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當媒體不再報導真相

當媒體不再報導真相

當媒體不再報導真相
http://shuchuan7.blogspot.com/2009/05/blog-post_05.html

正當全民陷入失業的焦慮時,五一勞動節前夕,翻開C報,斗大的標題寫著「王如玄:搶救失業大功臣」。雖然對媒體與政府合作「編業」早有心裡準備,但看到這麼露骨的標題,還是嚇了一跳。聽說寫這則編業的記者被同業取笑了一番。

我笑不出來,我很想哭。

當有權者變成真相的詮釋者

其他報的記者又有什麼資格笑C報記者?再打開U報,標題寫的是「短就、充電、王如玄:盡力救急」。媒體圈的人都心知肚明,這些都是「置入性行銷」,講白一點,就是某個政府單位「買」了這則新聞,而「賣」了這則新聞的媒體,叫記者寫了這則報導。當新聞存在買賣關係,要是你會怎麼寫?

然而讀者每天花10元買這份報紙,是真心相信這個媒體能給他們真相。如果他們知道,這個買賣關係花的還是他們的納稅錢,你覺得他們會怎麼想?新聞的買賣關係,已不單純只是買賣而已。

從歌功頌德、到政策辯護

置入性行銷並非始於今日,那個政黨上台都做過。只不過,過去的媒體對置入式行銷還能掌握基本的份際,多半只接受「歌功頌德」式的合作案,什麼花藝大賽啦、鮪魚很好吃啦、來個座談會啦之類的,基本上還比較無傷大雅(當然我不是說這樣就可以)。

然而如今的置入式行銷卻進展到「政策辯護」,農民的苦、勞工的痛,通通可以用錢擺平。於是我們來看看民眾讀到什麼:農村再生許農民美麗的未來;失業根本沒什麼好怕的,因為我們有搶救失業的大功臣;再生能源根本不可靠,核能才是最好的能源,減碳、便宜、又安全啊...。

而且,置入式新聞登出的時機掌握得還真好,不是公聽會當天、就是勞工頭綁白布條上街頭時。新聞講究的是時效,如果當天這則事件的版面都給買走了,媒體又有什麼空間可以平衡報導?

當記者變成業務員

置入式行銷手法不但從「歌功頌德」演變成「政策辯護」,記者的角色也有明顯的變化。所謂「編業」(或業配,意思就是編務支援業務),過去都是由業務部先把業務談好,記者再依指示寫新聞,基本上本身並不涉及業務。

但如今,許多媒體老闆直接把業務目標加在記者身上,記者的考績表不再像過去一樣,獨家有多少、專題寫的好不好,而是「幫報社帶進多少業績、協助多少編業...」。

想想看,有了業績壓力的記者,還能把牙磨利,咬那個胡作非為、不負責任的政府或事業?(事業雖然較少置入,但動不動抽廣告,說到底還是錢)於是記者每天除了跑新聞,還得鞠躬哈腰問採訪單位「有沒編業可做?」如果你打算跟這個單位要編業,下筆不慈眉善目都很難。

或許你會問,「這樣還幹啊?」是啊,批評別人很容易,但如果你是主流媒體的記者,就能明白拒絕有多難。我相信只要是記者,都想望一個純淨的編採環境,好好採訪、好好給人民真相。然而當事與願違,又往往無法大聲說不。

那不單單只是必須領這份薪水,等著給兒子繳學費這麼簡單而已,因為你總想,或許妥協一點點,可以換取更大的空間,只要你還站在舞台上,總還是有機會可以好好採訪、給人民真相....。

為何媒體淪落至此

說別人「淪落」或許不公平,當我還是所謂主流媒體的大報記者,聽到人家這麼講,心情真的很複雜,很想反駁「不是的,我們不是這樣的,報社也要生存啊...」,即使委曲如狂風暴雨,但這話又無法說得理直氣壯。

媒體當然可以做生意,她本來也是一個生意。只是,媒體畢竟不同於一般生意,她有社會責任、有報導真相、揭發不法的天職,媒體不是常自許「第四權」?

也因為媒體能給讀者真相、新知、樹立權威報導,所以有人願意付錢買報;當媒體閱讀人口多了,就能吸引企業登廣告。這才是媒體「正常的」生意模式。

當沒人買報、登廣告了,媒體要生存,於是把編業當救命仙丹。生存,為賣新聞找到正當性。

然而這只會惡性循環,當媒體不再報導真相,就愈來愈不能吸引別人買報、登廣告,就要愈依賴賣新聞為生。當監督者、被監督者角色互換,賣新聞這種「皮肉生意」又能做多久?不知報老闆有沒想過,究竟那一種作法比較划算?

只有自己,能給自己純淨的新聞空間

曾經待過主流媒體,我當然知道如今媒體生存多不易、記者的處境有多難。但我總覺得,編業不是不能做,但編、業之間應該有最起碼的份際,畢竟失去靈魂的媒體終究會被遺棄、而終至毀滅。

如果媒體能多一點堅持,向當權者計較;記者也能多點勇氣向報老闆說不。一個人肯站出來、就能鼓勵十個人站出來、然後百個、千個。

當後有來者,浩浩蕩蕩,或許事情真的會有所不同。因為我想,能還媒體純淨新聞空間的,只有媒體自己。


作者:朱淑娟
(記者經歷) 2009.4~獨立媒體記者 / 1998.9~2009.3聯合報記者 / (獲獎) 2009年華文部落格大賽訊息觀點首獎 / 2010年曾虛白先生公共服務報導獎 / 2010年卓越新聞獎平面即時新聞 / 2010年卓越新聞獎電視專題報導(合著) / (入圍)2011年曾虛白先生公共服務報導獎(合著) / 2011年卓越新聞獎專題新聞獎


如今的聯合報也淪為“政策辯護”的報紙....以前台灣的報紙最多是“歌功頌德”某位政治人物...譬如home stay多親民等等.......好吧,那個起碼還不是磨滅良心....現在的新聞很多都是到了中國國民黨的黨報...為什麼人民會對馬英九的政績無感?因為報紙吹噓的再美,民眾的感受是最真實滴。報紙一直吹噓說經濟有多好。那我想問一下勒,為什麼薪資水平倒退13年前?在物價狂漲的比例下,那點微薄的加薪老早就被淹沒。就如老宋在第3場總統大選辯論會講的結辯....馬英九的數字有很多是造假....政府買新聞已經到了罄竹難書的地步。從下面的報導我們可以看到,光是建築業,政府就花了17億元的新聞廣告....而且還不讓讀者知道這個是廣告...偽裝成一個新聞記者的報導....這個簡直是買報紙去看政府花納稅錢的洗腦文.....這次2012大選,大家要齊心一致。推倒這個無恥的馬政府。


事實上,不分置入與否,政府已成台灣媒體僅次於建築業的最大廣告主。根據尼爾森調查公司(AC Nielsen)統計,○九年建築業總廣告量約四十八億元,比○八年衰退,政府的廣告量則近十七億元,比起○八年逆勢成長二成多。
財訊:政府帶頭買新聞,花的都是你我納稅錢!http://www.wealth.com.tw/index2.aspx?f=501&id=1445&p=1
揮別藍色憂鬱﹐還我綠地清新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狗被關,睡不著,迷心慌,難高潮。

TOP

看看現在政府的廣告就知道有多腐敗了
年底一堆單位預算花不完,乾脆就花廣告置入性行銷
一來可以消化預算,二來可以幫忙輔選
自詡廉能的馬騜倒是出來說看看
政府單位有必要花大筆的納稅錢去宣揚你那雞毛蒜皮的政績嗎?
幾個大頭就讓這些機關亂花錢卻都不講話嗎?
白賊義不是說錢要花在刀口上嗎?難道這句話又不是他說的?
只會嘴巴講清廉~還真是不知恥

TOP

引用:
事實上,不分置入與否,政府已成台灣媒體僅次於建築業的最大廣告主。根據尼爾森調查公司(AC Nielsen)統計,○九年建築業總廣告量約四十八億元,比○八年衰退,政府的廣告量則近十七億元,比起○八年逆勢成長二成多。
有些藍色的媒體或執報章雜誌,因為報導立場不公,
根本沒有民眾願意去看,導致收視率及銷售量銳減,
所以也只能靠廣告置入性行銷來賺錢,問題是這並不是國民黨出的錢,
這是我們全體納稅人的錢,經濟如此的差,人民收入倒退,
馬政府應該要全力改進勞工失業率,而不是買廣告,提出一些無用的數據吧,
替自己的政策辯護,人民根本感覺不到馬政府執政的成效,
連員工求職的場合,也要求企業配合作假新聞,要不是有媒體不肯配合,
出來說明,民眾不是就被騙了嗎?政府可以這樣子做嗎?還好意思說媒體不肯配合報導,
為什麼媒體就要配合馬政府欺騙人民呢?若不肯配合就被評為綠媒呢?
今天人民有知的權利,媒體應公平報導才是,不然媒體接受置入性行銷,
顛倒是非,不報導事情的原委真相,不是淪為政黨打擊異己的工具嗎?

TOP

泛藍媒體簡直就是一海票,成天播放加工製造後的新聞,不斷地美化國民黨、對馬英九造神,
當有些人在笑北韓的愚民政治時,自己的這塊土地不就活生生地上演這齣戲碼嗎?

很多時候媒體到底給了我們什麼,如果稍微不注意的話,是極有可能被誤導的!無奈臺灣社會
竟然會退步到這種水準,只能用可悲來形容了。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