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社會] 強震後續課題 軟腳老建築「應優先體檢」

強震後續課題 軟腳老建築「應優先體檢」

聯合新聞網2018年2月8日 上午12:16
一場驚天大震,讓花蓮四棟軟腳建物現形,花蓮還有多少軟腳建築,如何在後續地震或餘震中不發生災情,成為當務之急。

國內引進開放空間概念後,為爭取獎勵,將內部空間挑高,變成柱多牆少,以增加空間利用,加上因應多雨地區的騎樓設計,是國內不少建築使用的常態。但室內挑高或變更減少的牆面,如沒有其他配套強化結構的作法,自然減少支撐力,一遇大的地震自然首當其衝軟腳,甚至斷腳。

地震後,因餘震不斷,針對米崙斷層帶區域原有建築,縣府和民眾,有必要即時對自身建築進行體檢,不能再為了搶空間,忽視安全。

台灣省土木技師工會花蓮辦事處長陳水生指出,以這麼大的地震來看,花蓮的建物其實表現得「很優秀」,低樓層建築多半平安無恙,至於四棟倒塌大樓,多半在設計有致命缺點,也就是低樓層「柱比牆多」,再加上和米崙斷層帶非常近,遇到大震自然「下跪」傾倒。

他說,近幾年新修正的建築法規,已對斷層帶兩百公尺內的建物,要求提高設計標準,將設計應力拉大;至於依舊法規興建的老舊建物,尤其對有軟腳設計的建築,更應列為優先體檢目標,有必要補強的,須立即進行補強,以免未來再發生危險。

若是購屋民眾,陳水生建議要慎選物件,尤其是一樓不要只是單邊有牆,否則一旦遇到強震,就可能軟腳。對花蓮民眾來說,如何打贏這場地震戰,好確保未來住得安全,是政府和民間要立即面對的課題。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