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認識五臟六腑功能 做好養生

認識五臟六腑功能 做好養生

認識五臟六腑功能 做好養生

臟腑是傳統中醫對內臟的總稱,一般通稱五臟六腑,不過,中醫所說的五臟六腑,往往跟西醫說法有出入。

執業中醫師林慶鐘表示,中醫認為,從五臟六腑即可了解生理與病理核心,所謂五臟,指的是心、肝、脾、肺、腎;所謂六腑,指的是是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倘若五臟六腑不平衡,人體自然容易生病,而且中醫治病基礎,也常從五臟六腑著手用藥。建議民眾了解五臟六腑,有助做好養生保健。

林醫師指出,從中醫角度來看,心主全身血脈運行、發揮濡養作用,所以中醫常說心藏神,亦即主精神的說法,又認為血汗同源、汗為心之液,中醫認為,心氣旺盛則臉色紅潤,所以心之華在面,舌為心之苗竅。

肝主疏泄,主要有兩個功能,一個是調節全身氣的升降出入,一個是調節人的情緒抒發。此外,肝藏血,有貯藏和調節血液等作用,倘若肝藏血充足的話,可以促使身體各部功能正常,尤其是婦女月經。另外,淚為肝之液,目為肝之竅。

脾主運化,能將飲食化生成人體的精、氣、血、津液,所以「脾為後天之本」,脾的運化功能主要是防止水濕停留體內。此外,脾統血、脾主四肢肌肉,能保持血液循經脈流行不會溢於外。此外,肺主一身之氣、司呼吸;肺朝百脈、主治節,也就是說,肺主氣與心主血脈有共同作用。

腎主骨藏精,所以「腎為先天之本」,主人生長、發育、生殖、衰老等整個過程。腎主水,指的是全身水液運行輸送和排泄,都有賴於腎陽推動。腎主納氣、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

六腑功能比較簡單,胃主受納食物和腐熟食物;膽藏清淨的膽汁;小腸主受盛化物、分別清濁;大腸主傳導糟粕;三焦為水液運行的道路;膀胱具有貯存和排泄尿液的功能。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