士了。他們倆弟子雖眾,但都沒有可以繼承事業的了。有人問章太炎的弟子魯迅怎麼樣,吳佩孚沉默半晌才說:“他是誰?沒聽說過。民國以後的書,我是不看的。“不過後來到是有人對魯迅推崇備至,而卻說康有為找不到大同的路。他自己找到了嗎?週輿博客卻認為,康聖人寫出了”大同書“卻秘不示人,比那個盲目自大的人高明了不知有幾千萬倍!

  馮玉祥本是大老粗,但酷愛學習,也非常敬重文化人。軍閥張敬堯在湖南惹了不少禍,後被湘人趕走,舊主不收,只好去投奔馮玉祥。馮玉祥叫人將他拿下,厲數其罪,然後拿出“新舊約”和“三民主義”兩部巨著說:聽說您有學問,我也不好加害於你。這樣吧,你要是能夠熟讀兩部書,我也不難為你,便放你走。兩個月後,馮玉祥前來“考試”老張還真不含糊,當場居然真的背出了不少,馮玉祥一看,說聲服了,立馬放人。

  曹錕也是個大老粗,但也推崇文化人和專家。他做大總統時,其親信想讓自己的人做駐英公使,於是對外交部長顧維鈞施壓。曹錕聞信後就把自己的親信叫來痛斥“老弟,你什麼時候開始學的外交?因為我們不懂外交,才請顧先生來作外交總長。顧先生對外交有經驗,你們憑什麼干預?顧維鈞在回憶錄裡由衷地寫道:曹錕雖然從未受過學校教育,卻是個天生的領袖。

這就是傳說中“萬惡的”北洋軍閥時代,但每每看到那些軍閥的事蹟,卻總會湧起莫名的感動。
 



感言
  歷史是為政治服務的,在成王敗寇的不變道理之下,主政者都挑對自己有利的寫,甚至為了美化自己不惜用醜化敵人來達到政治目的,現今兩岸所讀的民國史並不盡然公正客觀,充其量只能算是國民黨史與共產黨史而已,若是歷史可以還原的話可能會發現所讀的並非歷史的真相,國民黨醜化的共產黨就美化,共產黨醜化的國民黨就美化,若要知道真正的歷史真相,除非能夠超越時空回到原點,否則誰能夠做到大公無私不偏不倚的來編撰歷史?

作者: matthew29    時間: 2009-10-12 18:26

對~不說大家不知道

小弟記得在清末時朝鮮有個 "X學之亂" (忘了),主要是小日本入侵朝鮮,清軍應朝鮮要求協防小日本,而其中一陸軍的小將領就是年輕的"袁世凱"。

協防朝鮮的失敗造成黃海海戰,國家對外的2次失敗"袁世凱"就直接參與一次,仇日的心態絕對不會比別人還弱。

如記憶有誤歡迎那位神大補充。
作者: 嘴嫌體正直    時間: 2009-10-13 04:04     標題: 在朝鮮嶄露頭角

引用:
原帖由 matthew29 於 2009-10-12 18:26 發表
對~不說大家不知道

小弟記得在清末時朝鮮有個 "X學之亂" (忘了),主要是小日本入侵朝鮮,清軍應朝鮮要求協防小日本,而其中一陸軍的小將領就是年輕的"袁世凱"。

協防朝鮮的失敗造成黃海海戰,國家對外的2次失敗 ...

在朝鮮嶄露頭角

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軍亂,朝鮮高宗李熙之父興宣大院君李昰應利用軍隊譁變,成功奪權;朝鮮「事大黨」與大院君有隙,請求清廷出兵平亂,袁世凱乃跟隨吳長慶的部隊東征朝鮮半島。清軍將大院君擄至保定問罪,當年23歲年紀輕輕的袁世凱,則以「通商大臣」身份駐藩屬國朝鮮,協助朝鮮訓練新軍並控制稅務。
1884年朝鮮半島金玉均等「開化黨」人士發動甲申政變試圖推翻為「事大黨」及閔妃所把持的政權,駐朝日軍亦趁機行動欲挾制王室;朝鮮國王李熙奔赴清營求助,袁世凱指揮清軍擊退日軍,維繫清廷在朝鮮的宗主權及其他特權。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清軍海陸皆敗,袁世凱隨軍撤退天津。因袁世凱在朝鮮時期表現突出,有「知兵」之名,大學士李鴻章乃於1895年舉薦袁氏負責督練新軍。
作者: hr1995    時間: 2009-10-13 13:35

一樣米養百樣人,在軍閥林立的時代,也各有百百種的人去當軍閥的說。個人的修養是一回事,是非功過是另外一回事。愛不愛國?有沒有文化素養?是個人修為,與他的事業和功過並不相干的說。看看老蔣的日記,其中也有不失其慈悲的人性一面,可是,那並不代表老蔣的所做所為和治國之道,就一定是如此的說了啊!妖魔化誠然是政治的宣傳,但是不可某否認的是,這些割據地方的軍閥或是曾經掌權的軍閥,必有其過與敗之處的說。不然也不會喪失民心,被人消滅掉的說了啊!
作者: tim_31003    時間: 2009-10-13 16:46

好新鮮的分享
謝謝大大的教育了
作者: yammy    時間: 2009-10-13 21:52     標題: 回復 1# 嘴嫌體正直 的帖子

謝謝大大熱心的分享,謝謝!!
讓小弟知道軍閥好的一面,謝謝!!
作者: tailcoatlove    時間: 2009-10-14 00:29

引用:
原帖由 hr1995 於 2009-10-13 13:35 發表
一樣米養百樣人,在軍閥林立的時代,也各有百百種的人去當軍閥的說。個人的修養是一回事,是非功過是另外一回事。愛不愛國?有沒有文化素養?是個人修為,與他的事業和功過並不相干的說。看看老蔣的日記,其中也有不 ...
這就是政治

不管在哪個時代

也不管是什麼樣的體制

都不會有所改變
作者: bb333    時間: 2009-10-14 11:36

不 知是誰寫的內容
極盡美化軍閥,可笑之至
也不想想如果不是軍閥,會有各據一方各自為王無法一統的局面?
作者: 厚厚厚    時間: 2009-10-14 16: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hu1112    時間: 2009-10-14 18:48

那是因為痛恨滿人統治漢人 才挖墳的

以上這些軍閥我一無所知

我只知道陳炯明

歷史課本寫他是叛徒

但其實不是

他跟孫中山是平起平坐的一個人 只是孫中山與他理念不合

至於陳炯鳴開砲攻擊 那怎不說當時國民軍隊砲轟廣州?

歷屎課本能信 屎就能吃
作者: paulxd    時間: 2009-10-14 22:01

每次看到這些民國初期的好文章,心中都有無限的感慨~~

[ 本帖最後由 paulxd 於 2009-10-14 22:03 編輯 ]
作者: 厚厚厚    時間: 2009-10-15 20: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福克斯    時間: 2009-10-15 23:20

人本來就有好壞, 軍閥也一樣, 但是誰是好誰是壞人, 我們若以歷史課本的角度 那他們通通是壞蛋, 只有蔣介石是正統....這就是成王敗寇的道理.
小弟這幾年特別喜愛名人傳記, 曾經閱讀過宋氏三姊妹(大陸作家寫的, 不過是桃園機場買的) 裡頭提到 宋美齡為權嫁蔣介石, 宋藹齡為錢嫁孔祥熙, 唯宋慶齡為理想嫁孫文, 所以後來她留在中國為共產黨遵為國母..........事實可證, 中共的偏頗文學, 而國民黨則把 美齡, 靄齡 化為堅貞的反共鬥士 而 慶齡又隻字未提....
我之所以提這段, 主要是說, 歷史是人寫的, 必須有公正客觀的角度來看. 最近拜讀 INK 張家昀 的 華北霸王 馮玉祥, 對北洋軍閥才有不同見解, 其結尾的評語.....毀譽參半, 功過難斷!!

因為 他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 他曾是北洋軍閥, 也是國民軍, 也是首都政變的始作俑者, 也是國民黨的馮副委員長(大家都知蔣委員長), 死後卻被共產黨奉為烈士 葬於泰山, 毛澤東,周恩來為他 開追悼會.....

你說呢? 歷史是兩面刃, 好人也會作壞事, 壞人也會做好事一樣, 誰說死了就蓋棺論定啊?
作者: 祺仔    時間: 2009-10-16 00:20

引用:
原帖由 matthew29 於 2009-10-12 18:26 發表
對~不說大家不知道

小弟記得在清末時朝鮮有個 "X學之亂" (忘了),主要是小日本入侵朝鮮,清軍應朝鮮要求協防小日本,而其中一陸軍的小將領就是年輕的"袁世凱"。

協防朝鮮的失敗造成黃海海戰,國家對外的2次失敗 ...
『東』學黨亂
作者: matthew29    時間: 2009-10-16 13:50

其實歷史沒有對錯一切事非只在心中,身為亞洲人更要了解亞洲的近代史,而不是偏頗的只看自己想看的。

日本的、韓國的、中南半島的...都有共通的歷史存在。交叉比對下才能了解真正的過去。

金玉均開化黨發動的甲申政變主要是追求國家現代化、民主化,金玉均等尋求亞州第一個現代化成功的日本幫助,只是金玉均與日本人沒想到政變帶來的結果。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作者: 嘴嫌體正直    時間: 2009-10-16 14:17     標題: 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

引用:
原帖由 厚厚厚 於 2009-10-15 20:07 發表
才不是痛恨滿人才挖墳,是貪心墳墓中的寶物吧= =因為那時就算是守墳的人也拿軍閥沒辦法,整個滿清皇陵,就剩順治的沒被挖,其他都被軍閥給挖走了,好拿來買軍火和付軍費
軍閥的出身,有的賣布的,有的賣油的= =
陳琳著《為袁紹檄豫州》:「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桑梓松柏,猶宜肅恭,而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全朝流涕,士民傷悲。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發丘將軍,又名發丘天官或者發丘靈官,為後漢時期所設立,由發丘中郎將演變而成,類似於曹魏時期所設立之摸金校尉
其手段與摸金校尉幾乎完全一樣,不同之處,在於其多了一枚銅印,印上刻有「天官賜福,百無禁忌」八個字,在掘丘者手中是件不可替代的神物,據傳有此印在手,皆避。此印原型據說毀於明代永樂年間,已不復存於世。

摸金校尉是中國古代一個盜墓者的門派。據史書記載,摸金校尉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當時軍的領袖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用。摸金校尉盜墓主要依靠觀風水、辨氣象,以《易經》為宗旨,以定位古墓的穴位。摸金校尉因數盜墓門派,並未有詳細的正史記載。
作者: ryu19770131    時間: 2009-10-16 21:35

歷史都是戰勝著寫的
在台灣的教育都是由國民黨寫的
所以正確性有待考證

小時後還讀國語課本裡說蔣該死看到鮭魚逆游而上...
去日本讀書時跟教官嗆聲...說甚麼3萬萬支細菌泥土代表中國人....
全都虎濫的...根本就是造神運動   該死的獨裁著!!!
作者: 福克斯    時間: 2009-10-16 22:22

引用:
原帖由 厚厚厚 於 2009-10-15 20:07 發表
才不是痛恨滿人才挖墳,是貪心墳墓中的寶物吧= =因為那時就算是守墳的人也拿軍閥沒辦法,整個滿清皇陵,就剩順治的沒被挖,其他都被軍閥給挖走了,好拿來買軍火和付軍費
軍閥的出身,有的賣布的,有的賣油的= =
奉軍 張作霖 是馬賊出身, 另一盟軍樊鍾秀是匪徒出身, 就算不缺糧餉 叫一匪徒閒著不去打搶, 可能嗎?
況且那個戰亂的年代除了軍閥以外, 盜賊蜂起, 大者盤據縣城, 小的佔領山區, 光河南就不下數十處, 軍閥也不過是以軍火要脅中央的盜賊. 共何況當時的中央是袁世凱剛過世 土崩瓦解的北洋集團, 究竟是南方孫中山的國民革命軍, 還是北方的北洋軍閥段祺瑞? 都沒有定數,..........人民有啥希望??????所以後來的共產黨才有機可乘!
作者: sniper99    時間: 2009-10-17 00:57

既然你想當副版主
那貼出的文怎麼沒出處!!!???

一軍閥是愛國的,從未認賊做父並“一面倒”向外寇
這我沒意見。連國民黨所編輯的史書都有提到一些軍閥不與日軍合作的事跡。但是
那些跟日軍合作的軍閥又怎麼講?

二軍閥是愛民的,普遍具有高尚的政治理念
大大小小軍閥有幾個?文章中才那幾個就代表全部的中國軍閥?

三軍閥是老實的,普遍奉公守法
賄賂就賄賂,還奉公守法勒!

四軍閥是有文化的,都尊師重教
這我無話可說。就算他們是哈佛出來的那又如何?

這篇文章太失敗了
作者: gabuto    時間: 2009-10-17 01:24

清末民初,本是如各皇朝剛結束一樣,混亂不堪
軍閥割據在中國五千年歷史上不斷上演,
本是歷史常態,真希望有公正作者,
能好好描述出輪廓,而不對與錯,
清楚的時代輪廓,讓我們自己好好省思,
感謝作者詳加描述,小弟對這民初史,又有一番瞭解。
作者: paksean    時間: 2009-10-17 13:49

歷史永遠是錯的~
作者: paulxd    時間: 2009-10-18 02:20

引用:
原帖由 嘴嫌體正直 於 2009-10-16 14:17 發表

陳琳著《為袁紹檄豫州》:「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桑梓松柏,猶宜肅恭,而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全朝流涕,士民傷悲。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
大大這好像鬼吹燈裡面的文章喔!!!你是想說動亂時代,什麼都要錢,才不得以盜墓嗎??
作者: 嘴嫌體正直    時間: 2009-10-18 10:35

引用:
原帖由 paulxd 於 2009-10-18 02:20 發表

大大這好像鬼吹燈裡面的文章喔!!!你是想說動亂時代,什麼都要錢,才不得以盜墓嗎??
我的意思是~盜墓歷史淵源流長,從三國時期軍隊就有專業專職的盜墓軍種!軍隊盜墓不用躲躲藏藏.0..很屌吧!
作者: jo3bp6    時間: 2009-10-19 10:52

有人說~~明國初年到26年抗日戰爭爆發
這段期間的中國
其實各方面是已經可趕美超英了
就是被日本人和共產黨亂搞~~
作者: chu1112    時間: 2009-10-19 19:55

超英趕美?
中國歷史上從乾隆以後 中國就變得跟鄂圖曼帝國一樣衰敗

用簡單但不客觀的二分法 中國打輸日本(甲午戰爭 對日抗戰) 日本又打輸美國

那你還認為中國超英趕美?

何況當時1945年之前 英國的軍事實力是跟美國不相上下

日本也有航空母艦 戰車 國防體系完整

反觀中國 到處接受外援 精銳機械化師都是德國武器 一般軍隊卻使用美製武器

別再相信歷史課本那套鬼話了

世界五大強國 真是笑破人的肚皮
作者: ed64    時間: 2009-10-24 17:44

樓上的1112仁兄
  ~~歷屎課本能信 屎就能吃~~
      原來...也是吃屎長大的~~
作者: kkk76928    時間: 2010-5-11 13:00

歷史總是說自己國家好
說別人國家強欺欺人
作者: Doofu    時間: 2010-5-11 18:05

軍閥一 一...裡面好像只有美化?

而不是真的按照史實來寫@@




歡迎光臨 PLUS28 (http://www.plus28.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