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人物誌] 孔明是長在劉備身上的腦袋?

孔明是長在劉備身上的腦袋?

  翻看易中天《漢代風雲人物》。因為《品三國》太紅了,這本書上市時就叫做《品三國前傳之漢代風雲人物》。書裡有一篇<帝王師之張良>,以為是易教授寫的,仔細看,原來是郭勇健先生友情贊助所補寫的。
  郭勇健以「奇」的角度來談張良。如:「蕭何是『豪傑』,張良是『奇士』。」「張良的事蹟籠罩著一股濃厚的傳奇色彩和神秘氣息;張良的行蹤是突然而來、突然而去,神出鬼沒的,……張良的一生不斷地有奇遇,總能有機會與俠客、隱逸、精怪、神仙等打交道。」
  不過現在要談的重點是以下這三段,因為讓人想起劉備卅孔明這個組合。
  「總之,張良和劉邦是一對天生的搭檔,勢必一見如故,一拍即合。在中國歷史上,很少有哪一對開國君臣如劉邦和張良這般君臣相得,這般行動默契,這般合作愉快。」
  「人常說張良和陳平是劉邦的『智囊』,這自然是不錯的,而張良並不是劉邦隨身攜帶的口袋,甚至可以說他就是直接長在劉邦身上的腦袋。」
  「在劉邦的所有開國功臣之中,以張良的性格、天資、經歷與劉邦最為接近,張良總是能夠洞悉劉邦的心思,因而他所思考出來的結果與劉邦自己去想的結果幾乎沒有任何區別——這就是劉邦對張良言聽計從的根本原因。」
  劉備卅孔明這個組合,也算是開國君臣,不知道是否在作者「在中國歷史上,很少有哪一對開國君臣如劉邦和張良這般君臣相得」的名單中?
  但孔明是「直接長在劉備身上的腦袋」嗎?想必不是。說不定還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這樣也能如劉邦卅張良「這般行動默契,這般合作愉快」嗎?
  當然說「誰是直接長在誰身上的腦袋」,用語活潑是很活潑,太過誇飾,容易引發爭議。每個人都有想法,何況領導者,尤其劉備這款梟雄級的人物,不可能言聽計從,軟得跟柿子一樣,最多是默契相合。
  也因此總有論者把劉備所做的一些事情,不讓人滿意的,全歸咎於諸葛亮,彷彿劉備是個毫無主見的君王,又彷彿劉備是諸葛亮的兒子,諸葛亮講什麼,他都得照單全收。也有的論點從諸葛亮的某些建議不為劉備所採納,證明兩個人勾心鬥角,不是「如魚得水」,更可見諸葛亮包藏禍心。兩種極端,僵化式的思考模式,這樣的論點,實在很奇怪。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