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社會] 枋寮抓(魚勿)鱙魚 變夕陽產業

枋寮抓(魚勿)鱙魚 變夕陽產業

中時電子報2018年1月30日 上午5:50
枋寮漁港因海象平穩、從容大度,而有「老人海漁村」的美稱,從其定義看來相當浪漫,但現在卻淪為「名符其實」,漁村不僅面臨人口凋零老化,撐起枋寮一片天的?鱙魚(吻仔魚)產業,更因環保團體的誤解成了夕陽產業,目前僅存8艘漁船,但他們依舊等待奇蹟。

1970年代,全台 鱙魚業興起,屏東、高雄、宜蘭等漁港都在捕撈 鱙魚,當中就以屏東枋寮、宜蘭蘇澳2漁港因產量最多而聞名,而枋寮更以牠撐起一片天,高峰時期多達30艘漁船出海捕撈,當時枋寮人堪稱是靠 鱙魚養大的,枋寮更有「 之鄉」之稱。

人口老化 由盛而衰

然而,多年後,環保團體因「漁民捕光小魚,大魚還要吃什麼」為由抗議 鱙魚產業,各地捕撈 鱙魚的漁民遭到打壓,2007、2008年間,漁業署還有意全面禁止捕撈 鱙魚,但在漁民的抗議下未實施,改採不補助、讓漁民自行淘汰的方法。

枋寮漁港因此受挫嚴重,因為他們會出海的漁船都是捕 鱙魚,且同時覺得相當不公平,漁民們直指外界都誤解了 鱙魚,牠是鮆科魚類,長大一定的程度就會死去,牠並不是所有魚類的小魚,漁民只是將既有的資源加以利用,且枋寮漁會早就朝環保永續發展,制定嚴格的捕撈規定。

枋寮漁會指出,1990年代漁會成立 鱙魚產銷班,同時訂出捕撈期、漁獲量、漁具、漁法、漁獲體長、混獲比率等限制,10年後縣府也公告「屏東縣 鱙漁業管理規範」,雙管齊下控管捕魚制度及陳清誤會,但似乎補救不了窘境,外界的負評讓此在地產業一蹶不起。

40多人苦撐 等奇蹟

漁會表示,現在只剩8艘漁船在捕撈,約40多人從事該工作,但它不只緊繫40多個家庭,還有魚販、加工廠員工等人也在其中,所以他們還有所期待地在撐。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