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清末天津教案的影響

清末天津教案的影響

  1870年發生的天津教案直接導致20名外國人死亡(其中法國13人、俄國3人、比利時2人、意大利和愛爾蘭各1人)﹐此事震驚中外﹐可謂案情特別重大﹐是清末教案中最重要的教案﹐在近代教案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也是中國近代歷史自第二次鴉片戰爭至中日甲午戰爭之間最重要的歷史事件之一。
  了解「天津教案」及清政府的應對措施﹐自然不能無視近代以來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傳教活動引起的與中國官方、民間的利益和文化衝突這一基本背景。在這種背景下﹐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士大夫、官紳及一般民眾與洋人教會之間的矛盾一直十分尖銳﹐「反洋教」一觸即發。在士大夫、官紳和一般民眾眼中﹐洋教自然是「異類」﹐有關其各種傳聞一直不斷。其實﹐早在列強還未侵華的明末﹐就有傳教士使用迷藥拐人﹐將人殺死後拆割人的肢體、器官用以和藥的傳說。鴉片戰爭後﹐近代中國最重要的啟蒙著作魏源的《海國圖志》﹐也有關於洋教用藥迷人信教、挖華人眼睛製藥的內容。以後﹐這種傳聞越來越多。1870年春夏﹐天津地區發生疫病﹐法國天主教育嬰堂所收養的嬰兒大量死亡﹐達三四十人之多。事實上﹐嬰兒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育嬰堂收留了許多本已奄奄一息的嬰孩。這時﹐謠言在天津迅速流傳﹐說是天主堂的神父和修女經常派人用藥迷拐孩子去挖眼剖心製藥等。各種謠言越來越多﹐越傳越廣﹐信之者越來越多﹐人們的憤怒越來越強烈。
  在這種群情洶湧、險如炸藥桶一點即爆的情勢下﹐本應息事寧人的清政府卻火上澆油。迷拐販賣兒童向來就有﹐恰在此時﹐抓獲了兩名名為張拴、郭拐的拐童罪犯。據天津府的告示稱﹕「張拴、郭拐用藥迷拐幼童。風聞該犯多人﹐受人囑托﹐散佈四方﹐迷拐幼孩取腦剜眼剖心﹐以作配藥之用。」前句是實﹐但重要的後半句卻寫入了並無實據的「風聞」﹐其真實意思卻是想強調「風聞」的「真實情」﹐客觀效果也正如此。政府文件中正式寫明了民間傳言中的「迷拐幼孩取腦剜眼剖心﹐以作配藥之用」﹐而「受人囑托」更是不言即明地指向教會。
  由於官府正式肯定了原來的傳言﹐有關傳言就更多﹐信者也更多﹐民間捉拿之風陡盛。此時﹐天津百姓經常三五成群聚集在教堂周圍﹐憤怒地發表各種言論。就在這時﹐民眾又拿獲了一名叫武蘭珍的迷拐犯。經天津府嚴審﹐武蘭珍供稱其作案使用的迷拐藥為天津法國天主教仁慈堂所供給。雖未經核實﹐但消息不脛而走﹐天津民眾與士大夫確信其真﹐群情激昂﹐鄉紳集會於孔廟﹐書院為之停課聲討﹐聚集在教堂外的憤怒市民達萬人之多。教民與普通民眾不僅口角相爭﹐而且拋磚毆打。
  喧鬧驚動了離教堂不遠的法國領事館。向來態度傲慢、不把中國民眾和政府放在眼中的領事豐大業(Fontanier,HenriVictor)乖戾暴躁地迅速帶人闖入天津府衙﹐要求地方大員崇厚、張光藻調兵鎮壓。遭到拒絕後﹐氣極敗壞的豐大業在返途中遇到靜海知縣劉傑﹐在劉傑與之辯論時﹐豐大業開槍向劉傑射擊﹐射死擋在前面的劉傑跟丁。豐大業的開槍殺人行為自然激起天津民變。數百名憤怒的圍觀百姓當即打死了豐大業及其隨從﹐又衝入法國教堂﹐打死法國神父、修女、洋商、洋職員及其妻兒等計20人(包括幾名俄國人)﹐以及中國僱員數十人﹐並焚燒法國教堂、育嬰堂、領事署及英美教堂數所﹐釀成了震驚中外的大事件。
  法國方面最初要求處死中國負責的官員﹐清朝方面派出時任直隸總督曾國藩來調查並與法國方面交涉﹐當時朝廷中的官員多數認為不要對其退讓﹐不惜一戰﹐情勢緊張。曾國藩審時度勢﹐不願與法國開戰﹐首先對英國、美國、俄國作出賠償以使最後能單獨與法國交涉。
  同治九年六月初十日曾國藩到天津﹐立即發佈《諭天津士民》﹐對天津人民多方指責。隨後經他調查之後﹐確認育嬰堂並無誘拐傷害孩童之事﹐於是在法國的要求下﹐商議決定最後處死為首殺人的18人(馬宏亮、崔福生、馮瘸子等﹐行刑之日是10月19日)﹐充軍流放25人﹐並將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被革職充軍發配到黑龍江﹐賠償外國人的損失46萬兩銀﹐並由崇厚出使法國道歉。李鴻章也認為「冀終歸於一命一抵了案」。而法國因隨後發生了普法戰爭﹐無注意東方事務﹐因此接受了這個條件。
  這個交涉結果﹐朝廷人士及民眾輿論均甚為不滿﹐「詬詈之聲大作﹐賣國賊之徽號竟加於曾國藩。京師湖南同鄉尤引為鄉人之大恥」﹐使曾國藩的聲譽大受影響﹐足見中西文化差異甚大。而另一方面天津教案的消息﹐也對於全國其他地方有所影響﹐產生對於西方傳教士不好的謠傳及不信任﹐這些謠傳也在一些地區造成了教案的發生。由於民怨沸騰﹐朝廷讓李鴻章接替曾國藩。交接當年﹐曾國藩問李鴻章﹕「你與洋人交涉﹐準備怎麼辦?」李鴻章回答﹕「我想與洋人交涉﹐不管什麼只同他打痞子腔。」李鴻章最後判決將原來20名死刑改為16名死刑、4名緩刑﹐其餘不變。
  「天津教案」使曾國藩從「中興名臣」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之鼠﹐成為舉國欲殺的漢奸、賣國賊。協助曾國藩處理天津案的丁日昌也受到激烈攻擊﹐被罵為「丁鬼奴」。這件案件的一個重要影響.就是朝廷以為法國接受李鴻章提出的條件.認為李鴻章在外交方面比較能幹。於是往後30年中重大外交事件都安排李鴻章辦理.殊不知法國人只是因為普法戰爭失利.才無暇討處理教案.
  1897年﹐望海樓天主堂在空置了20多年之後被重建起來﹐1900年又在庚子之亂中第二次被燒燬。1903年用庚子賠款第二次重建。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