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海軍] “亞洲第一海軍”︰日本海上自衛隊艦隊

亞洲第一海軍!!?这名头实在是不能放在现在的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身上,一个基本没有什么战争资源的国家,是不可能支撑起一场持久的高强度高消耗的现代战争。君不见,近10年来,大和民族学的最彻底的外交手段是什么吗!?是“口头抗议”!!!对于一个历史上近百年来都不怎么讲理,而完全靠实力说话的民族,学会“抗议”是多么无力的事情。

日本是一个很有危机意识的国家,日本整个国防的重心就是海洋,丧失了海洋,就等于是被人卡住了脖子,所以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发展技术水准一直很高,同世界的先进国家的海军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了同步。但日本海上自卫队也不是没有弱点,首先是在兵种设置上,日本海上自卫队没有专业的对海攻击航空兵,所有作战固定翼飞机都隶属空中自卫队;其次是海对面的远程投送和攻击能力不足;第三,日本的海上力量受制于美国,不仅是武器装备,还是指挥机制上。根据《日美安保协定》,日本都属于美国的从属地位。另外,根据日本“和平宪法”,日本不得拥有核潜艇。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整体防御力量绰绰有余,只是攻击能力因受“和平宪法”和美国的刻意限制而有制约。离开美国第7舰队的支援,日本海上自卫队的真实战力可就不那么强了,暂且不论大陆海军三大舰队水面和水下的整体战力,就凭中共三大舰队的海军航空兵的远洋对空对海攻击战力,就足够日本海上自卫队喝一壶的了。

其实就算是面对国军,在台湾500公里的范围以内,日本海上自卫队也没有什么勇气敢真正对国军叫板的,就算加上日本航空自卫队的空中力量,在面对国军整体的海空军联合的打击下,也是不可能全身而退的,就算能胜也绝对是惨胜,毕竟国军的空对海攻击和控制能力也是很不错的。


[ 本帖最後由 13105655 於 2010-6-12 21:40 編輯 ]

TOP

引用:
原帖由 spidering 於 2010-6-7 20:59 發表
我們台灣就是沒有自製武器的能力
因此 必須跟美國買.
當我們跟大陸走的太近了 老美不高興
就不賣我們高性能武器.
所以日本人總是告著他的海軍耀武揚威
欺負我們
我們什麼時候也能擁有一艘航母 開到釣魚台
去 ...
实力是一回事,敢不敢做是另一回事情,在面对日本这样一个国家的时候,身段放的过低,是不可能得到他的尊重的。
其实每次,我看到新闻你报道日本抗议大陆海军或者海监部门的船只闯入所谓的日本经济海域的时候,就想笑!!这要放到70年前,他不早开打了。东海上大陆的春晓和天外天油田都出油生产几年了,他除了抗议又能怎么样,冲之鸟海域,大陆海军舰艇编队还不是没事的时候就去围着它转几圈.......
南朝鲜在竹岛问题上,强硬的对待日本,日本也没能怎么样!釣魚岛离台湾那么近,我就想不明白了,当初为什么国军就没强硬一点派兵去驻扎,搞成现在这种三方都不好下手情况,除非日本哪一天给大陆一个真正能撕破脸皮而动手的理由,并且还是在国军的默许配合的情况下,釣魚岛才有可能真正回到我们自己人的实际控制之下
在我记忆中,好象国军以前还真的有过出兵釣魚岛的计划,最后怎么没成行啊!?有哪位朋友能介绍一下,诚挚感谢

TOP

引用:
原帖由 sunray0530 於 2010-6-13 14:02 發表
若將F-35搭配上直升機航母的話,其戰力不亞於搭配第三代艦載機的航空母艦,俱備項當強大的攻擊能力。會將直升機航母稱作護衛艦,純粹是為了規避日本和平憲法。
F-35B的研发项目已经整体推迟两年了,2010年3月才进行短距起飞和垂直降落方面的测试,要轮到日本买到以及形成战斗力,要消耗的时间可就不少了,其次航母不是放上几家飞机就行的,没有数量规模,也就形成不了局部优势,另外他的预警问题怎么解决?没有预警机支持的航母,就等于是没有眼睛的老虎。
日本就算要真的发展纯航母舰艇,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就是美国,原因无他,日本海军军力发展过界了。从最近的驻日美军普天间基地搬迁问题就可以看出,日本政府首相鸠山由纪夫就算在面临引咎辞职的威胁下,也不得不签署不平等的协议,就能看出美国在日本政治军事方面的巨大影响力。

TOP

引用:
原帖由 sunray0530 於 2010-6-14 22:17 發表
的確F-35B輪到日本裝配應該會拖一陣子。
可是,第四代戰機對上第三代戰機在現代空戰中的優勢,是絕對的,不會因為數量較少就無法形成絕對優勢。可以參考美國F-22VSF-15的例子。
預警機的部分,日本應該有跟美國買吧 ...
虽然四代机的性能全面压倒三代机,但是改进三代机机载武器系统和相关的电子作战设备,使的三代机在空战中能够抗衡现役的四代机(就是F-22和F-35等)是可能的、可行的。这里说的“抗衡”是指能基本保持均势,不出现严重的一边倒的局面;不是说三代机改进后就一定能战胜四代机,更不是说不需要发展四代机了,发展新装备和改进旧装备从来都是并行不悖的。这里还强调“能够抗衡现役的四代机”,不是尚未面世的四代机。简单地说,四代机等相对三代机的主要性能优势体现在:低可探测性(隐形),隐形和高性能雷达使四代机能够“先敌发现,先敌开火”(不一定能击落),但近年来,各国军方都将反隐身飞机的战法训练作为第一位,反隐身作战能力日渐增强。美军也不得不承认,在面对对方得到全面支持的三代战机面前(有地面远中程预警系统和空中大型预警机等电子系统的的支持下),在未来的空中作战环境中,即使隐身飞机也不再是天下无敌,也是需要其它特种电子战机的压制支持。EA-18G“咆哮者”击落F-22“猛禽”就是在敌我双方具有几近相同的电子作战环境中发生的,所以不夺取“制电磁权”,就算有F-22和F-35B等四代机也休想赢得“完全的制空权”。 而这恰恰是“日向”号这种不伦不类舰艇的死穴,吨位太小而且受到技术上的限制,本身就放不了几架作战飞机,更何况是其它的特战电子类机种。况且F-35B要在2014年才能形成初始作战能力,对外销售的时间更遥遥无期。

美国一直把日本海上自卫队当成太平洋舰队在西太平洋的一个“小兄弟”、“小跟班”来看待的。冷战时期,美国海军“分配”给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任务是反潜、护航,要求其确保西北太平洋航道的安全、封锁苏联在远东的海军基地、防范苏联海军潜艇前出至西太平洋。在这样的战术背景下,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建设长期偏重反潜、扫雷,其装备的大部分舰艇和飞机都把反潜作战作为首要任务。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的解体使得美日防御方向发生了较大改变,从防备北方的扩张转移到了西南方向,即防备日益崛起的新兴国家——中国大陆。因此,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建设思路也有了一些改变,从单纯追求反潜变为追求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这一点从其装备“宙斯盾”驱逐舰就可以看出来。尽管日本海自的作战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应对任务也日趋多样化,可传统的反潜作战依然是重中之重,做好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反潜跟班”依然是其主要使命。因此,日本海自尤其重视反潜直升机搭载平台的建设,曾经装备了有较强直升机搭载能力的“榛名”级和“白根”级直升机驱逐舰,最近下水的“日向”号,依然是这种思路的延续。

平心而论,“日向”号的建造的确是日本海自的一次重大突破。在“日向”号出现之前,日本海自只拥有有限的舰载直升机搭载能力,其出现之后则标志着日本拥有了能在远洋活动的大型直升机搭载平台,其航空反潜能力提高了一大步。因此,称“日向”号为直升机航母是恰如其分的。而且由于“日向”号拥有强大的通信指挥综合作战能力,故其完全可以扮演远洋编队旗舰的任务。另外,由于全通甲板设计,使得“日向”号可以运载较多数量的直升机,在必要时可以很好地完成诸如向陆地兵力投送、濒海物资补给等两栖作战任务。从这个角度来说,“日向”号又是一艘不错的两栖攻击舰。不过比起正规的两栖攻击舰,它并没有运载登陆艇的能力。此外,在执行维和、撤侨等非冲突性军事任务的时候,“日向”号宽阔的甲板、巨大的运输能力也能发挥许多作用。总之,“日向”号的出现使得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任务范围更加广泛、执行远海任务时也更加从容。

但是,因为“日向”号的出现就认为日本海自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也是不符合实际的。有一点是必须承认现实,那就是再要求日本海自恢复到海岸警备队的水平是不可能的了,其拥有远洋作战能力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要注意的是,从本质上来说日本海自也并没有某些媒体渲染得那么强大,更谈不上“世界第二”“亚洲第一”。日本海自从结构和装备上来看,更像一支被“砍掉”了大型航空母舰、核潜艇和远程对陆攻击武器(比如“战斧”巡航导弹)的美国海军舰队。美国海军舰队的绝大部分进攻力量恰恰就是以上这些,去掉了这些进攻力量的美国海军舰队,其制空、制海和对陆攻击能力将大打折扣。因此,作为日本海自这支“侏儒”版的“美国舰队”,其进攻能力严重不足,根本不可能像美国海军那样在远距离上对敌方海上、陆地目标进行大规模打击。而且,由于没有大型航空母舰,日本海自如果没有美国海军航母编队配合的话,也无法安全前出到其岸基航空兵作战半径以外区域活动,毕竟防空驱逐舰能提供的保护伞是有限的。如果说能起降飞机就是航母的话,还有多少条大型船舶不是航母呢? “日向”号按照航母的标准来说毕竟太小了! 其局促的机库,即便强行搭载舰载战斗机,数量也很难超过10架,甚至只有6架左右。如此数量的战斗机要完成对敌远程打击和舰队空防,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其实美国在军事上对日本自卫队的作用定位跟其政治上的定位是一样的,跟班而已,美国人对能威胁到自己国家利益的潜在对手下手一向是很重的,哪怕他是自己的盟友或者跟班,1985年和日本“协商”订立的《广场协议》就是一深刻的范例,通过强迫日元升值、操控美元兑换日元汇率等手段,使日本损失了8百亿美元的资金。《广场协议》既将日本的长期积蓄轻松地转移到华盛顿口袋中,还因此导致日本出现超过10年的经济大萧条,这手玩的是一点血不流,却是差点要了日本的性命。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