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兵燹錄] 明朝廣西狼兵

明朝廣西狼兵

  明朝的狼兵,是被過分神化的一支部隊。
  被譽為明代《山海經》的《赤雅》上記載:“狼兵鸷悍,天下稱最。”狼兵並不是虎狼之兵的意思,而是把“俍兵”讀白了。“俍”就是土官,“俍兵”就是土官統治下的兵丁。明朝的狼兵是指壯族地區的土司兵。
  三教九流的客兵中,以廣西的狼兵人數最眾,名頭最大。《籌海圖編•附錄客兵》載:“廣西狼兵於今海內尤悍……東蘭、那地、丹州之狼兵,能以少擊眾,十出而九勝。征調廣西狼兵,是抗倭總督張經的主意。張經曾總督兩廣軍務,深知當地狼土兵的骁勇善戰,因而力主遠調狼兵禦倭。他選中的狼兵,是名氣最大的田州岑氏兵。
  田州岑氏的歷史源遠流長,田州是今天廣西右江地區的田陽縣,岑氏的始祖則是北宋名將狄青的部將,幾百年來一直世襲守衛本土。張經征調時,田州土司首領岑猛已死,其妾瓦氏夫人主持大局,已經年近六旬。
  瓦氏夫人,原名岑花,嫁與土官岑猛後,改姓為“瓦氏”。岑猛早年因起兵反明而被殺,兒子同時戰死,其孫岑芝也在幾年後戰死。瓦氏獨力處理州事,“躬為規劃,內外凜然”。經歷了家族巨變的瓦氏抱著替家族洗清恥辱重立榮譽的念頭,欣然接受了朝廷的征調。
  瓦氏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明朝另一個著名的女將:崇祯年間的秦良玉。兩個都是少數民族首領之妻,瓦氏是壯族,秦良玉是土家族;兩人都英勇善戰,並擁有一支戰鬥力很強的私人武裝:瓦氏是狼兵,秦良玉是白桿兵,甚至在年至六旬攜幼孫出征這一幕上也驚人地相似。
  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土著居民中一向有女性首領的傳統,嶺南冼夫人、瓦氏夫人、秦良玉都是著名的女首領。至于中原地區,出現女首領的可能性則非常小,特別是宋代以後,禮教嚴苛,女子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怎麼可能有機會上陣殺敵。宋朝最有名的女將,楊家將里大名鼎鼎的佘(折)太君,出生西北大族折家,羌人后裔,黨項族。近代,有學者查閱地方志考證出楊家將中另一個脍炙人口的女英雄“穆桂英”的出處:楊家將長期鎮守邊關,曾娶少數民族鮮卑人之女慕容氏,“穆”乃是“慕容”的訛傳。
  嘉靖三十三年(1554),瓦氏親率兩個年幼的曾孫岑大壽和岑大祿,以及田州、南丹州、歸順州、東蘭州和那地州等地狼兵共六千八百七十二人一同誓師出征。瓦氏夫人豪言道:“我自備軍糧,不效尺寸,何以歸見鄉黨?是行也,誓不與賊俱生。”
  瓦氏夫人出征時攜有戰馬四百五十匹,全是當地的德保矮馬。德保矮馬是世界稀有的優良馬種,它是世界上最矮的一種馬,只產於廣西德保、靖西等地,貌雖不揚卻善爬耐馱。這一點和狼兵堅忍不拔的特點如出一轍。土司兵是奴隸制下的私人武裝,生死取決於首領,所以士兵作戰一向勇猛無畏。而岑氏兵法又有獨到之處:“七人為伍,六人擊刺,一人割級,所獲功績,七人共分之。凡一人赴敵,一伍爭救,若沒一人,必斬一伍。”除了七人陣法,還有兩人為一組的野戰法,臨敵時兩人一前一後,執槍者突前;執弓弩者在後,口銜刀手持矢,矢射盡,扔掉弓弩抓起刀,與槍兵一起戰鬥。
  千錘百煉的陣法,連坐的殘酷軍紀,使得“其兵可死而不可敗”,這正是瓦氏的自信所在。東南的百姓聽到狼兵出征的消息個個奔走相告,認為骁勇無敵的狼兵—到,倭寇即將敗亡。不過出自對客兵的畏懼,瓦氏部隊行軍到江蘇丹陽,“丹陽尹避而不出,居民復閉戶不納”。千里迢迢趕赴前線的狼兵被潑了第一盆冷水,疲憊的將士只有打消歇息的念頭,繼續前行。
  瓦氏到了蘇州被潑了第二盆冷水:蘇州知府林懋舉把城門緊閉,不許狼兵入城,讓他們在城外搭帳篷。當然,蘇州知府這麼做是有“祖宗舊制”的:“凡征調狼兵,所經過處,不許入城!”一方面需要狼兵解燃眉之急,一方面擔心狼兵的“貪淫、剽掠之性”,地方官有地方官的苦衷。幸好張經聞訊急忙趕來,勸喻道:“野人慕蘇松之勝久矣。萬里遠來,借以靖難,當推誠待之,若防閒如寇,焉能得其心也!”終於說服蘇州知府開城迎入。
  東南官兵得到狼兵的增援,兵威大振,倭寇聽到狼兵已到的消息,聞風震懾。一心立功的瓦氏很希望速戰,朝廷派來的欽差趙文華也屢次催促派狼兵剿賊。穩重的張經卻認為狼兵“勇進而易潰”,不能托大,要等保靖、永順的土兵到來,合力夾攻才是萬全之策。
  不久,狼兵和倭寇的白刃交戰終於開始了,但幾次規模不大的接觸戰後,結果出乎意料:狼兵損兵折將,“可死不可敗”的神話終於破滅。
  第一次,總兵俞大猷派狼兵出哨探敵,落入倭寇的埋伏,狼兵頭目鍾富、黃維等十四人戰死,損兵大半。《吳淞甲乙倭變志》上記載:“群倭圍瓦氏數重,殺其家丁數人及頭目鍾富。瓦氏披髮舞刀,往來沖突陣中,所乘馬尾鬃,為倭拔幾盡,浴血奪關而出,馬上大呼曰:‘好將官!好將官!’盡憤。當日,諸將擁甲不前援也。”明朝官兵畏倭如虎,不肯救援,瓦氏血戰後大呼“好將官”當然是怒極反諷。
  次日瓦氏夫人的侄子岑匡,自恃勇力獨自出哨,賊兵掩至,岑匡力戰殺四賊,自己也人馬俱斃。此後,倭寇三千餘人南來金山,白泫率狼兵迎戰,賊鼓眾來沖,狼兵死傷甚多,全軍大潰,白泫被圍數匝。又是年近花甲的瓦氏夫人親自出場,“披髮舞刀,往來突陣”,才突破重圍救出白泫。
  直到1555年5月,郁郁不得志的廣西狼兵才得以揚眉吐氣,瓦氏夫人也得到了夢寐以求的朝廷賞賜,被詔封了“二品夫人”,光大了門楣。當時,四千倭寇突犯嘉興,張經分遣參將盧镗率部分狼兵和保靖兵馳援嘉興;總兵俞大猷率部分狼兵和永順兵,扼其歸路;副總兵湯克寬引舟師從中路擊之,倭寇大潰,斬首一千九百八十餘級。東南禦倭戰爭此為第一功,史稱“王江泾大捷”。此後,狼兵又在陸泾壩戰役中,斬獲倭首三百餘級,燒毀海盜船隻三十餘艘。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