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揭秘三國孫策之死和于吉神仙關係

揭秘三國孫策之死和于吉神仙關係

  于吉(?~200)﹐史書有兩種說法﹕(1)認為其即《太平經》作者。《後漢書·襄楷傳》﹕「順帝時﹐琅邪宮崇詣闕﹐上其師干吉於曲陽泉水上所得神書百七十卷﹐皆縹白素朱介青首朱目﹐號《太平青領書》。」認為其乃三國時道士﹐《三國誌·孫策傳》注引《江表傳》﹕「時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東方﹐往來吳會﹐立精舍﹐燒香讀道書﹐製作符水以治病﹐吳會人多事之。」後為孫策所殺。今浙江省紹興市境內的楓橋鎮有干溪、干溪村、干溪道、干溪灘等古地名﹐據說與于吉有關。
  在《三國演義》中﹐把孫策的死歸罪于于吉﹐其實不然。在正史上明確記載孫策是被刺客淬毒武器刺傷﹐最後身亡。在《三國誌》中還專門保留了一段郭嘉對於孫策的一段評論﹕「孫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這段評論就像是一段讖語﹐似乎郭嘉早就料到了孫策的下場。
  當然﹐于吉和孫策之間確實有些糾葛。在《三國誌》裴松之引《江表傳》中曾經記載了孫策和于吉的這段恩怨。
  當孫策剛剛平定江東的時候﹐就注意到了于吉在老百姓之間非常有名望。這位于吉經常往來吳郡、會稽之間﹐建立了許多道場﹐聚集眾人﹐在一起燒香、誦經﹐舉行各種宗教儀式﹐並且製作一些符水為百姓看病﹐效果都很靈驗﹐結果一傳十﹐十傳百﹐吳郡、會稽很多百姓都信奉于吉。孫策早就聽說過于吉的名字﹐起初並不在意。漢末天下大亂﹐百姓貧苦﹐一些窮人更是缺醫少藥﹐于吉以製作符水﹐為百姓治病的面貌出現﹐對於孫策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可是當有一次孫策在城門樓上聚集眾將﹐大宴賓客的時候﹐于吉穿著道袍經過城門﹐竟然有三分之二的人未經過請示孫策﹐就自動離開座位去追隨于吉﹐即便是一些保安人員大聲阻止也不管用。孫策很生氣﹐大家對于吉的尊崇已經遠遠超過了對孫策的敬畏﹐孫策怎麼能夠容忍對自己權位構成威脅的于吉存在呢。於是﹐孫策下令抓了于吉。
  此時的于吉﹐罪不至死﹐可是一些民眾看到於神仙被抓了﹐都非常激動﹐一些貴婦人更跑到吳太夫人那裡﹐請求出面救救于吉。吳太夫人也是于吉的信徒﹐根本沒有考慮很多﹐直接自己的意思告訴了孫策。吳太夫人沒想到自己一番話反而讓孫策動了殺機。孫策也毫不隱瞞﹐對吳太夫人說﹕「于吉乃是妖道﹐擅長蠱惑人心。軍中法紀森嚴﹐可一些將領見到于吉之後竟然不在顧念君臣禮儀﹐拋下兒子去拜謁于吉。像這樣的人﹐怎能不殺?」孫策一點不怕醜﹐把自己心底深處的尷尬和恐懼都告訴了母親。後來﹐那些信奉于吉的將領又聯名上書﹐請求赦免于吉﹐他們沒想到孫策看了這份聯名信之後更加火大。這些將領好不懂事﹐竟然威脅起孫策來了。
  孫策對諸位將領就沒有把心底的隱私相告了﹐而是說了一些冠冕堂皇的話﹐比如當年那個交州刺史張津﹐放棄前代聖人的訓誡﹐廢棄漢朝的律法﹐而去信奉道教﹐自稱說能夠幫助教化百姓﹐結果卻被少數民族給殺了。孫策告訴將領們﹐于吉這人一點幫助沒有﹐自己已經下定了決心要殺他﹐誰勸也沒用。孫策對於將領們﹐更多是用權勢來壓迫﹐有點耍橫了。
  于吉就這麼被殺了﹐當然有信奉的人就說﹐于吉沒有死﹐而是脫下皮囊成仙了。裴松之還引用了幾家相關史料﹐大都是說于吉如何有神通﹐卻依舊被孫策斬殺。其實在漢末﹐還有幾位有名的道士﹐比如發動黃巾起義的張角﹐比如戲弄曹操的左慈﹐還有割據一方的張魯。這四位道教的大宗師選擇了不同的佈道方式﹐結局也各不相同。
  于吉選擇了是以符水治病為幌子﹐聚集人氣﹐然後修道誦經﹐在布道的時候﹐尤其注重走上層路線﹐爭取了孫策帳下許多重要將領。這些對於道法的傳播是非常有利的。可是于吉卻忽略了世俗權勢對宗教的影響﹐結果死於非命。一旦宗教撼動了世俗的權勢﹐那統治者必將全力反撲﹐由默許、支持、轉變成剿殺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