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社會] 第三大經濟體都承受不了非核的負擔 台灣有什麼條件可以承擔非核

第三大經濟體都承受不了非核的負擔 台灣有什麼條件可以承擔非核

也許是815大停電所造成的震撼太大,迄今批評質疑的聲浪仍未中斷。事實上我的大學早已多次在815之前,因為電力減壓供電而引發跳機,導致全校大停電。顯見台灣的電力供需早已逼近紅燈警戒。「我是人」,以及「用愛發電」作為一度的反核民粹標語,在815之後成為網路上被揶揄和嘲笑的對象。不過,大停電卻提供我們省思多年來進入台灣政治決策裡面的民粹思維之害的機會,如此,則還是對台灣具有正面意義的事情。

非核是決策的選擇問題,而不是對錯的問題。否則如何說服我們世界上還有那麼多國家繼續使用核能?難道這些國家的決策菁英全錯了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得到好處是需要付出相應的成本或承擔義務的。

然而,不幸的是:台灣很多人民卻只想著要好處,卻不願意承擔任何義務。這其實是政府多年來自己投機取巧教育出來的人民。舉例來說,台灣多年來在國際雙邊或是多邊貿易中,單方面享受他方的開放市場,卻不願意承擔相對自我開放的義務,還暗地操縱匯率,沾沾自喜地自以為得利。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有什麼樣的政府就有什麼樣的人民,大家有樣學樣。

根據過往的民調,台灣83.7%的民眾贊成以綠能替代核能。在不缺電、不漲價的前提下,絕大多數的民眾當然會贊成以綠能來替代核電。然而,如果考量到可能缺電的危機以及漲價的前提之下,民調肯定會有顯著的差異。台灣民眾在親身經歷過815大停電之後,缺電危機已經具體化成為事實之後,如果再進行類似的民調,則數字肯定又會再度發生變化。因此,類似非核的民調在可靠性,及其政策參考性都是存疑的。

最能反映出台灣反核民意的虛妄性的,乃是台灣民眾對替代核電的綠電價格的態度。根據前述民調,政府據此推出了居民自願認購綠能的方案,也就是既然民眾支持綠能,那麼肯定願意承擔相對的成本。認購制度讓願意承擔成本的人用上綠能,而不支持綠能的可以繼續原價用電。然而台灣實際認購綠能的僅僅不到5000戶,也就是說只有不到0.01%的反核人士真正願意承擔綠能成本。只想著要好處卻不願意承擔任何義務,可見台灣其實沒有真正的非核民意基礎。

日本作為廣島、長崎、福島等3次核子災害的受害國,對非核則有紮實且強烈的民意基礎。因此,從2011年東日本大海嘯造成福島危機之後,日本曾一度完全廢止了核電的商業運營。作為一個資源貧乏的孤立島國,日本也不可能像德國一樣向鄰國購電,也不可能以既不穩定也緩不濟急的綠能代替之,這意味著日本要大量進口能源和燃料,不可避免地造成貿易逆差以及電價的上漲。而且也不可能期待負債比例世界第一的日本政府進行價格補貼,電價上漲的承受者只能是一般民眾。

因此,日本的家庭用電漲價接近25%,工業與商用用電漲價了40%,日本民眾真正地承擔了廢核的成本。不過,願意為自己的廢核主張而付出相應的代價,這樣的國民應該不吝惜地予以認可和讚揚。

日本在短暫的非核之後,反而是日本政府一直設法恢復核電。原因很簡單:日本長期享有的鉅額貿易順差瞬間劇減,主要就是進口發電用的天然氣大增。首年就造成戰後僅見的2兆日圓貿易逆差,而且還逐年擴大到14兆日圓的逆差。這嚴苛的經濟壓力,最終仍然超出了日本政府以及全社會的承擔能力。於是日本恢復了核電。

如果日本這樣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都承受不了非核的負擔,台灣有什麼更好的資源或條件可以承擔非核。

如果台灣人民願意承受廢止核電的必然代價,並且努力克服這種代價,那麼台灣人民的非核運動仍然是令人尊敬的。可是要在限制核電的同時,卻要電價不漲,那麼政客只能用更荒誕不經的話來耍弄他們。這樣的人民當然只能得到「用愛發電」之類的文青式囈語,以及打臉的大停電,當然還有數不盡的髮夾彎與政策保證的跳票。

愚人的狂歡當然會以敷衍愚人的方式結束。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