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兵燹錄] 韓戰各方軍力對比和傷亡統計

引用:
原帖由 王猛 於 2010-9-12 19:34 發表

朝鮮自古以來多數時間都是中國的勢力范圍,朝鮮一旦被敵對國家掌控,則中國北方危急,出兵朝鮮是不得已的,也是必須的。

一個分裂的朝鮮最符合中國的利益,這個目的達到了;

中國死了十幾萬人,韓美死的更多 ...
每次看網路文章,所謂中國強的標準,好像都是死了很多人,自己死了不少、對方死更多!

所以對比下、傷亡不算多,以後應該會是強國吧,已經進入二十世紀了,還以古代戰爭標準來看現代戰爭?

古代戰爭的標準"人多好辦事"消耗掉對方的兵力,就贏了,也不管以後會不會衰弱,三國時代就是個例子,人口剩下五分之一,搞的三個國家都元氣大傷,中原成為荒原,那個國贏了?


現代戰爭的標準是,如何能夠以最小傷亡,達成戰略目標,對目標進行精密的打擊,部隊出動不一定要動輒十來萬,也可以有效的達成目的,不是靠人多,而是靠訓練有素。

殺敵一千、己傷八百! 我想請問樓主"贏"在哪裡?

TOP

引用:
原帖由 王猛 於 2010-9-15 21:18 發表
個人對你的發言不敢茍同;
三國時期,戰禍連綿,人口損失超過九成五,三國歸晉時,全國最多只剩兩百七十萬人,非你所說剩兩成;戰爭是你死我活的游戲,活著的人都是贏家吧;

韓戰距二戰結束僅幾年,不應該拿來和 ...
第一點
據錢穆《國史大綱》:
“蜀亡時,戶,280,000,口,940,000。內帶甲將士102,000,占全數九之一。
吳亡時,戶,530,000,口,2,300,000。內兵230,000,占全數十之一,吏32,000,後宮5,000。
魏,平蜀時,戶,663,423,口,4,432,881。三國合計約得,戶,1,473,423,口,7,672,881。
”錢穆說,“就全史(指中國全部歷史)而言,戶口莫少於是時。大體當盛漢南陽、汝南兩郡之數。三國晚季如此,其大亂方熾時可想。”這就是漢末三國時期的人口概況。

總合人口約五分之一弱,另外古代戶口普查,因戰亂等原因,不可能如現代詳細,差個幾百萬,不知道樓主你的數據哪裡來?

第二點
我已經強調過的!古代戰爭觀點與現代戰爭觀點不同
"韓戰"發生時間(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簽署停戰協定)(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1945年)
請問是三國時代距現代比較近?還是韓戰? 

第三點
韓戰使中國東北邊患消除?

韓戰發生的原因,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越過分隔南北韓的北緯38度線,向韓國發動進攻,韓戰爆發。
是北朝鮮軍隊在蘇聯支持下,為了朝鮮半島的完整性,所發動的戰爭。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情形是?
1950年5月中旬,金日成秘密訪問中國北京,他按照史達林的要求,向毛澤東通報了對韓戰爭的意圖,而毛澤東認為此時打仗時機不好。
此時中國共產黨的高層,爭論激烈,主要是中國的經濟、民生、軍事條件,並不適宜發動戰爭!當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迫不得已打仗的。

韓戰的結局是,雙方終於在1953年7月27日簽署《朝鮮停戰協定》,雙方以北緯38度線附近的當時雙方實際控制線設立了朝鮮半島非軍事區。然而交戰雙方至今沒有簽署任何和平條約。

一個分裂的朝鮮最符合中國的利益,這個目的達到了?結局跟還沒開打之前一樣!

東北邊的邊患消除了?誰是真正的東北邊患?
1969年的中蘇邊界衝突是發生於20世紀60年代中蘇交惡高潮時一系列中國和蘇聯之間的武裝軍事對抗。其中的珍寶島保衛戰(亦作: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幾乎導致了蘇聯和中國兩國之間的戰爭。

"贏"在哪裡?

TOP

引用:
原帖由 王猛 於 2010-9-16 22:45 發表

關于三國人口損失率,因時代動蕩的原因,今天你殺過來,明天我殺過去,百姓今天逃到這個國家,明天又逃到那個國家,也不知算是哪國人,想有準確的人口統計,基本不可能。好在當時有不少文獻記錄,蔣濟,杜恕等估計 ...
第一點
關於三國時期人口數,本的是錢穆先生的數據記載,而樓主所說(大陸學者估計赤壁之戰后三國總人口不到一百萬,(人口損失9成9)。)請問哪個大陸學者所做的研究?歷史已經不可能被百分之百還原了,只要有所本,有個空間應該是可以接受的。

第二點
引用樓主:
大陸加入韓戰時,美韓聯軍早已越過三八線,距中朝邊境只有幾天路程,金日成有準備在東北成立流亡政府,戰后,美軍被趕回三八線,北朝鮮成功復國,能說沒有收獲嗎?

可能的後果是!
如果朝鮮亡國,中國勢必要讓金日成在中國東北設立流亡政府,但這對中國十分不利,因為這將為美軍進攻東北提供強有力的借口。
這又是一個戰略性錯誤,北朝鮮發動戰爭後被擊退,後面還有個中國共產黨可以當後盾,這樣的北朝鮮作為,給中國換來的後果是,一大票好青年喪生,與本來就匱乏資源的消耗,換得開戰前的國際情勢。

我還是想請問樓主,收穫與"贏"在哪裡?

另外我想說的是,網路討論人皆各有所本,如果不討論事實(至少是文獻上的記載、有某種可信度)
而流於情緒的發洩,那麼去公園打打球一樣可以達成目的。

end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