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宋美齡往蔣介石的棺材裡放了四本書

宋美齡往蔣介石的棺材裡放了四本書

  宋美齡的生命本身就是一個傳奇﹐她擁有與生俱來的聰明與美麗﹐從小在美國求學成長的經歷又賦予了她優雅的儀態和令人嘆服的外交才能﹐與蔣介石締結連理則使她成為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中華民國第一夫人。《晚報文萃》2011年09期曾刊發一篇張鳴撰寫的文章﹐再現了宋美齡迷人的風姿與卓越的外交功績﹐並披露了蔣介石過世時﹐宋美齡在蔣介石棺材裡放置隨葬品的細節。
  當年﹐她發動「夫人外交」攻勢﹐以她攝人心魄的風姿和演講﹐迷倒了不知多少美國人﹐為處於艱難抗戰中的中國爭取到了寶貴的援助。來華參戰的美國軍人﹐凡是見過第一夫人的﹐無不為之傾倒。在華的美國軍人﹐無論是陳納德天上的飛虎隊﹐還是史迪威印緬戰場上的陸軍別動隊﹐均堪稱是全美國二戰中最勇敢、戰績最顯赫的軍人。由於歐美特有的崇拜夫人的傳統﹐所以這種勇敢和戰績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跟宋美齡不無關係。
  不僅如此﹐在西安事變中﹐宋美齡力壓國民黨高層力主討伐的呼聲﹐親自犯險進入西安﹐對推動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起了積極作用。其勇氣和見識﹐絕非一個普通的貴婦人所能望其項背。
  在中國抗戰獨立支撐的年月﹐在國際法西斯陣營擴張勢頭猖獗﹐「國民政府」內部高層分裂的年月﹐在推動「國民政府」堅持抗戰﹐並且最後站對隊方面﹐應該說宋美齡和宋家的兄弟姐妹起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凡是見識過宋美齡的人﹐都對她的能幹留下深刻的印象。
  儘管是中國「第一夫人」﹐但宋美齡從來就沒有想到專門做夫人﹐她是要做事的。剛與蔣介石結婚不久﹐鬧著要做事﹐蔣介石讓她去管北伐軍的遺族學校。她沒有嫌這個事情小﹐把個小小遺族學校管得井井有條。美國人來參觀﹐說它是「東方第一新興學校」。此後﹐無論是參與政務﹐還是參與婦女界活動﹐都有聲有色。蔣介石發起的「新生活運動」﹐由於有了她和一干新派人物的摻和﹐才避免了淪為一場霉味過重的復古運動的命運。
  然而﹐有魅力而且能幹的「第一夫人」﹐就像她的這個頭銜一樣﹐其實並不屬於她身處的這個世界。對於當時的中國人來說﹐宋美齡等於是「皇后」﹐她的行為方式應該是這樣的﹕或者像唐朝的長孫皇后那樣﹐躲在丈夫的身後﹐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或者像武則天一樣﹐憑藉丈夫的權力飛揚跋扈。無論採用什麼樣的生活方式﹐至少要聚斂一些財富﹐爭取生個兒子﹐或者抱養一個。
  然而﹐這一切距離宋美齡是太遠了﹐宋美齡出身中國最早的基督教家庭﹐從小就在美國生活和受教育﹐讀的是威斯裡女子學院這種很貴族化的學校﹐飽浸了美國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她的優雅、她的活力甚至她的能幹﹐更像是美國式的﹐不怎麼「中國」。她的英語無論說和寫﹐都比她的中文好﹐甚至連她的思維方式都是英語的。儘管貴為「第一夫人」﹐但她的交往圈卻還是歐美化的中國人﹐連打電話都用英語﹐給接線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英語的人看她﹐和她看人家﹐都顯得那麼地順眼、和諧。
  抗戰前和抗戰期間﹐她自己或者陪同蔣介石﹐從慰問傷兵到視察前線﹐沒少在軍隊裡轉。幾乎個個精通英語的空軍﹐對「第一夫人」的感情之深﹐都恨不得為她去死﹔然而在陸軍裡﹐卻找不到這樣的人。
  一位美國的傳記作家寫道﹕在宋美齡和蔣介石結婚以後﹐「美麗的新娘子伴隨著總司令轉戰各地。車站、農宅、臨時屋都曾是他們的落腳處﹐不過有件特別的事情﹐那就是不論到了多麼惡劣、簡陋的地方﹐夫人對她所素持的乾淨標準絲毫也不肯打一點折扣。每到一個地方﹐她的第一件事一定是抹地擦窗﹐務必直到看起來纖塵不染後才肯罷手。當然﹐漂亮的窗簾和芬芳的鮮花是絕對不可免的。」。
  1927年她和蔣介石的結合﹐使頗有理學氣味的蔣介石入了基督教﹐但是多年來﹐她並沒有將蔣介石變成一個真正的基督徒。雖然到了台灣之後﹐蔣介石對基督教感情日深﹐但更多地只是求助基督的庇佑。可以說﹐到死﹐蔣介石依然是一個傳統的中國人﹐一個中國的專制強人。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在台北病逝﹐享年88歲。宋美齡在蔣介石的棺材裡放入了四本書﹕一本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一本《聖經》、一本《荒漠甘泉》、一本唐詩﹐西方基督教的書佔了一半。也許﹐這樣的陪葬品﹐只是代表了宋美齡的一種願望。事實上﹐宋美齡雖然身在中國的土地上﹐卻一直是在另一個典雅、美國老式中產階級的世界。儘管人們把她列為四大家族中的一份子﹐然而報上說﹐她死後的遺產只有12萬美金﹐她惟一的房產在上海。可以說直到死﹐她都維持了一個老式的美國中產階級的財產水平。
  蔣介石逝世的同年﹐蔣經國接掌中國國民黨主席﹐接掌黨政軍大權。隔年﹐宋美齡離開台灣﹐定居美國。2003年10月24日﹐臺灣時間5時17分﹐宋美齡於紐約逝世﹐享壽106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參戰國領袖及夫人中最長壽者。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