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槍械] XM-25全自動榴彈發射器 (票選年度優良發帖第三名)

當初美方發展中的陸上戰士(Land Worrior, LW)系統,可大幅提升單兵的火力精準性,並融合戰場管理及戰術態勢感知的能力,其中又以單兵戰鬥武器系統(OICW)為其中的精華所在,可惜最後沒能發展成功.沒想到相關的次系統武器火力控制系統能繼續研發.由於XM25的相關性能並沒有參考資料,所以我把XM29 OICW的半自動榴彈發射器部份的相關資料貼上,供各位同好參考.

[IMG]http://i350.photobucket.com/albums/q426/vr0908/oicw-desc.jpg[/IMG]
Alliants 公司的 OICW 原型槍

[IMG]http://i350.photobucket.com/albums/q426/vr0908/oicw-fcs.jpg[/IMG]
火力控制系統

槍榴彈發射系統的最大特點在於引信裝有一個微控制器晶片,在發射前由火力控制系統利用一個繞在膛室周圍的低電壓線圈設定爆炸模式和參數。由於火力控制系統在計算彈道時可以精確算出彈道上各點和彈體旋轉圈數的相對關係,因此可以設定在特定旋轉圈數時爆炸。在發射後,彈體由於膛線的緣故開始旋轉,這個引信上的微晶片可以感知彈體旋轉的圈數,進而在預設的距離時引爆彈藥造成空炸,達到精確殺傷的效果。

另外為了以最小體積及重量達到最大殺傷效果,這個彈頭的引信被從前端移到炸藥的中間,彈殼也經過特別設計,各處厚薄不一,以求在爆炸時不同尺寸的破片能夠比較均勻地涵蓋整個爆炸區域。

雖然 20 mm 槍榴彈的殺傷半徑不及 40 mm 槍榴彈,但是它的有效射程是 3 倍以上,再加上能夠在設定的距離精確引爆,實際上的殺傷機率要大大超過 40 mm 槍榴彈。這個長射程更是重要,因為以一個步兵班來說,並沒有真正有效的武器可以對付在 350 公尺外的敵兵,尤其是敵方機槍。OICW 的槍榴彈將可以彌補這個缺陷。

火力控制系統其實是 OICW 的靈魂所在,結合了現代電子科技,裝在一個重量約 5 磅(2.25 公斤)的盒子裡。主要分下面幾個模組:


雷射測距模組(Steerable Laser Rangefinder)
雷射測距系統運用的是不傷眼睛的雷射光,使用集中的光束和短脈衝照射目標,以減少誤差。它的誤差範圍在 1,000 公尺內不超過 1 公尺。
這個雷射測距系統並不是固定式的。當火力控制系統選擇在電視追蹤模式下時,其中的微處理器會取得雷射測距系統的控制權,自動掃瞄各個已經標示的目標,並顯示距離。


可調式內紅點光學瞄準模組(Adjustable Red Dot Electro-Optical System)
平常日間預設模式使用的瞄準器是 3 倍倍率加上內紅點標示的光電瞄準系統,耗電程度最低。
內紅點瞄準鏡在近戰時的優點自不待言,以一般交戰距離在 100 公尺以下的戰鬥狀況來說,內紅點沒有視差的問題,能夠快速攫取目標,更可以張雙眼使用,讓士兵對周遭環境的警覺提高很多。另外內紅點不會引起敵人警覺,更不會像雷射指標器一樣幾個人的雷射光亂照一通,造成目標混亂。
OICW 的內紅點可以依照距離遠近,配合彈道調整。當士兵使用雷射測距後,彈道電腦會即時調整內紅點位置,以反映出在這距離時所需的瞄準點修正。士兵只要將內紅點對正目標,就能準確命中目標,不必再像從前一般調整照門或是提高或降低瞄準點。


即時電視追蹤模組(Real Time Video Tracker)
這個系統利用現代先進的影像處理技術,用一個 CCD 攫取黑白影像,再經過一支德州儀器公司的 TMS320C80 多媒體影像微處理器作快速影像處理,利用前後影像間的差異,自動用方框標示影像中移動的物體,並且控制雷射測距系統自動測距。這個系統除了能夠將影像放大兩倍,讓整個瞄準系統的放大倍率變成 6 倍外(原來光學瞄準系統放大倍率是 3 倍),還能利用運算法消除士兵持握時自然不穩的晃動效果。
這個系統自然以偵測移動目標為主,讓士兵對敵人運動有所警覺;除此之外,它應該也可用來偵測敵人槍口焰火,以標定敵人位置。在這個模式下,它還會控制雷射測距系統,自動掃瞄各目標,隨時測定距離。
更重要的是,這個電視系統還有一個夜間模式,使用熱影像(thermal image)技術,在夜間仍然可以使用。


數位羅盤模組(Digital Compass)
可以測定武器指向的方位角。

彈道電腦系統
彈道電腦是整個火力控制系統的核心,除了控制上述幾個次系統外,更有一個內建感應器模組,能夠測量氣溫以及武器的仰角(可供計算目標與士兵間的高度差)。它能把各次系統的資料及參數整合起來,再根據目前武器選擇的模式(槍榴彈或卡賓槍)、彈藥引信模式、甚至於歸零誤差,精確地計算出彈道,移動內紅點到適當位置,並且馬上將引信模式和轉動數下載到已上膛槍榴彈中的微處理機裡。

人機介面
在火力控制系統的左側是一組控制旋鈕,可以調整內紅點光度、切換瞄準器/電視鏡頭日夜間模式、選擇槍榴彈引信模式、放大倍率等。在目鏡下方的鏡座上還有另一組按鍵可以使用螢幕選項來設定額外功能。

目前已知的槍榴彈引信模式有:
觸發(Detonation)
跟一般高爆彈頭一樣,當彈頭撞及物體時就引爆。
延遲觸發(Delayed Detonation)
在觸發模式中再延遲一小段時間,讓彈頭有時間穿過薄木板或鐵片再爆炸。
空炸(Air Burst)
空炸模式讓榴彈在測定位置上空 2.5 公尺處引爆,獲得最大殺傷效果。
門窗(Window)
門窗模式設定榴彈在雷射測得距離之後再加一小段距離才引爆,用於攻擊牆後或屋內的目標最為有效。

所謂的延遲觸發模式其實並不具穿甲能力,只是能夠透穿一些半堅硬的材料後再爆炸。空炸模式則用來對付在障礙物後採取掩蔽的目標,或是趴伏在地面上的目標。

當碰到有頂蓋的掩體時,傳統的槍榴彈並無法發揮作用;如果是鋼筋水泥加固的話,恐怕連迫砲都拿它們沒辦法。這時門窗模就可派上用場,士兵可以瞄準掩體射口射擊,平直的彈道有助於命中機率;而在進入射口後才爆炸的方式更能掃清目標。


以上資料來源連結如下
http://home.comcast.net/~light123/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