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社會] 2025年前 6000億元設立600座離岸風機

2025年前 6000億元設立600座離岸風機

雖然經歷了全民受難的815大停電,蔡政府吃了秤砣鐵了心,仍然堅持「非核家園」政策。非核又要減碳,以綠電取代核電就成為蔡政府能源政策的核心。

蔡政府初上任時,原先大力推動太陽能發電,但經歷1年的努力,蔡政府慢慢認清在土地及電網的雙重限制下,太陽能發電絕無可能達標。蔡政府目前全部心力都集中於離岸風電。但以台灣的地理條件,離岸風電較太陽能更不值得發展。

蔡政府目前的宏圖是在2025年前以6000億元,設立600座有美國自由神像2倍高、總裝置容量300萬瓩的離岸風機。但在夏天用電孔急時,以6%計算,300萬瓩的離岸風機只能提供18萬瓩的功能。今年台電以66億元緊急採購的大潭燃氣機組裝置容量60萬瓩。換句話說,只要花30億就可採購在夏日供電功能大於6000億離岸風機的燃氣機組。試問這6000億元不是如同丟入海中?

當然300萬瓩的離岸風電在秋冬可提供110億度的電力。但台灣用電尖峰在夏天,如果電力系統裝置容量可應付夏天電力需求,應付秋冬之負載必然游刃有餘,又何必離岸風力來湊熱鬧?

離岸風電固然可以提供110億度的無碳電力,但每度電成本6元。目前3座核電廠每年可提供400億度無碳電力,每度電成本只要1元。目前無厘頭被叫停的核一、二廠兩部機即可以每度1元的成本,每年提供130億度無碳電力。以核電提供110億度電成本110億元,以離岸風電取代,每年發電成本660億元,全國人民為何要為蔡政府的愚蠢政策每年多花550億元電費?

更可怕的是目前政府離岸風電標案不以價格決標,而以歐洲決標價格2倍的躉購費率6元購電,引得外國廠商蜂湧而至,依目前態勢,未來得標廠商必然多為外國廠商。離岸風電合約期限20年,每年無厘頭進貢外國660億元,20年超過1兆3000億元。這豈不是台灣歷史上最大的喪權辱國案?

兩個月前蔡總統接見歐洲離岸風電廠商高層主管,期許雙方「加強合作」。有一句俗話說:「被賣了還幫人數鈔票」,民眾真的要眼睜睜看著自己被蔡政府給賣了嗎?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