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生活健康] 小孩天天玩手機 別急著限制

小孩天天玩手機 別急著限制

小孩天天玩手機 別急著限制

近來在生活中常看到類似的畫面,剛上幼稚園的小朋友吵著要拿手機看影片或是玩遊戲,國小校園中亦有許多老師對於小朋友成為「三C兒童」有許多的擔心與疑慮。如果家中小孩天天抱著手機或是窩在電腦前怎麼辦?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黃信毓表示,建議先別急著限制與批評,先試著了解孩子的使用情況;別先入為主,與孩子站在同一陣線上;並以同理孩子的想法,針對其好的部分給予具體鼓勵,對於需改進的地方避免質問與指責,而是與其討論更合適的替代方式。

一、先別急著限制與批評,先試著了解孩子的使用情況。先了解孩子為什麼要使用?這樣的網路使用情況,是不是影響到了日常作息、學業(或工作)、人際關係?網路的便利可能造成人際上的疏離、學業上的退步、影響生活作息,但也可以增加知識管道、社交互動,抑或是放鬆舒壓的娛樂,如果能抱持著好奇心,先釐清網路對孩子帶來的影響後,也許更有助於了解孩子使用情況與原因,也能減輕不必要的焦慮與擔心。

二、別先入為主,與孩子站在同一陣線上。許多父母看到小孩使用電腦或手機過長的時間後,常常會生氣地限制使用時間或是批評其使用的目的,或許換個角度。如果希望小孩分享內容,或許可以先緩和一下自己的情緒,試著用下列的問句:(一)「在玩什麼樣類型的遊戲啊?」或「這是什麼類型的程式呢?」(二)「那玩得好不好呢?」或「那你都怎麼使用這個程式啊?」(三)「這個遊戲哪裡特別好玩啊?」或「這個程式哪裡特別吸引你?」使用上述問句去探索孩子使用習慣、內容與原因,去了解孩子的世界是怎麼運作的,當家長與孩子站在同一陣線上的時候,他也能分享的更多。

三、同理孩子的想法,針對其好的部分給予具體鼓勵,對於需改進的地方避免質問與指責,而是與其討論更合適的替代方式。若孩子在遊戲上相當活躍、有許多好友,甚至可以經營一個社群,家長可以其針對其經營能力或是社交手腕,給予具體且實際的鼓勵,例如:你怎麼維持這麼多人的工會?怎麼跟大家交朋友,大家怎麼會願意留在你這裡?如果有不適當的地方,可以適時地表達擔心且用討論的方式,必要時用討論的方式,看看是否有更適當解決方式,如果小孩是喜歡遊戲中的成就感,也許能改用陪伴解決其目前現實中遇到的問題,以建立成就感。

近期國內有醫師與心理師組成之研究團隊,以國際通用診斷標準的量表,調查臺灣八一一○位青少年玩家,成果顯示雖然目前絕大多數的小孩都會接觸網路遊戲與使用電腦上網的經驗,但僅約有三%左右的青少年有成癮,但更須注意的是來自其現實生活層面的問題,師長或家長的陪伴是其重要的保護因子,亦可以避免與改善成癮問題。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