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大清八大皇商之首的范家為何沒有得以善終?

大清八大皇商之首的范家為何沒有得以善終?

  山西省介休市的張原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晉北小村落﹐但很少有人能想到這裡曾經是豪富的滿清八大皇商之首范家的所在地。當年這裡最繁華的一條街就叫范家街﹐這裡最氣派的府院是有「小金鑾殿」之稱的范府。介休范家那可是遠近聞名的大戶﹐比喬家名氣大多了。
  說起這介休范家可了不得﹐是晉商中的老前輩﹐早在明初就在北部地區從事邊疆貿易﹐到第七代范永斗時范家把商號開到了張家口﹐是壟斷馬市貿易的八家商人之一。這范永斗善於鑽營﹐商業嗅覺敏銳﹐膽子心細﹐可以說是經商的奇才。明朝末年﹐關外戰事連連﹐為了對付關外的蒙古人和女真人﹐大明朝對它們進行了嚴密封鎖﹐禁止向它們輸出鐵器、鹽、糧食、布等戰略物資﹐違禁是要殺頭的。明朝的這種封鎖政策卓有成效﹐卡斷了蒙古人和女真人的命脈﹐讓蒙古人和女真人怎麼也鬧騰不起來。總不能讓蒙古騎兵和女人武士拿木棒去打仗吧。沒有大明的鐵鍋就只能用石鍋做飯﹐沒有大明的鹽巴就沒有力氣幹活﹐沒有大明的糧食一旦遇到天災很多部落根本連冬天都熬不過﹐這就是蒙古人和女真人為什麼動不動就要搶的原因﹐因為他們太需要大明的物資了。
  創業初期的努爾哈赤就被這項政策坑苦了﹐每天愁的睡不著覺﹐守著從遼東漢人手裡搶來的一堆堆金銀珠寶但卻買不到急需的糧食和鐵器等物資﹐沒有這些物資不用大明出兵就只能回深山老林抓野豬了﹐何談爭奪天下。就在努爾哈赤一籌莫展的時候﹐范永斗帶著他的七個同伴來雪中送炭了﹐他們衝突朝廷的封鎖給女真人送來了急需的糧食、火藥和鐵器等物資﹐幫助後金度過了難關﹐可以說在關鍵時刻出賣了大明拉了滿清一把。
  范永斗提著腦袋為滿清賣命﹐知恩圖報的大清皇帝不會忘記這些大功臣。滿清入關後﹐努爾哈赤的孫子順治帝欽封了范永斗當年帶著的為大清賣命的七個同伴為皇商﹐功勳卓著的范家自然位列八大皇商之首。范永斗被任命主持貿易事務﹐並「賜產張家口為世業」。
  依托滿清的庇護和手中的特權﹐范家生意青雲直上﹐儼然變成了晉商的領袖﹐富甲一方。到范永斗子孫范毓賓兄弟時期﹐不僅生意遍及全國﹐而且家族多人為官﹐其中不乏太僕寺卿、布政司參政、總兵官等高官顯貴。可以說﹐范家乃上通朝廷、下連市廛、半商半官的豪門富商之家﹐盛極一時。
  當然﹐范家對朝廷也是不含糊﹐每當朝廷需要的時候總是衝在最前面﹐最為賣力。以糧草為例﹐范家在康雍乾三朝﹐曾為清王朝大量輸送軍糧計百萬餘石﹐征剿準噶爾的糧草大部分都是范家轉運或提供的。其中一部分是范家自己墊的。有一次由於敵軍北犯﹐朝廷丟了十三萬餘石糧草﹐范家自己掏錢補運﹐花了一百多萬兩銀子補足。可以說﹐范家為大清王朝立下汗馬功勞﹐但也可以看出范家有多豪富。范家太有錢了﹐有錢到連皇帝都惦記﹐這就為范家的衰落埋下了禍根。
  經歷了數代﹐努爾哈赤的子孫早已忘記范家祖上當年是如何腰裡別著腦袋為自己賣命﹐在他們眼裡范家不是功臣﹐只是愛新覺羅家養的奴才﹐更確切的說是一頭大肥豬﹐不僅天天琢磨怎麼養肥﹐還琢磨怎麼殺了吃肉。雍正時期﹐大清就讓范家狠狠的出了一次血﹐那是雍正十一年﹐由於清政府征討科布多未果﹐范家轉運軍糧不僅沒賺到錢反而賠了260餘萬兩白銀﹐清政府限其五期還清。雖然范家堵上了窟窿﹐但清廷卻嘗到了甜頭﹐一邊給范家販鹽、販絲等特權﹐一邊逼迫范家補虧空。雖然范家通過這些特權積攢了大量財富﹐但卻倒在了這些特權上。
  當時朝廷賜給范家一項非常讓人艷羨的特權那就是販銅。銅在當時可是非常重要的戰略物資﹐因為它能鑄銅錢﹐而中國除了雲南產銅的地方不多﹐所以銅非常緊缺﹐國內商人就去日本貿易﹐用絲綢、茶葉等換取日本的銅﹐賺取高額利潤。由於范家壟斷了將近一半的對日販銅權﹐當時插著龍旗來往日本的運銅船隊大部分都是范家的﹐販銅簡直是范家的搖錢樹。
  花無百日好﹐乾隆時期﹐范家販銅開始賠錢。因為日本開始限制銅出口﹐而且戶部收官銅的價格比民間販銅低很多﹐所以販銅已無利可圖﹐販銅幾乎是賠錢的。可清王朝哪管的了這些﹐大清朝缺銅﹐當然要找奴才要。所以范家只好用自己的家財來堵窟窿﹐一來二去欠了戶部330萬兩白銀﹐還不上了。最終在乾隆四十八年﹐范氏被抄家﹐顯赫一時的范氏就這樣衰敗了。
  不知道當年為滿清立下蓋世之功、忠心耿耿的范永斗要是知道這種結局會作何感想。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