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認識疾病] 骨質疏鬆 隱形殺手

骨質疏鬆 隱形殺手

骨質疏鬆 隱形殺手

如何避免「骨質疏鬆」台北市聯醫忠孝院區復健科主任杜育才表示,民眾應避免抽菸、喝酒,且每日補充營養(維生素D+鈣片)及曬太陽都很重要;而高磷及高蛋白飲食會加速鈣質流失,但高蛋白飲食對增進肌力及免疫力有重要貢獻,民眾可適度諮詢營養師。

台灣65歲以上人口中,約有四分之一長期受肌肉骨骼疾病所困擾,其中骨折所造成的傷害以及相關的併發症最為嚴重。高齡者常因老化而有骨質流失,容易因外傷或跌倒等事故而造成骨折。此類骨折及產生的相關併發症,致使高齡者之罹病率與死亡率提升。

杜育才指出,「骨質疏鬆」的定義為骨頭質量減少、密度降低、孔隙變大、骨頭品質不好,所以才會增加骨折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定義骨鬆症為骨密度小於年輕人兩個標準差。WHO認為,除了心血管疾病,骨鬆也是健康問題大元凶。

此外,骨鬆盛行率高,估計影響全球2億女性,年紀越大越高風險。在台灣,超過65歲以上,一生中發生一次骨質疏鬆引起的脊椎骨折,男性12%,女性19%。另外,有超過三成以上婦女一生會發生一次骨質疏鬆引起的脊椎、髖部、或手腕骨折。

杜育才說,骨質疏鬆是健康的「隱形殺手」,除了健檢發現,通常是因為輕度碰撞就引起骨折才發現骨鬆。骨折常見於脊椎髖部、或手腕。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髖關節骨折,因為術後活動能力不佳甚至臥床,有高達12~20%的人一年會死於感染等併發症,一半以上的人活動能力不佳甚至長期臥床。

醫師提醒,透過運動可以改善不良姿勢,強化肌力,增進平衡感、敏捷度、平衡能力,減少腰酸背痛及減少骨折風險。不小心骨折後,積極復健運動可以減少骨折術後的併發症風險,減少術後疼痛,增進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復,尤其是行走能力,減少臥床的時間。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