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人物誌] 平反隋煬帝

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營建東都,歷時十個月,每月徵調民夫二百萬人。
東都在舊洛陽城之西,規模宏大,周長五十餘里,分為宮城、皇城、外郭城等三部分。宮城是宮殿所在地,皇城是官衙所在地,外郭城是官吏私宅和百姓居處所在地。
外郭城有居民區一百餘坊,另有豐都市、大同市、通遠市等三大市場。隋煬帝常住洛陽,將其作為東方的政治、軍事、經濟中心。
隋煬帝在營建東都的同時,又下令開鑿大運河。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分為三大段。
中段包括通濟渠與邗溝。通濟渠北起洛陽,東南入淮水。邗溝北起淮水南岸之山陽(今江蘇淮安),南達江都(今揚州)入長江。
南段名江南河,北起長江南岸之京口(今鎮江),南通餘杭(今浙江杭州)。北段名永濟渠,南起洛陽,北通涿郡(今北京城西南)。
大運河分段開鑿,前後歷時五年,全長兩千七百餘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偉大工程之一,後經元朝取直疏浚,全長1794公里,成為現今的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利用了隋朝大運河不少河段,縮短了900多公里的航程。開鑿大運河的目的是為了加強中央對東方和南方的統治,
同時也是為了從南方漕運糧食和便利對東北用兵。大運河對中國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和鞏固國家的統一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在教育制度上,隋煬帝發展科舉制度,增置進士科,使國務的操持由世族門閥政治而逐漸改向科舉取士。
科舉制度一直延續到清德宗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才被終止,為古代中國的育才政策有很大的貢獻。
政治上,他企圖打破由關隴集團壟斷仕途的局面,重用了虞世基、裴蘊等南方集團官員,即位後假造隋文帝遺詔縊殺兄長廢太子楊勇。
其弟漢王楊諒以討楊素為名,在并州起兵,煬帝派楊素鎮壓,楊諒降後被幽禁至死。
此後不久,煬帝聽從雲定興建議毒死楊勇諸子,翦除了對帝位的威脅。處死了隋朝功臣賀若弼、高熲等人。
軍事上,在即位前曾參與與突厥、契丹之戰事,皆有所獲。

但是隋煬帝又是一位急功近利的人
大業八年,首度親征高句麗失敗後,隋煬帝為扳回其顏面,連續三年一再親征。
即位後為實現個人構想,勞動全國投入大規模的工程營造,致使國庫虧空,勞民傷財。
晚年為消除強烈的失落感和政務上的壓力,他逃避現實,三下揚州,整日杯不離手

觀之~~隋煬帝在位的十三年間,起初為提升經濟發展和民生便利的層次,曾推動各種建築包括南北隋唐大運河等艱鉅工程。
一方面這些巨大的工程促進了經濟,另一方面也給民生帶來沉重的負擔。
但大運河的修建使百萬計的中國勞工傷亡,甚至出現了「丁男不供,始役婦人」的情況,為隋朝帶來不穩定因素。
另外,在執行政策的同時,隋煬帝也搜羅大江以南、五嶺以北的珍材異石來犒賞自己。
又為求完美,令各地獻上特產、奇禽異獸至京,動用了大量的勞役。

而隋煬帝還遣大軍遠征高句麗。
連年的征戰,使百萬隋軍喪命異國他鄉並間接引發隋末民變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