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蔣介石的心腹將領張靈甫之死

蔣介石的心腹將領張靈甫之死

  張靈甫(1903.8~1947.5)﹐陝西省長安縣人(現西安市長安區)。原名張鍾麟﹐字靈甫﹐後因殺妻案改名張靈甫﹐字鍾麟。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中將軍銜﹐參加過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曾任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整編第七十四師師長。1947年5月16日﹐於解放戰爭之孟良崮戰役中被擊斃﹐終年44歲。
  1947年5月﹐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第一的整編七十四師被我殲滅於孟良崮。關於蔣介石最為鍾愛的心腹將領張靈甫如何致死﹐幾十年來﹐一直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死後張靈甫又葬於何處﹖更是鮮為人知。
  抗戰八年連年對日血戰﹐參加了主要的對日會戰﹐參加過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南昌會戰、上高會戰、兩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長衡會戰、湘西會戰等歷次會戰﹐多次負傷不肯下火線﹐取得了輝煌的抗戰業績。從不屈服權貴﹐為官清貧父親離去後留給母親唯一的財產就是南京的一套300平米房產﹐在當時他作為南京警備區司令相信完全可以領用他的權利﹐但是他沒有那樣做。孟良崮戰役父親最後的時刻﹐相信許多人看過他的最後絕筆書『十餘萬之匪向我猛撲﹐今日戰況更惡化﹐彈盡援絕﹐水糧俱無。我與仁傑決戰至最後﹐以一彈飲訣成仁﹐上報國家與領袖﹐下答人民與部屬。老父來京未見﹐痛極﹐望善待之。幼子望養育之。玉玲吾妻﹐今永訣矣。』」。
  那麼﹐在張道宇先生揭秘其父親死因之前﹐對於這位蔣介石最為鍾愛的心腹將領致死原因﹐又有多少種版本呢﹖
  1947年5月我華東野戰軍在孟良崮戰役中當場擊斃張靈甫﹐這是歷史事實﹐也是我軍當時和後來一直公開和明確的說法。5月18日﹐即戰役結束後的第二天﹐新華社即從華東前線發佈我軍孟良崮大捷的消息。5月25日新華社報道﹕「我軍在孟良崮戰役擊斃整編七十四師中將師長張靈甫等。」同日﹐《人民日報》在配發的記者紀實報道中寫道﹕「蔣介石嫡系精銳主力軍第一個美械師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已為人民解放軍手中的美國武器擊斃。」「屍首查出後﹐經被俘之該師輜重團上校團長黃政、五十八旅一七二團上校團長雷勵群及張靈甫之侍從秘書張光第等人前往辨認﹐確證張氏後腦被湯姆槍彈炸爛﹐血與腦漿均已乾涸。… …人民解放軍已備棺代為埋葬﹐以待張氏家屬前來領柩回籍。」另從新近出版的《粟裕文選》收入的一則電文中﹐亦可進一步明確這一事實。5月30日﹐陳毅、粟裕、譚震林、陳士矩聯名致電中央軍委和劉伯承、鄧小平說﹕「據最後檢查證實﹐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副師長蔡仁傑、五十八旅旅長盧醒﹐確於十六號下午二時解決戰鬥時﹐被我六縱特(務)團副團長何鳳山當場擊斃。當特團何副團長走近張靈甫等藏身之石洞﹐據師部副官出面介紹為張靈甫等人﹐現尚在俘官處可證。」。
  後來﹐我軍軍戰史和我國大陸相關出版物﹐使用的都是「擊斃」或「當場擊斃」的說法。1987年7月﹐首部由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編著出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其中記載為「擊斃」。
  1989年﹐為糾正此前的一篇傳記作品中關於張靈甫「自殺」的錯誤說法﹐何鳳山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撰文﹐詳細地記述了率部擊斃張靈甫的經過。這篇刊登在同年《軍史資料》第3期的文章中寫道﹕「1947年5月16日﹐我華東野戰軍5個縱隊﹐遵照陳(毅)粟(裕)首長的命令﹐於下午2時再次對敵七十四師發起總攻擊。我當時是第六縱隊特務團副團長﹐率領我團一營參加了總攻孟良崮的圍殲戰鬥。」我軍乘勝向孟良崮崮頂北側山洞七十四師指揮所前進﹐「經我軍發揚火力﹐勇猛衝殺﹐白刃格鬥﹐迅速全殲了洞外之敵。我團三連攻佔了敵七十四師指揮所洞口。張靈甫又命其衛士隊長率20餘人從洞中衝出﹐向我反衝擊﹐大部被我軍擊斃。當時﹐我曾追問被我擊傷(後因傷重斃命)的敵衛士隊長。他說﹕『張靈甫師長在洞內。』我遂叫部隊喊話﹐命令敵人投降。後見洞內無動靜﹐我即命令部隊用輕機關鎗、湯姆衝鋒鎗及手榴彈﹐向洞內射擊。過了一會兒﹐聽到洞內有人喊叫﹕『你們不要打了﹐張師長已經被你們打死了。』我立即率人衝進洞內搜索﹐只見洞內敵人屍體橫七豎八﹐血污滿地。我問被俘的敵報話機台長﹕『哪個是張靈甫﹖』他戰戰兢兢地指認了被擊斃的張靈甫」。
  何鳳山還說到﹕「當生俘的敵七十四師參謀長魏振鉞被押送到我第六縱隊司令部時﹐魏對王必成、江渭清、皮定均等縱隊首長說﹕『俘虜我的那個部隊已經活捉了張靈甫。』縱隊首長立即派作戰參謀陳亮到我團俘虜中查找張靈甫。我向他說明了張靈甫在戰鬥中被我擊斃時的情況。」「上級查明張靈甫確已被我擊斃後﹐命我團將張靈甫的屍體用擔架抬著隨部隊轉移。兩天後﹐將其埋葬在山東省沂水縣野豬旺村村後的山崗上﹐並在墳前豎一木牌﹐上寫『張靈甫之墓』。當時﹐新華社曾廣播﹐希望其家屬到該處收屍。」。
  但40多年後﹐當年在華東野戰軍司令部任參謀的金子谷﹐披露了一段隱情﹐即張靈甫是在投降時被我軍當場擊斃的。1987年8月25日﹐他在《文匯報》上發表的《記孟良崮戰役》一文中說﹕「戰役接近尾聲時﹐我六縱穿插部隊一個排﹐衝進張靈甫躲藏的山洞﹐張靈甫舉手投降﹐排長恨敵心切﹐端起衝鋒鎗將他擊斃。」這一隱情公開後﹐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因為作為司令部的參謀﹐金子谷是知情的。隨後﹐這一說法在當時任華東野戰軍第6縱隊司令員王必成、政委江渭清的回憶錄中得到證實。1988年﹐人民解放軍陸軍第24軍軍史編寫辦公室編印的《勁旅雄風》一書﹐收錄了王必成撰寫的回憶文章《飛兵激戰孟良崮》。在這篇內部文稿中﹐王必成記述了6縱特務團活捉張靈甫後﹐被一名對他懷有刻骨仇恨的幹部打死的情況。但1989年10月﹐這篇文章提供給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解放戰爭戰略防禦·回憶史料》冊正式出版時﹐刪去了以上記述﹐改為與何鳳山的說法一致。
  1996年﹐江渭清回憶錄《七十年征程》一書﹐再次公開了這一說法。江渭清在書中寫道﹕「我六縱特務團首先突破孟良崮西側﹐直搗敵七十四師指揮所。」「特務團一營三連在指導員邵至漢率領下﹐首先衝到張靈甫藏身的山洞前﹐他身上多處負傷﹐仍堅持戰鬥﹐不幸被從洞中衝出的亡命之徒擊中﹐英勇犧牲。三連指戰員怒不可遏﹐用抵近射擊和白刃戰消滅了佔據洞穴和石巖的殘敵﹐擊斃敵衛隊長﹐活捉了張靈甫。」他說﹕「在孟良崮戰役中﹐要說還有什麼不足﹐那就是被我六縱特務團活捉了的張靈甫﹐卻被一名對張靈甫恨之入骨的幹部給打死了。」第6縱隊是擔任主攻孟良崮的部隊之一﹐擊斃張靈甫的特務團是該縱所屬﹐兩位縱隊指揮員是直接瞭解情況的當事人﹐此說應是真實準確的。實際上﹐從前述陳毅、粟裕等5月30日向軍委等的報告中﹐也可印證這一事實。仔細解讀這份電文﹐我們也可得知﹕張靈甫等被當場擊斃﹐是在何鳳山走近石洞﹐74師師部副官出面介紹為張靈甫等人時。足見這是在一個很近的距離﹐只是電文中沒有說出他們當時是在一種什麼狀態下而已。
  張靈甫被我軍擊斃﹐事實毋庸置疑。他投降時被擊斃﹐本來對「自殺說」是有力的反證。那麼﹐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為什麼未公開實情呢﹖因為這在當時是一個違反我軍俘虜政策的錯誤行為﹐特別是在戰爭時期﹐將會對開展爭取和瓦解敵軍工作帶來不利影響。何鳳山持亂槍擊斃的說法、王必成在回憶文章公開發表時的修改﹐應該是為避免產生負面影響而維護原有結論。然而﹐在華東野戰軍內部對此並未迴避。
  許多華野的老同志都直接或間接地聽到陳毅對此事的嚴厲批評。今天看來﹐在那生死搏鬥的戰場上﹐這種錯誤的發生也是不足為怪的。此前﹐華東野戰軍在蘇北戰場的作戰中﹐指戰員們曾目睹張靈甫的驕狂殘暴﹐眾多的戰友犧牲在他的槍炮下。戰前野戰軍提出的口號是「衝上孟良崮﹐活捉張靈甫」﹐為犧牲的戰友報仇。張靈甫被擊斃後﹐特務團曾因擔心上級追究﹐還曾假報為「自殺」。戰役結束後﹐華野於5月29日召開團以上幹部會進行總結時﹐陳毅就此嚴肅地指出﹕「張靈甫是我們殺的﹐報告說是自殺的﹐我們便騙了黨中央、毛主席、朱總司令。」同時他還指出﹕此次俘虜政策的破壞達到相當嚴重的程度﹐強調要取得革命勝利﹐必須認真執行俘虜政策。陳毅的這一講話已收入《陳毅軍事文選》﹐公諸於世。
  張靈甫在孟良崮戰役中「自殺」身亡﹐是國民黨方面的認定和一直所宣傳的。整編第74師全軍覆沒、師長張靈甫之死的消息傳到南京後﹐對國民黨政府以極大的震動。5月19日﹐蔣介石在其舉辦的第二期軍官訓練團發表講話﹐痛陳74師在孟良崮失敗的教訓﹐聲稱這是「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當天他還親自飛往徐州﹐與陸軍總司令顧祝同研討山東軍事﹐決定部隊全面整訓。隨後﹐國民黨報刊相繼報道了張靈甫等「集體成仁」的消息。29日﹐蔣介石發佈為追念張靈甫「成仁」通告國軍官兵的訓詞﹐其中稱張靈甫等「最後不屈相率自戕」﹐張靈甫等人「集體自戕殉國」﹐後即被載入國民黨軍戰史中。
  國民黨為鼓舞士氣﹐曾借此大事宣傳。先是在安徽滁縣為張靈甫等舉行追悼大會﹐後又在南京玄武湖立碑紀念。為證明「自殺」的事實﹐他們還借逃脫出來的74師官兵之口﹐述說張靈甫等「壯烈犧牲情形」。國民黨軍《第一兵團蒙陰東南地區戰役戰鬥詳報》中記載﹐據歸來官兵口述﹕「張師長、蔡副師長等﹐皆於手斃匪徒後﹐以其最後之一彈﹐慷慨成仁。」試想﹕能目擊這一情景發生的人還能從那裡逃脫嗎﹖
  作為張靈甫自殺證據的﹐還有他的兩封遺書。據派出參與孟良崮戰後調查的邱維達在後來的回憶中說﹐當時瞭解到張靈甫在通訊中斷、彈藥用盡後﹐在掩蔽部內寫了兩封信﹐一封給蔣介石﹐另一封給妻子王玉玲。並安排隨從參謀逃出送信﹐以及最後留在指揮所內的人準備自殺等情節。有人還聽說給蔣介石的信並用電報發出。在行將被殲前﹐張靈甫有可能作出自殺的打算﹐但畢竟未成事實。
  至於上述兩封遺書﹐給王玉玲的信﹐有其手跡面世﹔給蔣介石的信﹐至今未見國民黨方面正式披露。然而﹐關於兩封遺書卻另有一說﹐由蕭乾主編的《新編文史筆記叢書·三秦軼事》一書中﹐所收入的吳鳶關於《張靈甫遺書之謎》一文記述﹕國民黨宣揚張靈甫等是集體自殺﹐其根據是張靈甫的遺書。實際上遺書是張靈甫的老上司、原七十四軍軍長王耀武精心編造的﹐連蔣介石也被蒙在鼓裡。他說﹕「孟良崮戰鬥剛一結束﹐蔣介石電詢王耀武有無張靈甫等人詳情﹐該師有人到濟南否。」這時該師恰有少數人逃到濟南﹐內有師部副官趙某。王耀武面詢作戰經過後﹐召集副參謀長羅幸理、第一處處長吳鳶、第四兵站副總監鄭雍若、秘書主任鍾曉林等商議﹐決定為張靈甫寫兩封遺書﹐一致蔣介石﹐一致其妻。張靈甫長於書法﹐筆力遒勁﹐譯電科科長李嘯梓與張同年﹐平日喜模仿張字﹐當即由李嘯梓書寫。經過再三推敲﹐認為沒有破綻﹐才派人送到南京轉呈﹐說是張靈甫自殺前寫好﹐交副官帶出的。王耀武之所以編造這兩封遺書﹐是為自己和張靈甫臉上貼金﹐撈取政治資本。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