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馮道是官場上的常青樹

馮道是官場上的常青樹

  五代十國時期﹐政權更替十分頻繁﹐正所謂「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有一個人歷五朝八姓十一帝﹐終不離將、相、三公高位﹐最後全身而退﹐成了官場上的「常青樹」﹐他就是被後人稱為「不倒翁」的馮道。
  馮道﹐字可道﹐自號「長樂老」﹐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人。他性格沉穩、生活簡樸、好讀書﹐寫得一手好字。年輕時割據河北的劉守光把他召至麾下﹐做了文職官員。劉守光自恃實力雄厚﹐不斷派兵攻城略地。
  有一次去攻打定州﹐馮道以為不妥﹐直言相諫﹐惹得劉守光大怒﹐把他關進大牢﹐幸得人相救﹐才化險為夷。他開始琢磨為官之道﹐漸漸練就了左右逢源的本事﹐不介入任何政治紛爭﹐不行任何過激之事﹐不和任何人交惡。從此在官場裡如魚得水﹐游刃有餘。
  劉守光被李存勖擊滅後﹐馮道便投靠李存勖當了掌書記。李非常欣賞他的文才﹐當上皇帝之後﹐提升他為戶部侍郎、翰林院學士。馮道隨軍出征﹐和士兵們同甘共苦﹐從不搞特殊化。有一個舊時的朋友﹐想觀瞻這位高官的華居﹐可看到的卻是一座破敗不堪的茅草庵。朋友感覺奇怪﹐推門進去一看﹐更是大吃一驚﹐靠牆的地方有堆乾草﹐上面放著一床破爛棉被﹐簡直和窮苦百姓的住所沒什麼差別。
  父親去世後﹐馮道回家守孝﹐期滿回到京城﹐已換了明宗李嗣源做皇帝。唐明宗欣賞他的才華﹐任他為相。明宗是五代時候少有的明君﹐而馮道確有經世治國之才﹐在這一時期﹐後唐的政治大有改觀。馮道像馮道選拔出身寒微卻有真才實學的人做官﹐而對那些出身高貴的「草包」﹐無論如何也不重用他們。看到唐明宗安於現狀﹐他委婉地規勸說要居安思危。他十分注重規勸的技巧﹐說﹕「有一次隨軍出征﹐開始時道路非常艱險﹐於是非常小心﹐惟恐出現什麼差池﹐結果平安無事。可到了平坦地帶後﹐放鬆了警惕﹐卻從馬上摔了下來﹐差點要了命。」接著他話鋒一轉﹐說治理國家也是這樣﹐一定要居安思危﹐來不得絲毫懈怠。
  有一次﹐明宗得到了一個玉杯﹐上刻「傳國寶萬歲杯」一行字。明宗愛不釋手﹐常常向馮道炫耀。馮道說這算不上什麼寶貝﹐帝王應有一種無形之寶﹐那就是仁義。然後又講了一番大道理﹐明宗聽了很是佩服。李嗣源死後﹐李從厚繼位﹐馮道安居宰相之位。李從珂起兵奪得帝位後﹐他率領百官迎接。李從珂不大喜歡處世圓滑的人﹐讓他到地方去做官。
  石敬瑭勾結契丹滅了後唐﹐建立後晉。為穩定政局﹐又請馮道出來當了宰相。契丹人對馮道的大名早有耳聞﹐點名要他前去會談。契丹乃虎狼之師﹐此去凶多吉少﹐石敬瑭不讓他去﹐但馮道卻不以為然。隨從的人聽說契丹二字﹐臉色變了﹐手也發抖﹐馮道卻鎮靜自如﹐寫下「道去」兩個字﹐揚長而去﹐大家看了無不流眼淚。契丹人見馮道寬厚﹐也沒怎麼為難他。得到賞賜﹐馮道便換成薪炭。別人感到奇怪﹐他回答說北方太冷﹐自己年老體弱﹐為了過冬﹐要早做準備。」見馮道有久留之意﹐契丹國王倒是受了感動﹐決定放他回去。馮道再三請求留下來﹐契丹國王執意讓他回去。馮道在驛館住了一個月後﹐慢慢啟程﹐兩個月才走出契丹邊界。左右隨從不解﹐馮道說走得再快﹐也沒有契丹人的馬快﹐快逃肯定逃不掉﹐慢慢走反倒安全。」大家聽了﹐無不歎服。
  出使契丹順利歸來後﹐石敬瑭更加重用馮道。後晉不設樞密使﹐其職權歸入了中書省﹐由馮道主持﹐政務不管大小﹐石敬瑭都問馮道如何處理。馮道備得急流勇退的道理﹐在這個兒皇帝手下當官﹐可能也覺得不體面﹐於是提出退休。石敬瑭不准﹐連他的奏章也不看﹐讓人告訴他﹐如果再不上朝﹐就要親自去請他﹐馮道只好再出來任職。
  石敬瑭死後﹐石重貴繼位。石重貴不想再做兒皇帝﹐於是契丹人兩次出兵中原﹐最終攻人開封﹐石重貴做了俘虜。契丹軍隊在中原燒殺掠奪﹐引起中原軍民大反抗﹐眾將士推舉馮道為帥﹐馮道堅辭不就。看見被掠奪的中原婦女十分可憐﹐他便變賣財產﹐派人將她們一一送回家去。
  後來馮道又歷後漢、後周兩朝﹐均被拜為太師。周世宗顯德元年(954)因病去世﹐年73歲。在大是大非問題上﹐馮道從不提早表明自己的立場﹐而是察言觀色、隨機應變﹐誰當權就給誰做幫手。所以不少史家批評他有虧臣節。但馮道處世立志向「聖人」標準看齊﹐一生勤儉、為人寬厚﹔不貪色、不貪財、愛護百姓﹐在那個天翻地覆的年代裡﹐具有這樣的品行難能可貴。
  黃巢起義後﹐唐朝名存實亡﹐在黃河流域﹐農民起義的朱溫和沙陀人李克用展開了激烈的爭戰。907年﹐朱溫廢唐哀帝自立﹐建國號梁﹐都開封﹐史稱後梁。後梁不斷向南北進行掠奪性戰爭﹐激起了各地民眾的憤恨﹐農民起義遍及各地﹐梁政權受到沉重打擊﹐在與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的戰爭中漸處劣勢﹐923年被李存勖推翻。當年﹐李存勖稱帝﹐國號唐﹐都洛陽﹐史稱後唐。
  後唐不僅佔有了後梁的全部國土﹐而且攻滅前蜀﹐佔有四川之地。後來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加劇﹐國勢轉衰。936年﹐佔據太原的石敬瑭以出賣燕雲十六州為代價﹐取得了契丹人的支持﹐推翻後唐﹐稱帝於開封﹐國號晉﹐史稱後晉。不久契丹出兵南下﹐於946年攻陷開封﹐耶律德光於此稱帝﹐改國號為遼﹐在中原各地大肆搶掠搜刮﹐各地農民紛紛起義﹐契丹人無法立足﹐只好於次年退回北方。佔據太原的後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乘機稱帝﹐國號漢﹐後遷都開封﹐史稱後漢。
  950年﹐郭威舉兵進入開封﹐推翻後漢﹐第二年建國號周﹐史稱後周。在劉知遠建立後漢以前﹐其弟劉崇因與郭威爭權產生嫌隙﹐後以留守太原防備契丹的名義擴充實力。郭威稱帝時﹐劉崇也稱帝於太原﹐國號漢﹐史稱北漢﹐這是十國當中唯一在北方建立的國家。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