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貼圖] 海水魚的貼圖,給大家分享

第四百六十五幅
學名:Macropharyngodon choati
中文名:澳洲豹龍,喬氏大咽齒魚
地域:分佈於西太平洋:澳洲。身體微白色的具有橘色的斑塊及[或] 不規則的縱向條紋; 一個大的黑色斑點背面以黃色的鰓蓋邊緣。發現於峽道與臨海礁石了。肉食性,體長最大7.6公分。
圖一成魚
圖二幼魚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8-5-14 13:58 編輯 ]

TOP

第四百六+六幅
學名:Macropharyngodon bipartitus bipartitus
中文名:納塔爾彩龍,頰帶大咽齒魚
地域:分佈於西印度洋:分佈南至南非的納塔爾;除了紅海。棲息於潟湖與掩蔽的臨海礁石。各別地或成對生存;雌性時常發現於小群魚群。藉由挖東西從下層土壤吃無脊椎動物。在危險時在沙中掘穴。肉食性、體長最大13公分。
圖一公魚
圖二母魚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8-5-14 13:59 編輯 ]

TOP

第四百六十七幅
學名:Thalassoma lutescens
中文名:青花龍,花面黃,胸斑錦魚,黃衣錦魚
地域:分佈於印度-太平洋:斯里蘭卡到迪西島,北至日本南部與夏威夷群島,南至澳洲東南部,羅得豪島,科瑪狄克群島與拉帕島。在熱帶的東太平洋中被 黑帶錦魚〔Thalassoma grammaticum)取代了。身體沒有縱向的斑紋。初期階段身體黃色的有淡的垂直紅色的線。 最後階段身體突然藍色到藍綠色在後粉紅與綠色的頭部。在身體上的淡紅的垂直線。末梢部地的胸鰭黃色的基部一半又藍色到黑色.出現於清澈且較外面的潟湖與臨海礁石,遍及開放的沙子與碎石以及稠密的珊瑚區成長。普遍的很淺裸露的區域。主要吃有殼的底棲無脊椎動物 (螃蟹,蝦,腹足動物,二枚貝,海星 , 海膽),也吃多毛類的蠕蟲與魚卵。肉食性,體長最大30公分。
圖一公魚
圖二母魚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8-5-14 14:00 編輯 ]

TOP

第四百六十八幅
學名:Thalassoma quinguevittatum
中文名:紫面龍,縱紋錦魚,五帶錦魚
地域:分佈於印度-太平洋:東非到夏威夷,馬貴斯群島與 Tuamoto 島, 北至琉球群島。被來自日本南部到台灣的綠錦魚〔Thalassoma cupido〕取代了,在皮特凱恩島的 海斯氏錦魚〔Thalassoma heiseri〕, 與彎紋錦魚〔Thalassoma loxum〕在阿曼.雄性顯現色彩豔麗的顏色,紅色的線變成紫色與時常腹部鮮黃色的.在背部一半的身體上的二條不平坦的紅色斑紋,1 在上尾部的葉之上從下方背鰭起點, 來自胸鰭上方基底到尾柄的另一個。胸鰭有綠色的基底與深色的胸鰭發現於清澈且較外面的潟湖礁 與裸露的臨海礁石了。豐富的在水淺且裸露的區域中有洶湧的峽道,有溝槽, 大的 Acropora 碟與藻類底部。雄性是常見於小的鬆散數字中, 游泳於礁部分之上在哪裡停留接近底部的雌性的小群魚群。稚魚躲躲藏藏的在水淺的溝槽中.主要吃底棲的甲殼動物 (螃蟹 , 蝦),小魚,腹足類軟體動物與海膽。肉食性,體長最大17公分。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8-5-14 14:01 編輯 ]

TOP

第四百六十九幅
學名:Thalassoma pavo
中文名:孔雀龍,孔雀錦魚
地域:分佈於東大西洋: 岬 Lopez 葡萄牙到南方,加彭而且包括亞速群島,馬得拉群島,加那利群島,聖多美與安諾本的島嶼。也在地中海中。棲息於在岩石與鰻草床附近的沿岸水域。通常獨居性的,有時形成小群魚群。吃小的軟體動物與甲殼動物。雌性先熟的雌雄同體,有明顯的性別雙色變異。肉食性,體長最大25公分。
圖一公魚
圖二母魚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8-5-14 14:02 編輯 ]

TOP

第四百七十幅
學名:Anampses elegans
中文名:美麗龍,黃背藍肚龍,美麗阿南魚
地域:分佈於西南太平洋:澳洲與紐西蘭。範圍延伸向東至復活島。體色淡的褐色有一個模糊的藍色斑點,1 每鱗片,在側線上面與 7條模糊的金斑紋在鱗片中央列之後在側線下;來自吻部前面的一條模糊的深色斑紋眼睛有一個較模糊的繼續在後眼;頭部的下半部灰白的銀色。胸鰭比較長的 (1.5-1.7個 HL比率).主要地發現於潟湖了。也在海岸的礁區。吃多種無脊椎動物。雌性形成超過 80個或更多,雄性領域性的魚群。肉食性,體長最大29公分。
圖一公魚
圖二母魚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8-5-14 14:03 編輯 ]

TOP

(分類)鏈接 小丑科  第二版(返回前頁子,巳更新)
http://10.plus28.com/viewthread.php?tid=1674872&extra=page%3D1&page=6
第四百七十一幅
小丑科
學名:Amphiprion thiellei
中文名:伯爵小丑,希氏雙鋸魚
地域:分佈於中西太平洋: 從二件水族館經銷商標本描述相信已經在鄰近 Cebu ,菲律賓開始。有其領域性,雜食性,體長最大9公分。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8-5-24 01:15 編輯 ]

TOP

第四百七十二幅
學名:Amphiprion rubrocinctus
中文名:棕紅小丑,澳洲小丑,紅雙鋸魚
地域:分佈於東印度洋: 澳洲 (西澳大利亞與北部地區). 來自斐濟,東加與美屬薩摩亞的這種的先前記錄對 Amphiprion melanopus 是可提到的。發現於岸礁與潟湖礁了。伴隨著卷曲異輻海葵了。雜食性,體長最大12公分。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8-5-24 01:22 編輯 ]

TOP

第四百七十三幅
學名:Amphiprion ocellaris sp
中文名:橘色公子,全色小丑,無紋小丑
地域:分佈於西太平洋: 昆士蘭省與美拉尼西亞包括大堡礁北方,新幾內亞北部,新不列顛,索羅門群島與萬那度。已知不來自新加勒多尼亞與斐濟島,雖然 Fowler(1959) 記錄了它從較後者的區域。時常與 Amphiprion ocellaris 互相混淆。全體橘色的, 鰭也橘色的有黑邊。 9根棘的背部計數.棲息於潟湖與臨海礁石。魚的每個群由一個繁殖對與 0-4個非養育者組成。在每個群裡面有一個以大小為基礎的階級組織: 母魚大, 雄魚是第二的大, 而且當階級組織是 desceded 的時候,非養育者漸進比較小。如果母魚死亡, 雄魚改變性別而且成為繁殖母魚,然而大的非養育者變成繁殖期的雄魚。因為屬下不變成的威脅,所以大小不同的維護可能避開衝突他們的優勢.似乎超過 A. ocellaris 出現在深度較淺的地方。這種已經被後面在繁殖場。 變異了現在人工的橘色小丑。雜食性,體長最大11公分。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8-5-24 01:25 編輯 ]

TOP

第四百七十四幅
學名:Amphiprion chrysogaster
中文名:模里西斯新娘,金腹雙鋸魚
地域:分佈於西印度洋:模里西斯。發現於潟湖與外海岩礁了。伴隨著卷曲異輻海葵了。雜食性,體長最大15公分。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8-5-24 01:26 編輯 ]

TOP

第四百七十五幅
學名:Amphiprion chagosensis
中文名:查戈斯新娘,查戈斯雙鋸魚
地域:分佈於西印度洋:查戈斯群島。主要地發現於臨海礁石斜坡了, 但是偶然地在潟湖礁與礁頂上。雜食性,體長最大11公分。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8-5-24 01:28 編輯 ]

TOP

第四百七十六幅
學名:Amphiprion sebae sp
中文名:西澳新娘,雙帶雙鋸魚
地域:分佈於西太平洋:澳洲與新加勒多尼亞。棲息於岩石與珊瑚礁。雜食性,體長最大16公分。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8-5-24 01:29 編輯 ]

TOP

第四百七十七幅
學名:Amphiprion latifasciatus
中文名:馬達加斯加新娘,側帶雙鋸魚
地域:分佈於西印度洋:科摩洛與馬達加斯加。發現於潟湖與外海岩礁,尤其珊瑚繁盛的保護區了。伴隨著卷曲異輻海葵 Stichodactyla mertensii.雜食性,體長最大13公分。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8-5-24 01:30 編輯 ]

TOP

第四百七十八幅
學名:Amphiprion polymnus sp
中文名:黑騎士,黑雙帶小丑,黑鞍斑雙鋸魚,黑鞍斑海葵魚
地域:分佈於西太平洋: 琉球群島,中國,越南,台灣,泰國灣,印尼,菲律賓,澳洲 (北部地區, 卡奔塔利亞灣) ,新幾內亞,新不列顛與索羅門群島。區別的特徵為在尾部上的第三條白色的條紋,那是失去或者作為一個像鞍狀斑一樣的在 A. sebae 中印記. 一些地理的變化而且在 PNG 時常有很多的橘色腹地或黑白腹地.棲息於淤泥的潟湖與港灣。一夫一妻的.一個雄性先熟的雌雄同體.雜食性,體長最大13公分。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8-5-24 01:31 編輯 ]

TOP

第四百七十九幅
學名:Amphiprion percula sp
中文名:白小丑,雪印公子
地域:分佈於西太平洋: 昆士蘭省與美拉尼西亞包括大堡礁北方,新幾內亞北部,新不列顛,索羅門群島與萬那度。已知不來自新加勒多尼亞與斐濟島, 這種已經被前面加以改良變異繁殖場。人工變異出的品種。雜食性,體長最大10公分。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8-5-24 01:32 編輯 ]

TOP

第四百八十幅
學名:Amphiprion akindynos
中文名:威爾斯新娘,大堡礁雙鋸魚
地域:分佈於西太平洋:澳洲東部 (大堡礁與珊瑚海, 新南威爾斯的北方),新加勒多尼亞與忠誠島。最近記錄自東加。身體與頭部橘色的有兩個黑邊白色的橫帶;第一個從橫過面的頭部的頂端,在眼正後方; 第二個從背鰭的中段。尾柄與尾鰭鰭白色。出現於潟湖與外海岩礁。雜食性,體長最大9公分。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8-5-24 01:33 編輯 ]

TOP

(分類)鏈接雀鯛科 魔類 第二版(返回前頁子,巳更新)
http://10.plus28.com/viewthread.php?tid=1674872&extra=page%3D1&page=6
第四百八十一幅
雀鯛科 魔類
學名:Neoglyphidodon oxyodon
中文名:絲絨魔,天鵝絨,閃光新箭雀鯛
地域:分佈於中西太平洋:印澳群島,包括菲律賓,印尼與艾甚摩堡礁 (帝汶海).稚魚有色彩豔麗的藍色條紋,但是大的成魚是全黑的。棲息於潟湖與近海岩礁的遮蔽礁石平臺。主要地生存於幾公尺深度的水流沖刷的礁石平臺在那裡它在各種不同大小的鬆散的魚群中聚集.雜食性,體長最大15公分。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8-6-3 01:15 編輯 ]

TOP

第四百八十二幅
學名:Pomacentrus alleni
中文名:子彈魔,艾倫氏雀鯛
地域:分佈於東印度洋:Similan 島,泰國。記錄來自印尼了。棲息於碎石與外部斜坡與近海區域的死珊瑚礁。通常形成小的群沿著對沙子的礁的邊緣. 雜食性,體長最大6公分。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8-6-3 00:55 編輯 ]

TOP

第四百八十三幅
學名:Pomacentrus auriventris
中文名:黃肚閃電魔,金腹雀鯛
地域:分佈於中西太平洋: 密克羅尼西亞到印尼。記錄來自東印度洋的聖誕島了。類似 P. coelestis,但是身體的低柄是黃色的。主要地居住於內部的礁斜坡有混合的碎石,珊瑚與藻類。聚集接近底部。通常形成小的群。雜食性,體長最大5.5公分。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8-6-3 00:57 編輯 ]

TOP

第四百八十四幅
學名:Microspathodon chrysurus
中文名:黃尾寶石魔、珠寶魔,金色小葉齒鯛
地域:分佈於西大西洋: 包括百慕達群島,佛羅里達南部 (美國) 與加勒比海。包括安地列斯群島, 委內瑞拉到巴西.尾部鮮黃色的。稚魚深藍色用透明的尾部與鐵青色斑點在側邊上.成魚黑的土黃色, 鱗片的邊緣比較黑的 一種常見的居住於珊瑚礁的具有領域性種,稚魚通常在黃色刺人的珊瑚, Millepora 的分支之中見到了. 發現於珊瑚礁的很淺的水域了, 通常在外部邊緣的頂端的附近在哪裡有洞穴,洞與豐富的火珊瑚.主要吃藻類也捕食火珊瑚與其他的無脊椎的動物材料的水螅體.稚魚偶然地剔啄來自其他種的魚的寄生蟲。雜食性,體長最大21公分。
圖一成魚
圖二幼魚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8-6-3 01:00 編輯 ]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