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晉文公一項制度埋下滅亡禍根

晉文公一項制度埋下滅亡禍根

  晉國幾百年的興衰成敗﹐都與晉文公一項制度有關。公元前633年﹐晉文公改革軍制﹐每軍各設一名將、一名佐﹐按地位高低分別是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中軍將權力最大﹐為正卿(上卿)﹐中軍佐為次卿(亞卿)﹐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四個則是下卿。
  三軍六卿由跟隨他流亡的卿族大臣擔任﹐將佐來自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欒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韓氏、趙氏、魏氏等十一個家族。六卿職位並非固定﹐一旦有去世空缺﹐根據才能和次序遞補。六卿對外出戰掌握軍隊﹐對內也管理內政﹐這項制度也就流傳下來。
  按照春秋時期世襲制度﹐卿大夫官職世代可以接替﹐卿大夫聽命於國君﹐管理國家﹕對外時﹐六卿團結一致﹐共策共力﹐「尊王攘夷」﹐抵禦四夷入侵﹐維護周室王朝﹐捍衛華夏文明。
  曾任六卿的十一個家族中﹐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欒氏、韓氏六族姬姓源出於國君﹐但是血緣已經出五服﹕智氏、中行氏、魏氏都屬於周朝公族﹐智氏和中行氏源自荀氏。也就是掌握晉國內政和對外征戰的核心家族都是客卿。
  周代分封制﹐王子王孫﹐公子公孫都擁有很大權力﹐晉國繼承製度卻與眾不同。晉獻公在位時﹐擔心國內公子公孫勢力太大﹐幾乎夜不能寐。大臣士蒍獻計策﹐離間群公子﹐8年時間將公族屠殺乾淨。
  晉獻公有賈女、齊姜、狐季姬和小戎子姐妹等后妃﹐生了太子申生、重耳、夷吾等公子。前672年﹐即晉獻公五年﹐「伐驪戎﹐驪姬、驪姬弟(妹妹)﹐俱愛幸之。在驪姬影響下﹐太子申生被逼自殺﹐重耳、夷吾逃到別國。重耳後來雖然繼位﹐但是父親詭諸的做法也影響到了他。
  從此以後﹐晉國歷代公子只能流亡其他諸侯。而掌握內政和軍事的六卿卻世代傳承﹐各個大家卿大夫不斷坐大。晉國國君和周天子一樣成了傀儡。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