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生活健康] 養成好習慣 有助好落眠

養成好習慣 有助好落眠

養成好習慣 有助好落眠

很多人都有失眠的毛病,失眠困擾著許多人,也影響到情緒、睡眠及生活品質;執業中醫師林慶鐘表示,傳統中醫認為,失眠類似中醫的不寐、不得臥、目不瞑等病名,治療失眠首要分清虛實,亦即辨明虛證或實證,虛者補其不足,或是益氣養血、滋補肝腎;實者瀉其有餘,或是和中消導、清火化痰;虛實夾雜治療上必須補瀉兼顧。

林醫師指出,虛證又分陰虛火旺、心脾兩虛、心腎不交。倘若是陰虛火旺,常見心煩不能寐、心悸不安、健忘、腰痠、頭暈、耳鳴、夢遺、手足心煩熱、口乾津少、舌紅等症狀,治宜滋陰降火,養心安神,適合用黃連阿膠湯加減。

心脾兩虛患者常見經常做夢、容易清醒、心悸健忘、三餐食之無味、頭暈目眩、肢倦神疲、面色少華、舌淡、苔薄等症狀,治宜補養心脾,以生氣血,適合用歸脾湯加減。

心腎不交常見煩熱盜汗、頭暈耳鳴、健忘、精神疲勞、腰膝痠軟、心煩咽乾、男性滑精或陽痿、女性月經失調、舌紅少苔等症狀,治宜交通心腎,補腦安神,適合用交泰丸加減。

林醫師指出,實證者又分肝鬱化火、痰熱內擾、胃氣失和、瘀血內阻;肝鬱化火常見急躁易怒、胃口差、口渴愛喝水、眼睛紅、口苦、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等症狀,治宜疏肝瀉熱,佐以安神,適合用龍膽瀉肝湯加減。

痰熱內擾常見頭重胸悶、胃口不佳、噁心、痰多、口苦口粘、苔黃膩等症狀,治宜化痰清熱,和中安神,適合用溫膽湯加減;胃氣失和常見胸悶、打飽嗝、噁心、嘔吐、脘腹不舒、大便不爽、苔黃膩或黃燥等症狀,治宜和胃化滯,適用半夏秫米湯加減。

瘀血內阻常見頭痛如針刺、心悸、經常做夢、舌暗紫或有瘀點等症狀,治宜活血化瘀,行氣止痛,適合用血府逐瘀湯加減。

建議養成好習慣改善失眠──避免菸酒及飲用咖啡、濃茶等咖啡因飲料的習慣;睡覺時臥室盡量把光線減低,甚至不要有光線;養成運動的好習慣,沒運動沒勞動,有時過剩的精力會造成失眠;養成定時入睡、定時起床,建立個人的生理時鐘;晚上睡不好,隔天早上依舊起床,同時中午不能睡午覺。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