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人物討論] 赴陸祭祖 謝長廷感性激動哽咽流淚

引用:
原帖由 yaksa01 於 2012-10-8 00:13 發表


其實民進黨在這件事上是玩兩面手法
如果會談結果台灣人接受度高
那謝就是代表民進黨跟老共接觸的功臣
反之..那則會是謝的個人私訪行程..民進黨則可以輕易的做責任切割
雖說有點奸巧
比起老馬派吳伯雄大辣辣 ...
謝長廷訪中,與其說是民進黨的兩面手法,不如說是謝長廷力求翻身的一場豪賭
謝長廷自從 2008 年敗選後,看起來已經失去再次競逐大位的機會,這當然是由於他在當初初選的過度操作,大選中的一些言行
加上實在輸太多了。所以 2012 年他很明智的選擇全力支持蔡英文,壓住蘇貞昌。
然而謝長廷並未忘情於大位,加上 2012 敗選檢討時,民進黨內有部分認為兩岸政策是敗選主因。因此謝長廷認為這是他可以重新站上第一線的最佳機會,他也很巧妙的利用一個民間協會來邀請,加上媒體及放話,讓蘇貞昌方面無法卡住他而只能看他表演

謝長廷是個很聰明的人,但有時聰明過頭了,
1986 年那年立委選舉,全台最熱的就是謝長廷的政見發表會,那時總是人山人海,那時還在讀高中的我,也參加了很多場,那時通常先是其他人上來演講拉票,或痛罵國民黨或表達支持謝長廷,後面輪到謝長廷自己上台時,他前面說一下,最後都會補上"如果你覺得我不夠好,那請支持民主前輩康寧祥或者支持丈夫入獄的扁嫂吳淑珍"(大意如此,詳細的說詞,我記不清楚了),這樣的說詞更是讓台下支持群眾感動不已。那一次她的聲勢實在太高了,以至於支持者自動分票,加上當時民進黨還沒有發明如身分證字號尾數配票之類的技術,結果反而是謝長廷以最高票落選。(註一)

謝長廷很早就經營自己的派系,他很努力拉拔底下的服務處主任(註),像是卓榮泰、賁馨儀、高建智、莊瑞雄等,因此謝系很早就有相當實力,謝長廷從民進黨創黨(1986)就一直擔任中常委一直到 1996 年,那時如陳水扁在黨內勢力比他小多了,在 1996 年之前陳水扁就只有在 1987-1989 當了一任兩年的中常委。然而這麼聰明的作為卻讓他在後來競逐台北市長初選時,由於派系利益和新潮流衝突,以至於新潮流雖然檯面上中立,檯面下拼命幫陳水扁,讓謝長廷輸給陳水扁。

這次他的豪賭會成功嗎?我並不看好,畢竟民進黨及其支持者中堅定的台獨支持者不少,這並不好處理的,這也是蘇蔡在面對這個問題為何如此謹慎小心

不過謝長廷倒也不是第一次由逆境中突破,當年他輸掉台北市,本來有意在台北縣發展,不過 1996 年那次他擔任彭明敏副手,尤清認為謝長廷搶了他的位置,因此結怨。這讓謝長廷在台北縣發展有困難,加上又爆發了宋七力事件,許多人認為謝長廷玩完了。不過他後來南下高雄發展,參選高雄市長,當時多數人也都不看好他,沒想到他險勝,並且藉由在南部的經營,重新回到權力競逐的舞台

只是這一次,想要翻身,尤其是操作對中政策,其難度相當高,謝長廷雖然聰明,也有滿身的政治表演細胞,但成功的希望其實不大,不過不做他絕對沒有取得 2016 入場券的機會,所以拼一次看看,這應該是他訪中的最大動機

註一:那次落選,對謝長廷的政治生命影響很大,1986 年開始正是台灣立法院成為政治中心,也是媒體關注的地方,當時就鑄造出台灣第一戰艦朱高正,如果當年謝長廷就進立法院,或許會早一步成為全國性政治人物。而謝長廷落選,吳淑珍當選,陳水扁在 1987 年出獄後,擔任吳淑珍助理,實際上的立委,讓陳水扁在國會先行一步

註二:記得當時謝長廷的服務處不只是接受選民請託服務,還會邀請一些人士來服務處演講,講題多半是政治、社會、文化、環保等議題,謝長廷也藉由此經營地方基層,拉人入黨,記得那時我去聽過幾場演講,就有服務處人員來接觸我這個還理著短頭髮的高中生(那時還有髮禁)

TOP

引用:
原帖由 kuyun 於 2012-10-8 10:00 發表



我個人的看法是,不只是老謝而已,連小英也會失去黨內的影響力 !!

電火球這次沒有採取排除異己的手法,而是拉攏吸收黨內的反蘇勢力
,這對小英來說是很傷的 !!
反蘇的勢力哪有那麼好吸收,會反蘇的人,一定有理由的
或許是和蘇系人馬有利益衝突,以前的選舉恩怨,總之要排除這些很難的
民進黨從成立到現在,曾經真正掌握絕大多數黨內派系的人只有當總統時的陳水扁,
因為他在總統任內有太多的利益、位置可以分配,他弄到的錢也多,分給各派系還綽綽有餘,
所以他可以讓多數的派系聽命於他
蘇貞昌最多能做的只是和其他派系作利益交換,這是民進黨成立以來一直存在的權力遊戲
或者如同 1999 年的陳水扁,營造出他是唯一有希望取得大位的人,讓各派系靠攏他,
然而以現在謝長廷和蔡英文的動作來看,還早得很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WLIFE 於 2012-10-8 10:02 發表

有些話.不是他說的...
但是他說過的經典還會少嗎?
查埔找沒某.查某找沒昂.小孩子會被送去黑龍江.

謝長廷當然是想在民進黨內佔一席之地.
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我訝異的是蘇貞昌居然還稱讚他?
真的不知道:轉 ...
政治人物的話隨時都可掰,更何況一句媒體誤解、曲解也是常見的說法
事實上,當初謝長廷針對外籍配偶對他的質疑時,他就反問,你在哪裡看到的,說是媒體曲解他的意思
就像是馬英九的六三三重新再詮釋,這都是政治人物常有的做法
不過糾正一下,當初謝說的是 查甫找無工、查某找無尪、囝仔送去黑龍江

至於蘇貞昌稱讚謝長廷,有嗎?
如果你指的是像聯合報 蘇貞昌:謝展現黨的積極自信 的,我不覺是在稱讚謝長廷
而是在消毒,謝要訪中,黨內有反彈聲浪,當時大咖都還未表態,謝長廷就說
"面對中國崛起,民進黨不該被邊緣化,應正視兩岸問題,他願意跨出一步,期許走出一條康莊大道,如果走不出去,他個人會負責"
這句話當然不是說他要負責,而是如果有人擋他,那日後民進黨在兩岸政策走不出去被攻擊時,那些人要負責
而蘇貞昌說
"謝長廷今天起進行5天4夜大陸行,蘇貞昌上午走訪金門基層,蘇貞昌說,過去中國共產黨對於民進黨要前往中國大陸,設下許多條件,這次謝長廷能夠成行,不簡單,也展現民進黨積極自信的一面,我們給他祝福,雖然是私人的行程,但希望圓滿順利。"
這段話裡面說的是民進黨積極自信,其實說的是他自己,但他還是強調這是"私人的行程",我不擋你,是我有自信,不過你那是私人行程,代表不了黨
這些話也是要告訴黨內那些反彈聲浪,我很有自信,一切在我掌握,謝去中國所說的一切,我不認的都只是私人作為,都不算數
所以你們也不用反彈,記住,現在我是老大

[ 本帖最後由 ob001 於 2012-10-8 11:01 編輯 ]

TOP

引用:
原帖由 yaksa01 於 2012-10-8 10:55 發表


確實
民進黨內的派系鬥爭說要化解真的不是那麼容易
陳水扁算是一個特異的例子
比較難得的昰民進黨內部鬥爭取得結論後
不論這個結論對該派系有利不利..對外都比較能統一口徑.

所以我也一直在提問
謝 ...
那是民進黨內政治人物許多都從選舉出身,他們深知政治上,利益比恩怨重要
所未對外一致,通常是因為在結論對派系不利時,即使再反對,通常只會有更大的損失
他們所要的是如何在這個結論下取得最大利益,或者設法扭曲、再詮釋這個結論,日後再設法改變,總之就是讓自己利益最大化
尤其是民進黨的許多支持者更像是支持是"民進黨",而非某派系或個人,而國民黨有許多支持者,支持的是派系而非國民黨
當然這種現象在早期越顯著,現在則有些改變

舉例來說,謝長廷當初要選總統時,鬥臭新潮流,連帶鬥臭了民進黨的派系制度,然後有所謂"解散派系"的決議
新潮流雖然不滿,但也只能接受,然而派系有解散嗎?
沒有,各派系只是化明為暗繼續運作
民進黨內也不是沒有達成結論,如提名之後,其他人跳下來繼續選的
彭百顯、張燦鍙、許添財等都做過,選舉中扯後腿的也不是沒有,但是受制於支持者屬性,不像國民黨那樣顯著

藍營也有一種現象,2000 年後,許多藍營支持者,其實支持的不是國民黨、不是親民黨,不是連戰,也不是宋楚瑜,而是一個打敗民進黨,換掉他們所討厭的民進黨一個希望,所以當親民黨、宋楚瑜的作為有破壞這個希望時,他的支持度就慘不忍睹,親民黨也幾乎泡沫化
而當馬英九成為這個希望的代表時,馬英九的一切缺點就必須被他們忽略

[ 本帖最後由 ob001 於 2012-10-8 11:37 編輯 ]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