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新車資訊] 品牌首款純電跨界於中國亮相,CHEVROLET確認推出Menlo暢巡

品牌首款純電跨界於中國亮相,CHEVROLET確認推出Menlo暢巡


CHEVROLET純電跨界休旅Menlo(暢巡)最初在去年時一月於廣州首度亮相,而近日,品牌母集團GM也宣布在中國市場發表這款全新純電跨界車款,成為品牌在中國推出的第一款電動車,而且,更率先在北京地區將提供四種不同級距選擇,在獲得國家的新能源汽車補貼之後,預估價格將介於159,900人民幣(約台幣69萬)至179,900人民幣(約台幣78萬)不等,視顧客所選的車型與配備而定。


Menlo靈感主要來自於在2017年上海車展亮相的FNR-X全功能運動概念車;而車廠方面,則將其稱為跨界與運動轎跑的融合;從外觀來看,特色包括結合了前方的LED日間行車燈、封閉式格柵、添加些許運動風格的保險桿設計、LED尾燈等等,在C柱上,也加上了一些視覺技巧,讓車頂線條更加柔和但仍不失特色,而輪圈則採用17吋的雙色合金鋁圈。

在車輛內部,則可以看到駕駛座前方配備了一個10.1吋液晶觸控螢幕的儀表板以及8吋液晶螢幕的車用娛樂系統,而多媒體介面則同時支援線上程式更新、Apple CarPlay、百度CarLife,另外也支援虛擬車鑰匙、遠程控制、智能語音識別等功能。

同樣在車內,標準配備包含了多功能方向盤,而且能夠放置物品的空間更多達28個;若將後排座椅向下折疊,貨物空間則最多可容納1,077升;而車廠也強調了面積1.147平方米的全景車頂,由夾層玻璃製成,既隔音也能夠隔熱,同時還可以阻擋多達96%的紫外線。

至於動力方面,則與BUICK Velite 6 Plus同樣搭載全新的純電驅動系統,將配備容量52.5 kWh的電池組,而電動馬達則能夠產生148 HP的馬力與350 Nm的扭矩;車廠方面也特別指出,耗電量在每100公里僅為13.1 kWh,而在NEDC測定之下,若以固定時速行駛,續航力則可達到410公里;另外,若使用DC直流快速充電,可在40分鐘之內就將電池充至80%的電量。

最後,車輛也將搭載許多先進技術,像是博世的電子穩定程序ESP 9.3、前方碰撞預警、車道偏離警示、車側盲點偵測、自動泊車輔助系統、車距偵測,還有胎壓檢測警示等等系統。













設計也要跟上最新電動趨勢,英國電動新創Charge Cars挖角前McLAREN設計師


英國電動車新創Charge Cars進日才宣布將聘雇在McLAREN工作了近30年的Mark Roberts;而Charge Cars則表示,期望產業中的資深人士能夠加入公司陣營,並確認將聘請Roberts為創意部門總監,將主要影響公司未來的產品設計;Charge Cars本身則將焦點放在重新設計經典車型,並將所有車款都改造為配備純電動力系統。


早在1988年,Roberts原本任職於LOTUS,隨後便被McLAREN挖角,並在設計McLaren F1當中擔任關鍵要角,而從加入McLAREN之後的幾十年當中,在車廠推出的幾乎所有乘用車的設計過程中都身為關鍵人員,像是P1、Senna、Speedtail、Elva等等車型都有參與。

Roberts則表示,他認為這間新創的確有自己的特別之處,讓他感受到新創企業所擁有的熱忱與能量,也讓他回想起剛加入McLAREN時的經歷;而他也補充到,他對經典汽車一直都有興趣,在多年研發超跑、結合尖端技術之時,他也同時喜歡將經典的設計概念與超跑、高端技術來做整合,在結合現代技術之餘更能保持原始設計的理念。

而公司預計要推出的第一款汽車,便是改造經典的FORD Mustang,從以前配備V8引擎的車輛改以雙電動馬達,成為一台純電車型,能夠提供536 HP的馬力加上1,084 Nm的扭矩,並且為四輪驅動,可在不到4秒的時間內就從靜止加速到100公里的時速,而單次充電之下能夠行駛320公里;最後,車廠表示,這款車型只限量499輛,底價則定為30萬英鎊(約台幣1183萬)。









調配資源以挽救獲利能力,HONDA宣布關閉菲律賓工廠


HONDA於上週六便宣布將於三月開始,關閉位於菲律賓的工廠,主要因為車廠正在調整全球策略,必須以增加產能與獲利為主要考量。而車廠方面也表示,在菲律賓當地,因為一系列與品質相關的議題,雖身為日本第三大車廠,但在過去兩年期間盈利能力就下降了一半以上。


車廠在官方聲明中則指出,雖然即將關閉位於首都馬尼拉以南的生產工廠,但汽車的銷售以及售後服務,都將透過原有的區域網絡與合作廠商繼續進行;而這次會選擇關閉菲律賓工廠,為了滿足菲律賓客戶對於車款要求具備大眾價格與高品質的需求,車廠在考慮了將資源分配更有效率之下,才做出這一決定,而車廠也補充到,未來的生產將集中在亞洲與大洋洲的其他樞紐城市。

而位於菲律賓、即將關閉的工廠目前有650名員工,早在1992年便開始營運,主要負責生產BR-V與City兩種乘用車型,以滿足當地需求;同時,在當地HONDA則以菲律賓中華銀行及菲律賓第四大及團Ayala集團其中一部門作為本地合作夥伴。

不過,菲律賓工廠產量若與東南亞其他國家、尤其是泰國相比之下,卻顯得微不足道,就算在2015年,政府祭出了稅收優惠相關計畫,但仍還是無法大幅提升菲律賓的本地汽車產量。







2020日內瓦車展搶先報:品牌第一款獨有車型,CUPRA Formentor細節揭露


在去年的日內瓦車展,CUPRA就已經讓採跨界跑旅設定的Formentor以概念車形式與世人見面,在時隔一年之後,量產版本的Formentor將正式發表。值得一提的是,這輛Formentor目前並未出現在SEAT的產品陣容當中,僅在CUPRA品牌推出,讓CUPRA更具運動化與性能化的特色。


雖然Formentor的產品定位在Ateca之上,且Formentor的尺碼較大,但兩者採用了相同的底盤結構。除了車身更長、更寬、同時也更低矮,同時外觀造型預計將會與概念車相當接近,不過像大型水箱護罩格柵、引擎蓋上與車身的鈑件褶線等特色,相信都會保留。

內部設計部分,預計將會導入年輕化、運動化與數位化的特色,具備包括儀表板與觸控式大型資訊娛樂螢幕、三輻式方向盤、運動化座椅等,而特定車型更將配置包括金屬飾板以及碳纖維材質飾板等,使其更具運動風範。

動力系統目前尚未明朗,但概念車採用1.5L直四渦輪增壓汽油引擎搭配電動馬達,可提供242hp最大馬力,不過這比起Ateca的2.0L直四渦輪增壓引擎少了54hp最大馬力,所以我們可以推測在正式推出後,Formentor可能會搭載不同的動力系統。







載客結合數位廣告行銷,LYFT正式宣布收購美國新創Halo Cars


Lyft近日已宣布收購美國數位廣告新創公司Halo Cars,看來之後LYFT司機的車頂上面都將能看到各種數位廣告,而司機也有機會來多賺點零用金;不過,LYFT方面並沒有特別針對這場交易與融資方面發表評論。


新創Halo Cars於2018年成立,主要市場為美國紐約以及芝加哥兩大城市,光是與載客司機們合作、在街上展示出廣告,預估每年能吸引4.8億人次觀看的曝光次數。

而講到LYFT,便不免想到總部同樣位於舊金山的主要競爭對手UBER,雙方追求的盈利方式並不相同,例如,UBER一直試著投資目前仍呈現虧損的副業,像是食物外送等等服務,LYFT則只專注於載客,並沒有特別再去開發別的領域與服務範疇。

目前,LYFT只有在美國與加拿大地區某些城市提供服務,並且沒有計畫將服務擴大到全球範圍,而公司本月初也指出,第四季的乘車客戶已從上一季的2230萬增加到了2290萬;相比之下,在全球範圍提供服務的UBER,同期的全球平台用戶則達1.11億人次。







瞄準歐洲電動車市商機,GENESIS確認G70 Shooting Brake正在研發


G70
               
GENESIS在一個多月前才推出旗下第一款跨界休旅,而近日更有外媒指出,執行長William Lee已經確認車廠正在研發G70 Shooting Brake車型;不過,執行長並沒有明確講出生產計畫與相關時程,但透露了這款車將以改款G70為主來進行修改,預計將在明年推出。


G70

               
車廠方面透露,車型將採用GENESIS的全新設計語彙,融合了GV80與G90上的菱格紋格柵與長方形頭燈的設計;而在動力系統方面,則預估會將G70的引擎替換掉,原本使用渦輪增壓2.0升四缸引擎,可產生252 HP的馬力加上352牛米的扭矩;而車廠的計畫則是將原本的引擎替換成具有290 HP的馬力、420牛米扭矩的全新2.5升渦輪增壓四缸引擎,將在大大增加性能,只是可能會取消搭配六速手排變速箱。

至於會在哪個地區的市場推出,G70 Shooting Brake車型很有可能只會在歐洲上市,讓車廠能夠與對手像是AUDI A4 Avant、BMW 3-Series Touring、MERCEDES BENZ C-Class Estate等等車款競爭;雖然目前品牌尚未在歐洲推出電動車款,但高層之前其實就已經暗示過,可能在明年或是未來兩年之內就於歐洲正式導入;而外媒則推測,車型應不會在美國上市,像是對手BMW與MERCEDES BENZ都沒有在美國提供入門級電動車款。


G90


GV80





未來挑戰重重,DAIMLER預計進一步減少柴油車型


對於DAIMLER集團來說,這幾年並不是特別好過,尤其「柴油門」的影響之下,更是遭到鉅額的罰款,同時債務也不斷升高,更讓整體利潤大幅縮水。而在德國車輛管理單位可能會認定DAIMLER其他的柴油車型,也搭載了不被允許的裝置的情況下,DAIMLER已經打算進一步減少柴油車型的推出,同時更暫停某些柴油車型的交車與掛牌。


DAILMER集團去年獲利數字不好看,有一部分的原因是被處以8.7億歐元的罰款;而現在為了應付德國的監管單位,使得DAIMLER潛在的債務與監管成本增加了一倍以上。同時,還特別成立一個由六名成員所組成的法律委員會,專門負責集團所遇到的法律問題,並且專門以排放與反托拉斯為主要關注的議題。

同時,執行長Ola Kallenius也承認,要在未來兩年內滿足歐盟的排放目標將是一大挑戰,因為要讓消費者提高對於純電動車的接受度,可能還要一段時間。根據外媒估計,DAIMLER在未來兩年內可能因無法達成歐盟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而面臨高達15億歐元的罰款,為了要避免此狀況,DAIMLER旗下電動車必須佔自家總銷量的10%,不過其電動車銷量在去年僅佔總銷量的2.8%。

但更麻煩的是,武漢肺炎在中國持續延燒,還不斷在全球蔓延的情況下,DAIMLER目前甚至無法估計造成的影響究竟會多大。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