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他原是和珅的老師﹐後來反拜和珅為師﹐曾秘密監視嘉慶

他原是和珅的老師﹐後來反拜和珅為師﹐曾秘密監視嘉慶

  古訓﹕「一日為師﹐終生為師。」然而﹐無情的現實﹐往往會讓師生輩分發生顛倒。乾隆皇帝時期的吳省蘭與和珅就是一個例子。
  吳省蘭﹐字泉之﹐江蘇南匯(今屬上海)人﹐上有兄長吳省欽﹐二人是乾隆時期較為有名的文人﹐皆才華橫溢﹐均中過舉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吳氏兄弟參加科舉考試﹐結果吳省欽中進士﹐吳省蘭名落孫山。當時﹐咸安宮官學正招聘教習人員﹐吳省蘭報名參加﹐便在京城落住了腳。
  咸安宮官學坐落於皇宮西華門內﹐是一所官辦重點學校﹐主要招取內務府及八旗官員的俊秀子弟﹐出身滿洲正紅旗的和珅就是這裡的一個生員﹐當時十四歲。在眾多玩物喪志的八旗子弟中﹐和珅是個另類﹐他聰明伶俐﹐勤奮好學﹐深得吳省蘭好評。後來﹐由和珅的舅舅出面﹐吳省蘭又兼職做了和珅的私人老師。
  吳省蘭與和珅的這段交往﹐為其日後多舛的命運埋下了伏筆。乾隆三十五年(1770)﹐躊躇滿志的和珅參加了順天府的鄉試﹐但事與願違﹐沒有考中舉人。科場失意﹐和珅很懊惱﹐吳省蘭勸和珅不要放棄﹐來年再考﹐但和珅執意告別科場﹐靠著祖蔭混跡宦海﹐苦心鑽營﹐最終成為乾隆皇帝眼前的大紅人。
  和珅的發跡﹐讓吳省蘭眼前一亮﹐認為這是命運之神在向他招手。這些年來﹐吳省蘭既當教習﹐又參加科考﹐但回回考不上進士﹐其兄長吳省欽在翰林院編修的位子上也幹得不順心。兄弟二人一合計﹐有奶便是娘﹐索性投靠和珅﹐拜和珅為師﹐吳省蘭由此成為和珅的門生。真不曉得這對師徒該怎麼論才好。
  有和珅關照﹐吳省蘭的科考就順利多了。乾隆四十三年(1778)戊戌科﹐吳省蘭雖然成績仍不理想﹐但得到了賜同進士出身﹐任翰林院編修。後來﹐吳省欽也被提拔為左都御史、侍郎。得了好處﹐受到恩惠後﹐吳氏兄弟死心塌地地成為和珅的走狗﹐甘願為其效力效勞﹐在這方面﹐吳省欽就表現得很搶眼。
  和珅擅權弄權﹐其管家劉全趁機替和珅幹了很多出格的事。御史曹錫寶看不下去了﹐決定彈劾劉全「恃勢營私」﹐彈劾和珅「衣服、車馬、居室皆逾制」。吳省欽跟曹錫寶是老鄉﹐聞訊後立馬「馳以告和﹐令全毀其室﹐衣服、車馬有逾制﹐皆匿無跡」。這下﹐曹錫寶打蛇不成反被蛇咬﹐吃了苦頭﹐抑鬱而死。
  嘉慶元年(1796)正月初一﹐嘉慶皇帝即位﹐乾隆皇帝為太上皇帝。其後﹐朝政仍被乾隆皇帝控制﹐嘉慶皇帝仍居住在太子東宮毓慶宮﹐是個正兒八經的「兒皇帝」。乾隆皇帝退而不退﹐讓善於揣摩聖意、一心獻媚的和珅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即派人監視嘉慶皇帝﹐和珅的老師兼門生吳省蘭派上了用場。
  嘉慶皇帝登基後﹐與自己的朱老師有過詩詞來往﹐朱老師祝賀嘉慶皇帝榮登大寶﹐嘉慶皇帝也暗示朱老師回到自己身邊。事情洩露後﹐乾隆皇帝大怒﹐和珅趁機把吳省蘭安插到嘉慶皇帝身邊。據《嘯亭雜錄今上待和》載﹐和珅「又薦其師吳稷堂省蘭與上錄詩草﹐覘其動靜。上知其意﹐吟詠中毫不露圭角」。
  吳省蘭名義上是作為錄記嘉慶皇帝詩草的秘書﹐實際則是「覘其動靜」﹐即監視嘉慶皇帝有什麼異常舉動。自朱老師事件發生後﹐嘉慶皇帝越發謹慎﹐也知道吳省蘭來此的目的﹐故「吟詠中毫不露圭角」﹐沒讓吳省蘭這個潛伏者發現和抓住任何把柄。時間一長﹐和珅對嘉慶皇帝放鬆了警惕﹐「故心安之」。
  嘉慶四年(1799)正月初三日﹐乾隆皇帝去世﹐和珅的末日到了。樹倒猢猻散﹐和珅倒台後﹐吳省欽、吳省蘭兄弟被革職。不久﹐吳省蘭官復原職﹐遭到編修洪亮吉強烈反對﹐用事實抨擊吳氏兄弟道德敗壞﹐聲名狼藉。最終﹐在一片聲討怒罵中﹐吳氏兄弟灰溜溜地返鄉。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