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社會] 獨派鄭邦鎮籲蔡政府:規定會母語才能入學

獨派鄭邦鎮籲蔡政府:規定會母語才能入學

扁政府時期的台灣文學館館長、曾任台南市政府教育局長的鄭邦鎮26日在一場新書發表會中,主張蔡政府應該採取政治手段推動母語教學,語出驚人建議執行「不會母語的孩子不能入學」的母語政策。

鄭邦鎮,1947年生,1987年以論文〈明代前期八股文形構研究〉得到台灣大學博士學位,歷任靜宜大學中文系主任、台灣研究中心主任。鄭邦鎮曾任建國黨主席,曾參加2000年大選,扁政府時期出任台灣文學館館長,台南縣市合併後,在賴清德主政的台南市政府擔任4年的教育局長,2014年底退休,目前是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同時在台南大學兼任授課,致力推動台新文學。

鄭邦鎮26日受邀到成功大學,擔任台文系教授蔣為文出版《越南魂—語言、文字與反霸權》新書發表會的與談人。有關台語文及母語的教育一直效果不彰的,以及新南向政策下,出現到處一窩蜂的開辦越南語教學課程,卻忽略台語教育的現象,也是與談人的討論焦點之一。

中國八股文專家的鄭邦鎮表示,對於語言的提倡,向來就是用政治手段。他說,中國科舉制度下,歐陽脩運用考試的影響力來倡導古文、影響考生的學習方向;科舉制度被廢後,八股文也沒了;國民政府來台推行北京話(普通話)的國語運動政策,也是政治手段,還讓台灣歷經了一段在校園講台語會被處罰的過程。

他認為,現在,小學、中學每週安排幾個小時的母語課程,對學習母語而言,時間太遲、進步太慢、成效不彰。「此時應該要下猛藥」鄭邦鎮認為蔡政府對母語教學也要採取政治手段,他建議推行「不會母語的孩子不能入學」政策,如此,孩子在學齡前的成長過程,家長才會重視,孩子才有機會在生活中習得母語。

鄭邦鎮指出,用政治手段推母語教育,才會有效果;從「會母語的才能入學」來看,把目前在中小學推動母語教學的經費,拿來獎勵、獎助父母家長對學齡前孩子增進母語能力,比起到了小學、中學再來學母語,效果一定會更好。

他說,台灣有70%的人是說河洛話的,按理說,河洛話是不會死的,除非眼睜睜的看這個語言死去,所以,他主張以政治手段救母語。
----------------------------------------------------------
嫁來台灣的黑人女姓,她的孩子要學那一種母語

TOP

母語的定義
台語...?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