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新聞] 再創新低 馬英九滿意度僅剩13%

引用:
原帖由 kuyun 於 2012-9-28 11:00 發表


689 萬會跑票那是很正常情況,只是跑票的程度是多是少而已。

看看何欣純在大里太平區,挖了多少偏藍的選票,答案就很清楚了。

就像有些人不願意投給小英,但是願意投給賴清德。

如過今天不是林佳龍, ...
人在投票時會考慮的因素很多,有時無關藍、綠,
也有些人對藍綠非常堅持,像我就是,所以我一向都是以基本教義派、旁邊選民(相對有些人喜歡自稱的中間選民)自居
WLIFE 找不到理由支持民進黨,我也找不到理由支持國民黨,這算是我們的立場不同

何欣純或許在大里、太平拉了不少偏藍的選票,但這些選票會轉移給民進黨的市長或總統候選人嗎?
就像在南部很多地方基層甚至立委選舉,藍營還是不少票,可是這些票會投給藍營的縣市長或總統候選人嗎?
我不否認藍綠選票會移動,否則幾十年下來雲林怎會從黨外沙漠到現在民進黨又是縣長、又是立委
台南、高雄、屏東那一個不是由藍轉綠的,但這樣的變化是經過很多年的累積

以新北市而言,當初尤清初次選上就是國民黨提名李錫錕,引發地方各派系反彈,一些派系暗助尤清,接下來尤清連任、蘇貞昌初次當選都是建立在藍營分裂,然後接下來蘇貞昌連任雖然說是自己政績加上當時中央執政,但也有一大部分是藍營在很晚的時候才敲定王建煊投入選舉,即使如此,蘇貞昌也贏的十分驚險
民進黨在台北縣連續執政 16 年,尤清被認為做的不突出,但蘇貞昌執政績效一般認為還不錯,但這有改變台北縣藍綠的實力嗎?
事實上變化不大,而蘇貞昌爭取到一些選票,事實上多數沒有在總統及縣市長選舉時流向綠營的其他候選人
再來說台中市好了,台中市 2010 年的選舉,讓綠營認為他們在這裡大有可為,但其實一大部分是因為地方派系對胡志強的反彈
在許多地方不乏有暗助蘇嘉全的情形,2012 年總統選舉的結果就不是如此了
這當然除了國民黨在總統選舉前多少擺平了大部分的派系反彈,另一方面越往上的選舉地方派系的影響越小

我們要討論選舉藍綠選票的流動,必須注意
1. 這些選票的流動是因為候選人個人(地方基層服務、個人執政績效等等)才引起的
2. 這些選票的流動是因為地方派系利益擺不平引起的呢
3. 選票的流動是因為選民對於執政績效而引發對藍綠政黨認同的變化
4. 選票的流動是因為選民的意識型態變化而引起的,譬如說統獨、族群意識、階級意識

1, 2 的移動很快,但往往是單一事件,這次有下次就沒了
3 必須長期,譬如說連續多個縣市長、立委都幹得不錯
4 則是很難的,尤其是統獨、族群意識改變很難的,往往是因為老人死去,年輕人意識不同,才會有變化,所以是長時間的結果
民進黨在南部的優勢,一開始有 1,2 的因素,但 3, 4 是長期因素

關於 4 ,我有一些一直支持民進黨的朋友,在 2000 年民進黨執政後,逐漸放棄了民進黨
原因是因為在民進黨在野時,他們一直認為民進黨是站在弱勢者的一方
等到民進黨執政後,他們才發現民進黨其實很國民黨一樣右派,一樣站在大財團的一方
這不是這些人改變,而是他們對民進黨的認識改變

TOP

引用:
原帖由 kuyun 於 2012-9-28 13:50 發表


有些人將 689 萬定位成打死不跑的選票,這本來就是錯誤的想法。

十多年前綠營的票數還不到五百萬票,現在已經衝破了六百萬大關( 以在野挑戰者而言 )

可見以長期的走勢來看,綠營的基層是往擴張的方向前進 ...
最早綠營除了高雄黑派余家班等少數,都嘛是空氣票,根本就沒基層
所以綠營的基層當然是一定會擴張的,
早期綠營沒基層,全靠空氣票,所以有人會游走各處參選
譬如說洪奇昌最早在台北縣選國代,接著去台中選立委,中間似乎又當了不分區,後來還在台北市南區選立委

TOP

引用:
原帖由 kuyun 於 2012-10-3 11:20 發表


說到草船借箭,我是覺得還蠻奇怪的 !!

以前胡幼偉還未從政之前,表現的也算是講是非和道理的人,怎麼
一入閣之後就荒腔走板了捏 ??
我讀小學時,有一次老師在講解一個數學題,解法錯了,不過很恰巧的,她的解法在那一題得出了和正確解法一樣的數字,那時我還不曉得挑戰權威是要付出代價的,我很勇敢的舉手指出老師的作法錯了,並且試圖說明正確的解法,不過老師沒有給我足夠的機會說明,還斥責我,差一點就要找家長來修理這個目無尊長的學生。後來月考考出一樣的題型,不過這次老師解法給出的答案合出題老師給的正確答案數字就不同了,後來老師也沒有針對這個事情認錯。或許在她的觀念中,一旦認錯了,她的權威就會消失了。

為何當了官之後,表現就荒腔走板了,因為人一旦當了官,身分不同了,認錯就變成了一個很難的事情,這是人性的弱點,你我都有,well,也許你沒有,但我自己肯定是有的。我有時檢討自己的一些行為,就發現有自己做錯卻不認錯,而試圖用謊言或其他行為 cover 的情形發現。有時候有些原本只是無心的疏忽,但後面卻用了錯誤的行為來掩飾。

我觀察身邊的親朋好友,其實也常發現很少有父母在犯錯後跟小孩道歉之類的。

胡幼偉最初貼上 IPhone 5 的照片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我並不認同一些人對於不愛國貨的批評,當然他當行政院發言人,身分比較敏感,但我認為他貼照片一事沒有錯,只是不聰明,容易引起攻擊罷了。但是後面的辯解就顯得荒腔走板了,或許他也覺得貼照片一事不適當,但是"不能認錯"就像一個緊箍咒,讓他發言越來越離譜。

TOP

引用:
原帖由 alex6305 於 2012-10-13 18:49 發表


昨天有一台, 陳文茜鐵口直斷, 2014選舉國民黨一定大敗.

其實也不用她說, 光週遭一些同事客戶對馬的怨言, 說這不影響國民黨選票都難, 不過或許有什麼事會改變, 也說不定.
我不贊同,2014 年是七合一選舉,但都是地方選舉
層級最高的就是五都市長及其他縣市長,其他的就是五都議員、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代表、村里長
這種地方選舉未必會反映馬政府中央執政的失敗
民進黨看起來會有成長,但說國民黨會大敗,其實還太早
以五都來說,台北、新北民進黨幾乎是無機會,而且黨內天王不會下來選,中生代也沒有比較有實力在台北、新北出頭的。
台中,民進黨一樣沒人,上次蘇嘉全雖然表現很好,但那是因國民黨派系暗助,這次蘇嘉全還未必能取得提名,林佳龍或許有興趣,但實力仍不夠。國民黨不管是胡志強再戰,或者由其他人出戰,只要不嚴重分裂,仍然是贏面較大
以縣市長來說,就以最近爭議很大的基隆市長,他已連任過,事實上他在 2007 年補選上基隆市長,雖然滿意度一直很低,但還是在 2009 年以 55% 對 42% 擊敗民進黨提名的林右昌,
其他如桃、竹、苗,民進黨贏的機會都很小,甚至如彰化、南投民進黨的機會也不大,要說民進黨在縣市長想要多取得席次,比較有機會的就是嘉義市和澎湖縣,一方面這兩地藍綠實力接近,加上國民黨原任都已兩任屆滿,所以民進黨有較好的機會。
如果說五都及其他縣市長,國民黨多輸了嘉義市和澎湖縣,可以說國民黨失敗,但談不上大敗。
至於說縣市議員等,候選人自己的經營因素遠大於中央執政績效,比較可能的情形是,中南部國民黨有實力的候選人,因為國民黨這塊招牌不好用,所以乾脆用無黨籍參選,事實上,這種現象在 2000 年之後就有。這會使得國民黨在明面的得票率、席次下降,但未必能說國民黨大敗。事實上國民黨在基層選舉以前領先很多,現在下降一些,也說不上大敗。

TOP

引用:
原帖由 kuyun 於 2012-10-13 21:09 發表


大台中的情形有待評估,以民意調查來看,現在林佳龍的實力已
在蘇嘉全之上了 !!

林佳龍除了在原市區之外,在山線,海線,屯區都開始佈署聯合
服務處,經營基層的腳步已經很明顯了。

另外大台中政黨支持 ...
林佳龍實力在蘇嘉全之上是必然之事,蘇嘉全本來就沒在台中經營,選後雖然他說要留在台中,但真有做基層經營嗎
其次,上次蘇嘉全的選票反映的不是他的實力,一部分是台中國民黨地方派系對胡志強的反彈
不過要注意一點,地方派系一些頭人是反彈了,不過他們絕對不是真想把胡志強拉下來,上次選舉的結果應該也在他們意料之外,他們的目的只想讓胡志強難堪,展現一下實力
林佳龍雖然在各地佈署聯合服務處,未必對他的選票就有多大幫助,如果下次台中提名,國民黨在市長、議員、鄉鎮市長、代表提名引發某些派系、政治人物反彈,
林佳龍經營地方基層反而可能斷絕這些人幫助民進黨的動機,因為幫了林佳龍,可能只是幫助到自己在地方上的隸屬民進黨的競爭對手
我還是認為,只要國民黨在台中部要分裂的太厲害,提名的人選不要太差,民進黨的贏面不大

TOP

引用:
原帖由 alex6305 於 2012-10-13 22:02 發表


雖說是7合1的選舉, 但重頭戲應該還是在5都.

國民黨高雄, 台南應該是無望了, 台中的胡真的是垂垂老矣了, 別說台北市不可能, 郝的政績真的是不太多, 靠著藍大於綠連任了, 但傳說中的兩個接任人選江與連, 江就直 ...
郝龍斌在台北做得不好,可是民進黨提名的蘇貞昌還是以 43% 對 55% 輸了 12%,
比起 2006 年謝長廷對上郝龍斌 40% 對 53% 並未較好
按 2006 年年底,當時民進黨中央執政不彰,加上島扁運動的激化,因此民進黨在台北大敗是預料中事,2010 年則是國民黨中央執政不力,加上郝龍斌執政滿意度不高,
民進黨雖然不認為蘇貞昌會獲勝,但也沒想到會輸這麼多,如果再比對幾次總統大選台北市的得票率,我們可以推估在台北市可能有超過 4 成的選民就算天塌下來也絕不會支持民進黨的,
民進黨只能在自己差不多 3成5 左右的鐵票再努力(2002 年李應元),不過能到 4 成 5 就差不多是最好的結果了(1998年陳水扁)
在這種選民結構下,民進黨的候選人除非是遇到泛藍分裂且必須是分裂雙方實力差距不遠(1994 年),否則很難在台北勝出,就連把輸的差距逼到 10% 內都是很難的事情
在這種情形在,如果考量 2014 年的"戰功"會影響 2016 年的提名
我的評估是民進黨的大咖如蘇貞昌、蔡英文、謝長廷會設法避免在 2014 年參戰,尤其是在台北市,在新北市,朱立倫有現任優勢,這些民進黨大咖大概也不會與願意去碰
台中市不容易成為焦點,所以初步這些大咖會避戰,不過可能會逼迫對手去選
就像 2010 年蘇貞昌被逼戰,最好只好選擇當時看起來對自己爭取 2012 年較為有利的台北市來選,不過選舉結果慘敗還是影響了他 2012 年的機會
所以了,國民黨或許沒有突出的人選,但民進黨恐怕也沒有,如果以這種推估來看,連勝文在可能參選人中,實力可能還算強的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