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犼是什麼動物﹖

犼是什麼動物﹖

  明清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根據中國古代見之於史冊的神話故事和流傳於民間的少量傳說證實﹐它的出現晚於大部分神獸、凶獸乃至瑞獸﹐最早只是一種似犬的野獸﹐直到明清時期才成型的怪物。
  望天犼的相貌獨特的十似之處﹕1、角似鹿﹔2、頭似駝﹔3、耳似貓﹔4、眼似蝦﹔5、嘴似驢﹔6、髮似獅﹔7、頸似蛇﹔8、腹似蜃﹔9、鱗似鯉﹔10、前爪似鷹後爪似虎。《封神演義》第八十四回子牙兵取臨潼關﹕文殊廣法天尊騎獅子﹐普賢真人騎白象﹐慈航道人騎金毛犼。菩薩道﹕「他是我跨的個金毛犼。因牧童盹睡﹐失於防守﹐這孽畜咬斷鐵索走來﹐卻與朱紫國王消災也。」西遊真詮第七十一回言行者假名降怪犼觀音現像伏妖王。道書十二種曰﹕「犼項金鈴何人解﹖解鈴人還問繫鈴人。」。
  犼是古書上說的一種似狗而吃人的北方野獸﹐最早記載於《爾雅》﹐在清代筆記小說《續子不語》中被記載為殭屍的頂點﹐由「旱魃」進化而來。天安門城樓前的華表上的兩隻面南而坐的石犼﹐叫做「望帝歸」。據說它們專門注視皇帝的外巡﹐如果皇帝久游不歸﹐它們就呼喚皇帝速回﹐料理政事。城樓後的兩隻石犼﹐則面北而坐﹐叫做「望帝出」﹐它們的分工就不同了﹐是監視皇帝在宮中的行為﹐皇帝如果深居宮闈﹐不理朝政﹐它們便會催請皇帝出宮﹐明察下情。
  據說犼是一種極有靈性的動物﹐它每天蹲在華表上密切關注皇帝的行蹤。兩隻面南而座的犼是專門守候皇帝出巡的﹐每當皇帝久出不歸﹐荒淫作樂時﹐它們就會呼喚皇帝﹕「國君快回來料理國事﹐我們盼望你回來﹐眼睛都快望穿了。」於是人們稱這兩隻犼為「望君歸」。位於城樓後華表上的的兩隻面北而座的犼則是監視皇帝在宮中的舉動的﹐如果皇帝久居宮中﹐不理政事﹐它們便會催促皇帝﹕「國君快出宮體察民情吧﹐不要總呆在宮中享樂﹐我們盼望你出來﹐眼睛都快望穿了。」於是人們稱這兩隻犼為「望君出」。
  《偃曝餘談》記載﹕「犼形如兔﹐兩耳尖長﹐僅長尺餘。獅畏之﹐蓋犼溺著體即腐。」犼並非以龍為食﹐清代東軒主人的《述異記》中記載﹕「康熙二十五年夏間﹐平陽縣有犼從海中逐龍至空中﹐鬥三日夜﹐人見三蛟二龍﹐合鬥一犼﹐殺一龍二蛟﹐犼亦隨斃﹐俱墮山谷。其中一物﹐長一二丈﹐形類馬﹐有鱗鬣。死後﹐鱗鬣中猶焰起火光丈餘﹐蓋即犼也。」。
  袁枚《續子不語》﹕「常州蔣明府言﹕佛所騎之獅、象﹐人所知也﹔佛所騎之犼﹐人所不知﹐犼乃殭屍所變。」袁枚《續子不語》﹕「屍初變旱魃﹐再變即為犼。」
  清同治《續修永定縣志》上載﹕「同治二年(1863)﹐邑南有異獸﹐大如牛﹐尾似團扇﹐口闊﹐逕直如盆﹐週身紅毛﹐長數尺﹐噬人及諸惡獸﹐或以為犼雲。」。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