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人物誌] 平反隋煬帝

平反隋煬帝

  提到隋朝的第二個皇帝隋煬帝楊廣,許多人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個陰險狡詐、荒淫無恥、胡作非為的形象,在許多小說甚至正史中,描寫楊廣在沒有當上皇帝前故意裝樸素,當上皇帝後窮奢極欲,到處吃喝玩樂;沒當上皇帝時裝純潔,生活檢點,父皇快死的時候原形畢露,甚至霸占父皇的妃子;他做皇帝無德無能,好大喜功,搞得天下大亂... ...
      如果楊廣真是這種人神共憤的混世魔王,在他被宇文化及勒死時的一幕就難以解釋了。當隋煬帝的死訊傳到各地反王的耳朵裡時,這些反王就好像死了親爹一樣,長安城的李淵放聲大哭,遙祭隋煬帝的亡魂;正在攻打隋軍鎮守的河間郡的反王竇建德立刻停止進攻,派使者進城,弔唁「先帝」;洛陽的反王王世充更加誇張,哭得幾次用頭撞地,弄得滿臉是血。
     然後,這些反王似乎忘記了他們自己就是隋朝的反叛者,紛紛以殺害隋煬帝的宇文化及為仇敵,李密率領瓦崗軍不惜一切代價地攻打宇文化及部隊,自己身負重傷,手下也傷亡慘重;李淵的唐軍在山東襲擊敗退的宇文化及,最後竇建德抓住了宇文化及並將其斬首,以告慰隋煬帝在天之靈。
     讓自己的朋友敬佩自己,只要有點兒小本領就可以了;但要讓自己的敵人敬佩自己,絕對需要有大智慧。能夠讓天下反王敬重到為自己報仇的程度,隋煬帝該有怎樣的英名!
     到底哪個是真實的隋煬帝?問問李世民我們就清楚了。
     為什麼要問李世民呢?因為正是在他的授意下,唐朝史官們給隋煬帝扣帽子、潑髒水,搞臭了隋煬帝的一世英名。為什麼李世民要搞臭隋煬帝?這裡先按下不表,我們先看看隋煬帝楊廣的生平,哀樂可以先奏響了... ...
     楊堅建立隋朝時,封自己十三歲的二兒子楊廣為晉王。這位晉王在二十歲的時候,就統帥五十萬隋軍南下,攻滅了陳朝,親手幫自己的父親統一了天下。我們不要以為滅掉陳朝是很容易的事情,前面已經講過,江南地區的經濟已然做大了,依托繁榮的經濟支持,南朝已經負隅頑抗很久了,所以楊廣即使在軍事上不是天才,但也絕對不是笨蛋。
     第二年,江南地區爆發了叛亂,楊廣立即發揮了自己天才的交際能力,廣泛收編江南名士為自己所用,還拉攏江南佛教界的領袖站在自己一邊。「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當時佛教界在江南地區乃至全中國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力。江南的各派人士看到楊廣如此寬宏仁義,紛紛歸順到晉王麾下,這次叛亂以不流血的方式平息了。
     楊廣卓越的領袖才能征服了自己老爸的心,楊堅廢掉了太子,也就是楊廣的大哥,立楊廣為太子。三年之後,楊堅駕崩歸西,楊廣順利地登上了皇位。至於他的那位倒楣的大哥,據說是被他殺掉了。中國古代的皇宮是沒有什麼親情道義可言的,登基後殺自己兄弟的皇帝,沒有兩個大巴車,也至少能裝滿一個大巴車。楊廣的做法不足為奇。
     新皇帝上臺,總要有個年號,楊廣大筆一揮,起了一個大氣磅礡的年號:大業。楊廣是打算幹一番大事業的,甚至要幹出一些千秋偉業來。
     楊廣的老爸楊堅是個小氣鬼,執政期間一再巧立名目提高稅率,從老百姓那裡盤剝錢財,甚至發生饑荒的時候,也捨不得開倉放糧救濟災民。楊堅還是個土老帽,根本不懂文化,晚年的時候甚至認為學校都沒啥用處,下令關掉學校。楊堅就像是今天的富一代,披荊斬棘,終於致富發家,但自己還是樸素如初,油燈都捨不得點一晚上。到了楊廣這裡,已經是富二代了,出手自然不會那麼節儉小氣。
     富二代皇帝上臺後,先是大赦天下,免去天下全年的租稅。此後的十幾年中,楊廣多次減免老百姓的租稅,並且不斷降低徵收的稅率。即便如此,財富仍然如滔滔江水湧入楊廣的腰包。這其實並不奇怪,天下初定,和平時期人們安居樂業,產出自然會大幅度增加。而且,楊廣降低稅率的做法,實際上和現代中央銀行降低利率、刺激經濟有相似的作用。稅率低,老百姓做許多生意就有利可圖,生意不斷擴大,繳納的稅款也就增多,形成了正反饋。所以只要把握得當,減稅同樣可以增加政府的收入。
     楊廣還對文化十分重視,上臺不久就擴編國家最高教育機構國子監,還興辦了各類專門學校,培養算學、天文曆法、法律和醫學等方面的各種人才。全國在校生數目近二十萬,平均每六戶人家就有一名子弟在政府開辦的學校就學。如此大規模普及教育,這在古代中國是史無前例的。
     大業三年(607),楊廣做了一件具有深遠意義的大事,他下令建立「進士科」,也就是創立了科舉考試制度,根據科舉考試的成績,來選拔國家公務員和領導幹部。這項制度被唐朝繼承,此後各朝各代幾乎都原樣照搬隋朝的科舉制度,只是考試的內容會有所調整。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