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生活健康] 服藥前了解特性 察覺非預期反應即停藥

服藥前了解特性 察覺非預期反應即停藥

服藥前了解特性 察覺非預期反應即停藥

藥物是治療疾病關鍵,不同成分與劑量,都會影響醫療效果,醫師必須按照不同病患條件,給予最適合藥物,才能確保意外風險降到最低;病患自己也有責任,必須清楚了解服用藥物特性,徹底和醫師與藥師討論,才能立即察覺非預期反應,馬上停藥與回診,阻止傷害繼續發生,或疾病持續惡化。

確認處方箋藥物名稱

察覺身體不舒服就醫治療,一定要完整描述身體症狀與生活習慣,有利於醫生判斷病情,給予正確藥物,當醫生開立處方,最好問清楚出處方箋每項藥品名稱,如果正在其他藥物,必須讓醫生清楚,才能避開交互作用藥物成分;當醫生開立處方後,可以跟藥師再討論一次,雙重確認服藥藥物適當與否。

主動詢問服藥時間

每項藥品的作用時間都不同,服用時機也不完全一致,領藥時必須問清楚最佳服藥時機,最好同時確認副作用,如果可能影響生活作息,必須要事先了解,部分藥品若同時使用,可能會有交互作用風險,最好能有一定時間差,當藥物名稱、成分、療效、使用方法都已確認,就必須按照醫囑服藥。

最好搭配白開水

如果有藥物過敏病史,必須要讓醫師知道,降低藥物傷害風險,另一方面,部分果汁與酒精飲料,可能會和藥物交互反應,減緩代謝時間,讓藥物出現非預期效果,服用藥品最好搭配白開水,以免出現交互反應,藥物效果反而不如預期,一旦服藥出現異狀,一定要盡快停藥就醫,更改藥物持續治療。

專家意見

新光醫院藥師吳奕璋表示,當病患拿到處方箋到藥局領藥,首先要確認藥袋的資本資料是不是自己,雖然機率不高,但仍有同名同姓拿錯藥物案例,接著確認藥物名稱、用途、與使用劑量,確認藥物作用是否與診斷疾病有關,醫師是否變更劑量,曾有慢性病患不清楚處方變動,導致藥物不足或過量。

藥袋也會註明藥物顏色、形狀、有無刻字等,假如發現藥物外觀與描述不同,就應該重新確認;另一方面,使用方法也要注意,部分陰道與肛門塞劑,或粉狀泡澡用藥,可能被誤認成口服藥物,導致預想外效用或傷害;吳奕璋提醒,用藥前中後有任何疑問,都可以詢問藥師確認,以免意外發生。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