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晨昏拍攝技巧分享 (黑卡技術)

晨昏拍攝技巧分享 (黑卡技術)

發表作者 史蒂芬葉  
發表時間  2008/12/28  
相機廠牌 / 型號  D80  



今天來分享小弟的一些晨昏技巧的拍攝心得,
因為市面上書籍大部分都沒有清楚記載這部份的技巧,
剛好最近因為雷殘受傷沒出門,就來寫黑卡的壓光技巧。

一般人認為日出要拍太陽出來那一刻,
其實拍攝日出最佳的時間就是太陽出來前半小時,
因為太陽出來前光線色溫的變化萬千都是很難得一見的。
反之拍日落最佳時段是太陽落下後半小時。
當然這不是絕對,某些場景反而要太陽點綴才會美。

而如何拍好一張晨昏作品,除了老天爺要賞臉出景之外,
首要的就要是掌握好照片的曝光。

因為晨昏的場景幾乎都是高反差的場景,
所以照片曝光就是整張照片的重點。

如果只讓相機自己去測光,
就會拍成一邊過暗一邊正常或是一邊過亮一邊正常的照片。

當然某些情況拍成剪影反而更有感覺,
這部份構圖學問在這裡就不討論。



天空曝光正常,而底下山曝光不足。



而這張很明顯天空過曝了

會拍成這種照片的原因,是因為這樣場中天空和底下反差過大。
所以相機就會無法判斷正確的曝光。



如上圖,很明顯發現天空只需要拍攝五秒,而下方樹林需要拍攝70秒,
所以相機如果拍攝五秒,樹林就會曝光不足。

而如果拍攝70秒,天空會曝光過渡而產生慘白的畫面。
所以這時就需要壓光的攝影技巧。(終於進入主題了)

壓光的技巧非常多,有HDR合成、漸層鏡、搖黑卡...等。

而小弟最有心得的部份當然就是由台灣人發明獨步全球的黑卡技巧。

黑卡簡單來說就是用一張黑色不反光的紙張遮住畫面較亮的部份,
讓較暗的部份可以有較長的拍攝時間。



這張照片就是先用黑卡遮住畫面較亮的部份10秒,
然後快速將黑卡抽離2秒後關閉快門。



而在使用黑卡的時候要輕微的晃動以免留下黑卡的痕跡,
所以黑卡技巧才會被稱為搖黑卡。



上圖為未搖動黑卡照片留下明顯的黑卡痕跡。

而照片各部份所需的曝光時間可以藉由相機點測光測得,
一般來說測光最好可以-0.3EV讓照片顏色更鮮豔,
也可以將黑卡底部稍微剪波浪狀可以讓黑卡痕跡較為自然。



以上圖來說,點測光測得天空曝光時間1秒,
而湖面和日出亭需曝光16秒,所以就先用黑卡遮住天空15秒,
再快速抽離拍攝1秒後關閉快門。

以上簡單的黑卡技巧講完後來講講進階的技巧,

進階技巧一:多段黑卡技巧

由於拍攝的場景不一定都是只有兩種反差的場景,
所以就衍生出多段的黑卡技巧,其實原理是一樣的。



藉由點測光得知各部份曝光時間:
左下草叢3秒、右側湖面反光2秒、湖面反光1秒、太陽不到1秒
所以先用黑卡遮住草叢以外的部份拍攝兩秒後,
再將黑卡移到右側湖面(黑卡斜放)拍攝一秒後,
再將黑卡移到畫面中間平放拍攝快要一秒時抽離黑卡,瞬間關閉快門。
(因為太陽快門速度很快,所以最好使用減光鏡減慢快門速度)

黑卡抽離時間最短依我個人最快極限約0.5秒,再快下去失敗率將非常高。
這就是多段黑卡技巧。

不過由上圖可以發現,橋的部份依然過暗曝光不足,
因為橋的上面和下面所需的曝光時間都比橋本身來的短,
所以才會造成橋部份曝光不足變成剪影,
如果要改善這個部份就要談到進階技巧二:雙黑卡!

雙黑卡簡單來說就是使用兩張黑卡,
使畫面中間最暗的部分先曝光的技巧。



如上圖,為了不使湖面過渡曝光,
所以一張黑卡只能拍出日出亭為剪影的照片。
如果使用雙黑卡技巧就能改善這個問題,
不過雙黑卡失敗率相對提高很多。



上圖,兩張黑卡合併留出中間縫讓中間最暗的部份先曝光後,



再將黑卡上移,讓第二暗的部分曝光,再抽離黑卡完成拍攝。



上圖即為使用雙黑卡後的照片,整張照片曝光正確。





附帶一提,上圖雙黑卡為我自製的調整黑卡。

利用魔鬼沾,可以隨時變化中間要留的大小。

要拍晨昏具備了這些技巧後,再來就是要看老天爺的面子了。
至於如何事先判定老天爺是否會出景,是有跡可循的。
今天就先分享到這裡,下次有機會再來分享如何事先判定出景。

PS:黑卡技巧在單眼相機因為具備M模式(手動模式),所以成功率較高,
一般的消費相機沒有具備M模式較難成功,
但高階的消費相機(類單眼)也會有具備M模式,也可以套用黑卡技巧。

通常搖黑卡的時候幅度不要太大,然後眼睛盯著黑卡與鏡頭的相關位置,位置就不較不容易跑掉。
這邊再教一個小技巧,就是可以在黑卡上面畫上刻度,搖的時候盡量不要搖超過1公分的範圍。


資料來源 : http://www.dcview.com.tw/gallery/showmsg.asp?sre=2&msgid=741789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