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揭秘黑色在秦朝的象徵

揭秘黑色在秦朝的象徵

  秦始皇穿黑色龍袍是因為秦朝推崇黑色﹐將黑色定義為國色﹐這也不是有啥不能說的秘密﹐就是一種叫做「五德終始說」的思想﹐只不過在古代﹐基於政治宣傳工作﹐秦始皇為了表明秦朝建朝的「合法性」而大力推崇的學說。
  五德終始說是春秋時期的騶衍在齊國的稷下學宮講學時候所創建﹐由於倡導相生相剋的理論﹐受到各國稱霸的君主所推崇。騶衍總結出五行相生相剋的學說﹐那就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改朝換代一般要用後面相剋規律就好﹐比如明朝被認為是火德﹐有人認為皇太極將後金國號改為清就是為了適應五行學說﹐後金可能被火所克﹐只有改稱清﹐變成水德才能克火﹐從中也能看出皇太極的野心﹐以及對漢文化的鑽研。
  當然﹐皇太極應該是最後應用這套學說的﹐而最早利用好這套學說的應該就是秦朝﹐秦朝還沒有統一六國的時候﹐宰相呂不韋就在《呂氏春秋》中大行鼓吹陰陽之道。比如黃帝曾經碰見過黃龍(大蚯蚓)﹐因此就是土德﹐大禹曾經碰到過青龍﹐所以夏朝就是木德﹐商湯取代夏朝的時候﹐從水裡取出一把金刀來﹐於是商朝就是金德﹐周文王曾經見到一個大火流星在宮殿上盤旋﹐因此就是火德。反正為了證明自己的學說﹐陰陽家即使編造歷史也要把道理說通﹐至於是不是真事已經不重要了﹐反正信的人很多。
  如果呂不韋沒有死得那麼早﹐一準得說秦國是水德﹐然後取代周朝﹐只是當時天下還沒有平定﹐公然宣稱可能不太好﹐在《呂氏春秋》中呂不韋也沒有說七雄中誰是水德。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陰陽學家自然又要跳出來佐證﹐既然周朝已經火德﹐那麼秦朝必須是水德。如果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沒有歷史就創造歷史﹐以前秦文公曾經碰到一條黑龍﹐那就是水德。
  為什麼黑色是水德呢﹖這也是騶衍配合五德終始說研發出來的配色﹐將五行對應五種顏色﹐分別是金代表白色﹐木代表青色﹐水代表黑色﹐土代表黃色。秦始皇是一個很迷信的皇帝﹐對這些東西都深信不疑﹐於是開始採用﹐可以說﹐五德終始說原來只是一種「民科」﹐到秦始皇這裡終於成了「官方權威」了。
  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到﹕「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秦始皇還把黃河改為德水﹐跟國家文化政策相配套。所以﹐不但是秦始皇穿黑色龍袍﹐就連大臣也都得穿黑色﹐估計要是有什麼重大節日﹐秦朝人一定穿得黑壓壓的一片。
  這種封建迷信作為控制老百姓思想的工具尚可﹐但是要真把它當科學﹐認為只要顏色搭配沒問題﹐國家就能持久昌盛﹐秦二世立馬就跳出來瘋狂打秦始皇的老臉。歸根結底﹐五德學說不過是一種改朝換代的封建迷信工具﹐並不是治國的良藥﹐真正做到老百姓衣食無憂﹐又哪裡有人會出來造反呢﹖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