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晚清牛人的大刀比關公的大刀一倍

晚清牛人的大刀比關公的大刀一倍

  張謇家世代為農﹐祖上三代沒有人獲得過功名﹐屬於所謂的「冷籍」。清朝科舉﹐有一項奇怪的規定﹐即﹕「冷籍不得入試」。張謇成績雖然好﹐卻沒有應試資格。到了15歲﹐私塾老師同情張謇﹐介紹他結識如皋縣的張銓﹐請該張銓同意讓張謇冒充他的兒子報名獲得學籍。在取得張銓同意的情況下﹐張謇以張銓兒子的身份走上了科舉之路﹐一路過關斬將﹐經縣、州、院三試勝出﹐得隸名如皋縣學為生員﹐改年﹐考上了秀才。
  哪料﹐張銓小人﹐眼熱﹐不斷用冒名一事來要挾張謇家﹐無休無止地索要錢物﹐甚至將張謇告上了公堂。張謇狼狽不堪﹐最後離開了家鄉﹐投入淮軍「慶字營」統領吳長慶的帳下﹐擔任慶軍幕任文書。很長一段時間裡﹐張謇和袁世凱是吳長慶身邊的文武兩大幕僚﹐參與了慶軍機要、重要決策和軍事行動。
  就在這段時間﹐張謇結識了晚清一代刀神邱尊謙。邱尊謙﹐徐州豐縣人﹐善使大刀﹐重八十餘斤。《三國演義》裡稱武聖人關雲長的青龍郾月刀淨重八十三斤。其實﹐漢代的一斤只相當於近代的半斤。根據江陵鳳凰山漢墓出土的一把衡桿及銅環權可知﹐銅環權重10.75克﹐相當於十六銖﹐按此推算﹐不難得出﹐漢代每斤可折合為現代的258克。也就是說﹐武聖人關雲長的青龍郾月刀實際上就是現在的四十多斤。邱尊謙的刀﹐實際上比關老爺子的青龍郾月刀重了一倍!由此可見﹐邱尊謙端的是臂力驚人!
  邱尊謙提著這柄大刀﹐先是落草為盜﹐後來從軍立功﹐揚名於燕、齊、晉、豫、皖、蘇六省之間﹐人鹹呼其為邱大刀。邱大刀身材高大﹐寬肩、長臂、濃眉、大眼、圓顴、闊口﹐腳掌長一尺有餘。邱大刀從十四歲起﹐就能騎烈性劣馬﹐曾與人爭鬥﹐失手殺人﹐為避官司﹐落草為盜。
  徐州豐縣與山東菏澤相鄰﹐兩縣百姓常常為爭田爭水進行械鬥﹐上至大姓富家、下至貧民赤農﹐都參與其中﹐兩縣百姓互為世仇。邱大刀的伯父在一次爭田的混戰中死於菏澤某姓人之手。彼年﹐邱大刀已經十六歲﹐日日琢磨著報仇﹐聽說蒙古親王僧格林沁奉朝廷命令剿殺往東逃竄的捻匪﹐前鋒已經進入了山東地界。於是﹐邱大刀率領數十名手下夤夜北走﹐潛入菏澤。
  邱大刀的仇人家擔任菏澤某莊的圩董(相當於鄉鎮的鎮長)﹐該圩靠近官道﹐圩董早早得到了僧王的檄令﹐準備好了米飯、芻豆﹐候在路邊迎接人馬。那天﹐僧王的先鋒官坐著轎子來了﹐後面跟著數十騎。圩董在道路一側跪迎﹐名片剛剛呈上﹐轎子裡突然跳出一條大漢!
  此人正是邱大刀!原來﹐所謂的「僧王的先鋒官」是冒充的。邱大刀跳出﹐一刀就把圩董砍成了兩段﹐然後率眾疾驅破圩﹐屠其人殆盡﹐接著旋逸四散。真正的「僧王的先鋒官」來了﹐邱大刀已逃得無影無蹤。敢冒充「僧王的先鋒官」作案﹐真是反了他了!僧王很生氣﹐後果很嚴重。而且﹐被殺者家屬怨氣深重﹐憤恨難平﹐層層告官﹐案子弄得很大。
  邱大刀也知道這次捅下大婁子了﹐遠走高飛﹐遍交海內大盜。因為邱大刀刀法高超﹐每到一處﹐均被當地盜賊奉為魁首。捻匪縱橫﹐肆擾六省﹐僧王屢剿不絕﹐漸漸就把追捕邱大刀的事丟一邊了﹐專心剿匪。
  捻匪中有一個名叫任柱的﹐江湖人稱「小閻王」﹐極其剽悍﹐難於征剿。僧王且剿且撫﹐暗中以重金聘請能制服任柱的能人。邱大刀知道此事﹐感到出頭的機會來了﹐率領手下前來應聘。很快地大軍與任柱戰上了。邱大刀一馬當先﹐殺開一條血路﹐直取任柱。那任柱果然厲害﹐和邱大刀纏鬥在一起。
  任柱有一個小妾長得英姿颯爽﹐能騎在馬上使長矛﹐看見任柱和邱大刀鬥得激烈﹐就驅馬前來助戰。邱大刀覷著那小妾的長矛刺來﹐略略偏了偏﹐張開猿臂﹐一把將矛挾在腋下﹐另一隻手一把拉過﹐將小妾摟在懷裡。任柱嚇得魂飛魄散﹐拍馬逃遁。邱大刀將小妾俘戮於僧王軍前﹐記功一等。
  從此﹐大小百戰﹐邱大刀無不參與﹐功積敘保。邱大刀目不識丁﹐也不耐煩交好幕僚﹐所以只能在守備都司等職位停留。等到捻匪肅清﹐雖然得薦擢為總兵提督﹐但到頭來只是一個虛職。不過邱大刀為人豪爽﹐渾不以為意﹐所得俸祿﹐揮霍隨盡﹐不贏一錢。
  吳長慶駐防宿遷時﹐招邱大刀為先鋒官﹐非常欣賞他。邱大刀也傾心相依。在吳長慶軍中的張謇得以與邱大刀相交。這一年﹐邱大刀年已經四十多歲了﹐酒酣氣作﹐猶能舞刀。某天﹐張謇央求邱大刀展示刀法。邱大刀慨然應諾。只見他在廣場大庭之上解衣卓刀﹐立左右上下﹐撇掠刺斫﹐起落盤旋﹐刀光霍霍﹐隱有風雷之聲﹔大刀劈地磚、磚碎﹔大腳頓到地上﹐則旁邊案桌上的杯碟跳動不停﹐戛戛作響。一套刀法演示下來﹐額頭見微汗﹐而氣不喘。
  邱大刀釋刀長歎說﹕「我辜負這柄大刀了﹐未使其成大名於世。」。
  張謇問﹕「此刀哪兒得來?」。
  邱大刀答﹕「得之山東某所﹐本重百斤﹐我自忖太笨重不利於作戰﹐除去了刀環與刀柢﹐只剩下八十斤﹐我愧對大刀的舊主人啊。」。
  同在吳長慶軍軍中擔任幕僚的泰興人朱曼君不知邱大刀的本事﹐曾當面侮辱邱大刀。邱大刀一怒之下﹐閃身到了朱曼君背後﹐一把將他橫腰抱起﹐高舉過頂。朱曼君嚇得臉色煞拍﹐連連告饒。邱大刀這才輕輕把他放下﹐說﹕「朱先生重不足百斤。」。
  邱大刀好色﹐特別受不了婦人的纖側作態。少年時﹐曾在酒後撕裂過一個青樓女子的腳踝﹐又曾經搗爛過另一個青樓女子的下體。他自稱﹕「生平為盜時﹐不擄人婦女﹐戰陣擒得的﹐即使橫挾在馬上也不動心﹐不是害怕神鬼報應﹐是害怕別人恥笑邱大刀不是好漢子。」。
  邱大刀有美妾﹐生有兩個兒子﹐長得白晰而溫順若處女﹐邱大刀非常寶貝﹐說兩個兒子都比老子識字多﹐也注重傳授他們刀法﹐但兩個兒子卻在邱大刀死後不久就跟著死了。
  張謇上京考狀元那年﹐和朋友討論走哪條道比較平安﹐恰好邱大刀坐在旁邊﹐悠然說道﹕「如果你們走陸路﹐遇上了響馬﹐就對他們說﹕『風箏兒上朋友﹐我從浦口邱大刀處來』。就憑這兩句話﹐包管行盡中原六省也不會有人敢找你的麻煩。」「風箏兒上朋友」是綠林盜賊的暗語﹐張謇有了這兩句話做護身符﹐果然一路平安。張謇中了狀元後﹐再也沒見過邱大刀了。
  正是﹕「大刀歿﹐不知大刀復落何處?世豈復有人能用之者乎?」。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