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陸軍] 韓國火炮爆膛實錄

好久沒有上來軍需補給跟各位大大討論了,依小弟我的個人看法膛炸之肇事原因概分為(一)人為疏忽(二)藥室口部腐蝕(三)彈藥品質不良(四)閉鎖距離過大,首先小弟先分析一下人為疏忽的因由,單位保養槍枝後,竟將通槍條或槍膛刷或擦槍布殘留於槍管內,此現象頗令人不解,不可思議,顯見管理要求疏失。步槍受損破壞狀況與通槍條放置位置比對,可知通槍條阻塞位置愈靠近彈膛處,於射擊時,因造成槍管阻塞,膛壓驟升,後座能量劇高,致槍管無法負荷而肇發膛炸。【好像只有步槍才會有此現象,迫砲的部份應該較不可能】,藥室口部腐蝕的部份因由則是由於保養不當、不確實,使火藥殘渣附著於膛壁,致頸肩口部遭浸蝕擴大,使部分銅屑殘留於口部腐蝕處,致彈頭前進受阻,迫使彈頭鉛心熔化,剩餘瓦斯氣體回沖,致原先已受損的槍機托架及槍機等另件無法承受回沖力而斷裂。通常此類槍枝於射擊一至二發子彈即可能發生膛炸。彈藥品質不良則是彈殼底火內爆藥量不足或發射藥受潮,因發射藥未能適當燃燒,氣體速率不足,僅可使彈頭脫離藥筒,而無法完全經過槍管射擊離開槍口。此際,當次一發槍彈擊發後,因膛內阻塞,而產生極高之膛壓,致使槍管炸裂或在第一發彈頭停留處膨脹。閉鎖距離過大則是閉鎖距離係指武器槍機完全閉鎖之表面,至各不同基準點之任一點的直線距離而言。步槍之閉鎖距離是指從槍機閉鎖表面之距離至彈膛之肩部(藥筒肩部抵住之處)。換言之,亦即槍管末端至彈膛(藥室)頸肩口處之距離,俗稱「膛深」。當槍機將子彈上膛閉鎖後,彈殼應緊密契合於膛深位置,若膛深距離過深或彈膛圓徑過大,縱使槍機己閉鎖,彈殼仍無法切實與藥室密合;於射擊時,發射藥之最大膛壓提早產生於未密合處,導致高壓異常,迫使槍管尾端、槍機托架、槍機等材質應力無法承受,而終致炸開或斷裂。導致膛深過大之主因為槍枝射擊頻繁,射擊發數已超過使用壽限,致槍膛與彈膛磨損及殘留銅屑積聚引發情事。以上是小弟的一些個人想法以及上網調查的一些資料,希望可以位各位大大有所幫助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