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認識疾病] 益氣溫陽養陰補腎 改善心力衰竭

益氣溫陽養陰補腎 改善心力衰竭

益氣溫陽養陰補腎 改善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指的是心臟收縮或舒張功能不正常,進而引起心臟循環產生障礙。中醫師李應東表示,心力衰竭並不是一個獨立疾病,而是心臟病發展至終末階段,病患常見呼吸困難、無力(活動受限)、液體瀦留等症狀,屬於傳統中醫的心悸、心痹、心水等範疇,適合採取中醫、西醫合治。

李醫師強調,對於病人來說,中醫介入療法有一些好處,包括減少聯用西藥數量、降低西藥使用量、避免引起不良反應、增強體質有助預防心衰復發。此外,中醫藥不但可以改善相關症狀,同時還具有綜合的治療作用。

李醫師指出,中醫治療心力衰竭多半採用「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方法,在西醫常規治療心衰基礎上,臨床較為常用治法包括益氣溫陽發、活血利水法、瀉肺利水法、養心補腎法、益氣養陰法等。

研究發現,許多中藥材具有改善心肌肥厚等影響心衰病理機制的作用,一些經典古方也適用於治療這種病症,包括真武湯、苓桂術甘湯、桃紅四物湯、血府逐瘀湯等。總之,中醫整體治療,可以保護心氣、恢復人體臟腑功能,甚至有助阻斷發展為心衰的病機演變。

冠心病是指冠狀動脈硬化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最後就誘發病症,其中,心絞痛可說是常見冠心病類型之一。中醫師陳逸光表示,傳統中醫治療冠心病主要以疏通心中陽氣為主,陽氣寬達則能將胸中陰寒之氣驅散,降低心痛發作機會,常用栝蔞薤白白酒湯、枳實薤白桂枝湯及栝蔞薤白半夏湯等。

這些中藥處方含有枳實,可以寬胸理氣、清除心胸積聚;薤白可以疏通穢濁之氣;桂枝可以疏通心中之陽氣;栝蔞可以化痰潤肺、改善胸悶等症狀。西醫治療冠心病,配和中醫介入治法,可望明顯改善胸痛、胸悶等症狀,經由整體調節也明顯改善全身不適症狀。

陳醫師指出,平常患者還應預防心血管血栓阻塞,經過中醫診斷後使用丹參、田三七等藥材,都是很好的選擇,丹參能夠保護心臟、腦部血管,田三七能夠去除瘀血,可以磨粉直接沖水服用或燉補食用,像是田三七燉雞就是一道保健菜餚,如果擔心膽固醇太高,最好去掉雞皮及雞油,也不要吃太多雞肉。

陳醫師指出,傳統中醫緩解心絞痛發作,常用蘇合香丸,內有麝香、安息香、沉香、冰片等藥材,有助芳香開竅、擴張心血管。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