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貼圖] 海水魚的貼圖,給大家分享

第六百六十四幅
學名:Naso lopezi
中文名:洛氏吊,洛氏鼻魚,老氏鼻魚,背斑雙板盾尾魚
地域:分佈於西太平洋:南方的日本本州到大堡礁與新加勒多尼亞。在安達曼海與關島記錄來自斯米蘭群島了。最近從東加記錄。缺乏一個觸角,在它的身體的上半部與尾部上有很多的黑色靠攏在一起斑點, 而且是腹側白色的。細長的身體, 它的深度 3.3 到 3.7 標準體長比率。不常見的種發現於陡峭的外圍礁石海峭壁了。通常發現於水域深度超過 6 公尺。 獨居性或成群。雜食性,體長最大60公分。

TOP

第六百六十五幅
學名: Acanthurus fowleri
中文名:和尚吊,福氏刺尾魚
地域: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印尼東部與菲律賓。一大的半圓對近三角形的黑點前面地在身體側邊 (開放的部份前面的) 上,在胸鰭基底鰭上面的在鰓裂的背部末端,下面的末端上面的眼的水平的上端。頭部佈滿了帶紫色的藍色。尾鰭黑色的在中心在基底合併有白色的條紋的每個葉中具有一個黃色的條紋,後面的邊緣狹窄藍色的。一種獨居性而小心的種發現於清澈的臨海礁石與海峭壁了。雜食性,體長最大45公分。
圖一成魚
圖二中魚

TOP

第六百六十六幅
學名: Acanthurus thompsoni
中文名:湯臣吊,黃尾刺尾魚
地域:分佈於印度-太平洋:東非,包括瑪斯科林島到夏威夷,馬貴斯群島與迪西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拉帕島 (奧斯垂群島).印度洋族群沒有白色的尾鰭。身體全身褐色的到深褐色的;尾鰭灰白的顏色.(雪在活的魚中白色) 小又深色的斑點在而且之下鄰近胸鰭的葉腋。前面的鰓耙 15-18; 在後部的 14-16. 吻的長度 7.9 到 8.2 標準體長比率。 尾柄的最少深度 2.2 到 2.5 倍頭長。這偶然群游性種出現於陡峭的外礁斜坡與海峭壁中。吃浮游動物,特別大的凝膠狀種類與吃魚卵與甲殼動物。雜食性,體長最大27公分。

TOP

第六百六十七幅
學名: Acanthurus xanthopterus
中文名:黃鰭吊,黃鰭刺尾鯛
地域:分佈於印度-太平洋:東非到夏威夷群島與法屬玻里尼西亞,北至日本南部,南至大堡礁與新加勒多尼亞。東太平洋:加州灣下游與克利珀頓島到巴拿馬與加拉巴哥群島。身體帶紫色的灰色當活著的;淺灰褐色在保存狀態下;區域暗黃色在眼睛前面中,較少的延長在眼的較下面的部位後面;外部的胸鰭黃色的 1/3, 最末梢部透明的;背鰭與臀鰭黃灰色的基部地,暗黃色末梢部地;尾鰭基底微白色的;尾鰭帶紫色的。前面的鰓耙 16-24, 在後部的 17-22. 尾棘小的。稚魚棲息於水淺且有遮蔽又混濁的近岸水域雖然成魚偏愛遮蔽的內灣與潟湖的較深的區域。也在外圍礁石區域中。這群游性種吃矽藻,沙中的碎屑薄片,菌絲藻,水息蟲與魚的碎片。可能輕易地吃餌的唯一的刺尾魚.雜食性,體長最大70公分。
圖一成魚
圖二中魚
圖三幼魚


TOP

第六百六十八幅
學名: Acanthurus nigrofuscus
中文名:斑面倒吊,褐斑刺尾魚,馬頭刺尾魚
地域:分佈於印度-太平洋:紅海南至南非的川斯凱。而且東至夏威夷與 Tuamoto 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大堡礁的南方,新加勒多尼亞與拉帕島 (奧斯垂群島).褐色的顏色在保存狀態下;具有或者沒有細的藍灰色的縱向線在身體上;灰白的胸鰭有上緣狹窄黑色;腹鰭褐色。唇暗褐色的;中動脈上顎齒傾向尖的。背鰭基底具有一個突出的黑色斑點大於 1/2 眼直徑;在臀鰭基底鰭上的一個較小的斑點。被環繞的尾棘的凹槽具有一個狹窄的黑色邊緣。鰓耙在前面列:20-24;在後列上:18-23.棲息於潟湖淺灘與臨海礁石的堅硬底部從低浪花區到深度超過 15 公尺.。吃絲狀藻類。形成產卵群集。成魚通常在小群魚群,但是在一些大洋性的地點中形成大群魚群。稚魚時常被在混合的種群集中見到。在外科醫生魚之中的 ' 啄醫生' 的底部的一個種, 而且作為一個結果大群魚群產生覓食策略以征服其他草食動物的具有領域性防衛.用網捕獲。能被吃生的而且煮.最大的深度在 25 公尺報告。素食性,體長最大21公分。
圖一成魚
圖二幼魚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8-5-11 01:16 編輯 ]

TOP

第六百六十九幅
學名: Ctenochaetus truncatus
中文名:印度金圈吊
地域:分佈於印度洋。身體有活著時的很多非常小的藍色到黃斑。尾部的凹窪最多16.5 分之一標準體長。雜食性,體長最大16公分。

TOP

第六百七十幅
學名: Acanthurus chirurgus
中文名:幼帶藍吊,小帶刺尾魚
地域:分佈於西大西洋:麻薩諸塞州(美國),百慕達群島,與墨西哥灣北部到聖保羅巴西。東大西洋:塞內加爾。尾鰭邊緣微凹.身體灰色,具有 10 有些間隔,在側邊上的狹窄又深灰色縱帶。棲息於淺水礁區或岩石區。發現於鬆散的魚群了。主要日行性。攝取沙子當捕食藻類。在尾梗的兩邊上的棘可能施放令人痛苦的創傷。仔魚是浮游性。在西南方的大西洋的 Fernando de Noronha 列島,稚魚支撐 , 清潔的區域伴隨著藍色的強烈味道 ( 藍刺尾魚〔Acanthurus coeruleus〕 ) 與魚少校 ( 岩豆娘魚〔Abudefduf saxatilis〕 ) 而且啃食藻類以及剔啄脫皮來自綠海龜 ( Chelonia mydas) 的皮膚與寄生蟲.這行為進行通常被跟隨著的一個特殊的檢查咬食海龜的皮膚 (頭部,肢翼與尾部), 以及甲殼。最檢查而且清理身體部份是鰭狀肢.雜食性,體長最大39公分。
圖一成魚
圖二中魚

TOP

(分類)鏈接 隆頭魚科 第三版(返回前頁子,巳更新)
http://10.plus28.com/viewthread.php?tid=1674872&extra=page%3D1&page=10
第六百七十一幅
隆頭魚科
學名: Anampses caeruleopunctatus
中文名:青斑龍,青點鸚鯛,青斑阿南魚,熒斑阿南魚 ,線阿南魚
地域:分佈於印度-太平洋:到復活島的紅海與南非,北至日本,南至澳洲。不出現在夏威夷群島,但是被接近地講的a nampsesc uvier取代了。東南大西洋:南非的東南海岸。棲息於珊瑚礁的湧浪區或岩石的海岸。各別地或成對出現。極小的稚魚與對於底部的頭部一起游泳而且慢慢地波動身體,看起來像在水流中的一片漂浮的葉。幼魚主要捕食小型甲殼動物與多毛類動物,成魚轉變成較大的甲殼動物與軟體動物以及多毛類動物。埋藏它本身在晚上。偶然地拖網捕獲。不常見於魚市場。肉食性,體長最大42公分。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8-5-14 13:54 編輯 ]

TOP

第六百七十二幅
學名: Thalassoma lunare
中文名:新月錦魚 ,龍船,青衣龍,四齒、礫仔、綠花龍、青衣、紅衣、花衣、青貓公、青開叉、青汕冷、月斑葉鯛
地域:分佈於印度太平洋:紅海和東非,線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到豪勳爵島和北部,新西蘭。成魚被鑑別特徵為黃色的新月狀的尾部。大的雄性呈藍色的頭部顏色漸層變化成對於尾部的綠色,身體深綠色的到藍色有垂直的紅色到帶紫色的紅色線。 頭部綠色到藍色有不規則的粉紅色到紫羅蘭色的條紋。在尾鰭後部成魚有大的黃色新月,而且藍色末梢部地胸鰭有一個大的細長粉紅的區域。在尾鰭基底 的背鰭中央與一個大的擴散黑色的斑點中稚魚有一個大的深色斑點。小型甲殼類。主要吃底棲的甲殼動物 (螃蟹 , 蝦) ,小魚,腹足類軟體動物與海膽。浮游生物。雜食性,體長最大25公分。

TOP

第六百七十三幅
學名: Thalassoma noronhanum
中文名:諾羅尼亞龍,諾羅尼亞狐,巴西錦魚
地域:分佈於西部大西洋:巴西和其海洋島嶼,吃一般浮游生物。發現在深礁( 40-60米),這是記錄內,管腔管狀海綿。在費爾南多德諾羅尼亞和特林達德群島,其他魚類在水中攤接近珊瑚礁的底部及pinnacles。此外,在費爾南多德諾羅尼亞列島,少年的後續覓食的綠海龜。這wrasse是最後一個珊瑚礁魚類擺脫夜間避寒中心之一,也是第一批撤退。初始階段的魚體,主要是暗棕色和白色,而終端相雄性是藍色和紫色。 一組- spawner在整個一年裡,成年雌性佔主導地位的形式harems由數個終端相雄性。配對產卵。雜食性,體長最大13.3公分。
圖一公魚
圖二母魚

TOP

第六百七十四幅
學名: Cirrhilabrus lubbocki
中文名:紅鸚鵡,盧氏絲隆頭魚
地域:分佈於中西太平洋:菲律賓與西里伯斯,印尼。可變的顏色從桃紅色的到鮮紅色或紫色與背鰭時常鮮黃色的當成魚時,出現於珊瑚殘礫或小細分枝的珊瑚的頭部的外海岩礁底部上。吃浮游動物。通常在深度大約 20-25 公尺中出現於普通大的群中。雜食性,體長最大8公分。
圖一雄性成魚
圖二雄性中魚
圖三雄性幼魚
圁四雌性母魚



TOP

第六百七十五幅
學名: Cirrhilabrus jordani
中文名:夏威夷紅鸚鵡,火焰鸚鵡,喬氏絲隆頭魚
地域:分佈於中太平洋東部: 發現於夏威夷群島了。 迷途的魚發現於詹斯頓島環礁了。棲息於臨海礁石, 在海峭壁的基底的聚集成群上方.吃在底部上面的浮游動物 1-2 公尺。雜食性,體長最大10公分。

TOP

第六百七十六幅
學名: Cirrhilabrus solorensis
中文名:紅頭鸚鵡,蓝身丝鳍鲷,紅眼狐, 綠絲隆頭魚
地域:分佈於中西太平洋:印尼。高變異的。求偶的顏色能在幾秒鐘之內從正常改變。通常求偶的顏色在產卵的時候被顯示,但是在 Tomini 海灣它幾乎永久,可能由於時常與這種混和的相似的 C. aurantidorsalis 。 眼是鮮紅色,而且雄性通常顯示一個深色的陰影或者條紋沿著鰓蓋的末端。發現於了海岸的對外圍礁石潟湖在碎石堆與珊瑚棲息地上。雜食性,體長最大11公分。
圖一公魚
圖二母魚

TOP

第六百七十七幅
學名: Halichoeres solorensis
中文名:綠頭龍,索洛海豬魚
地域:分佈於西太平洋。辨識特徵為暗黃色顏色了。發現於岸礁與潟湖了,時常在沙子上-碎石有大的鹿角珊瑚集群的底部。雌性形成小群鬆散的魚群。吃底棲的無脊椎動物。肉食性,體長最大18公分。

TOP

第六百七十八幅
學名: Cheilinus oxycephalus
中文名:紅蘇眉,尖頭龍,突吻鸚鯛,尖頭唇魚
地域:分佈於印度-太平洋:東非到馬貴斯群島與社會群島,北至台灣,南至大堡礁的南方與奧斯垂群島。紅褐色的,具有小的微白色的斑點色斑;深褐色的斑點前面地在上嘴唇的兩邊上; 2個黑色線條分開從眼;在第一上的深褐色的斑點 2個背部的薄膜.對於屬是身體縱深,與吻尖的。發現於潟湖與臨海礁石深度的珊瑚豐富的區域 1 到超過 40 公尺.。一個躲躲藏藏的種,很少地冒險嘗試超過幾公分距離隱匿處。一個害羞的種, 通常成對發現當成熟的時候。雜食性,體長最大17公分。

TOP

第六百七十九幅
學名: Cheilinus undulatus
中文名:蘇眉,拿破崙,蘇眉波紋唇魚,曲紋唇魚
地域:分佈於印度-太平洋:紅海到南非與到 Tuamoto 島,北至琉球群島,南至新加勒多尼亞。過去稱為次級保育類動物。但是現在列出了當瀕臨絕種的動物在 IUCN 2004 而且在附錄 2 列出引用。這種的成魚在前額上發育厚唇與一個突出的凸起隆起。稚魚灰白的呈綠色的在漸漸地形成橫帶的鱗片上有細長的深色斑點; 2條黑色的線在後部地從眼。棲息於陡峭的外礁斜坡,峽道斜坡與潟湖礁。通常獨居性的但是可能成對出現。稚魚在潟湖礁的珊瑚豐富的區域被見到,在哪裡充滿鹿角 Acropora 珊瑚;也在藻類礁或海草中.成魚白天巡游於礁之間而且在礁洞穴中休息與在珊瑚岩架下面在晚上.初期的食物是軟體動物,魚,海膽,甲殼動物與其他的無脊椎動物。有毒動物例如海兔,箱魨與刺冠海星的少數掠食者之一.發現於.香港活魚販售。肉食性,體長最大229公分。
圖一成魚
圖二中魚

TOP

第六百八十幅
學名: Anampses melanurus
中文名:尾班真珠龍,烏尾鸚鯛 ,烏尾阿南魚
地域:分佈於太平洋:印尼到馬可薩斯島與社會群島,北至琉球群島,南至史考特礁;在密克羅尼西亞的帛琉,與 Anampses lineatus 從印度洋西方部親源相近。範圍延伸到復活島。這種的初期階段非常近似 A. meleagrides,但是從不有一個全身黃色的尾部,與顏色圖案不會隨著成長改變很多或性別.在尾部的基底上辨識特徵為黃色的橫帶了。出現於臨海礁石。也在深的海岸到外礁斜坡與海峭壁.獨居性或成對在湧浪區中,很少地到 30 公尺.群游於小群魚群中, 每個具有好幾隻雌魚與一個優勢的雄魚.吃小型甲殼動物,軟體動物與多毛類動物。埋藏在沙子中在晚上。肉食性,體長最大12公分。
圖一公魚
圖二母魚
圖三幼魚


TOP

(分類)鏈接 小丑科  第三版(返回前頁子,巳更新)
http://01.plus28.com/viewthread.php?tid=1674872&page=10&extra=page%3D1
第六百八十一幅
小丑科 (完結篇) 繼後 藍紋鱸科,擬雀鯛科
學名: Amphiprion allardi
中文名:德爾班新娘,雙帶小丑,阿氏雙鋸魚
地域:分佈於西印度洋: 肯亞到南非的德爾班。棲息於潟湖與外海岩礁。雜食性,體長最大15公分。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8-5-24 01:13 編輯 ]

TOP

第六百八十二幅
學名: Amphiprion clarkii
中文名:紅雙帶新娘,棕色雙鋸魚,克氏海葵魚
地域: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 波斯灣到西澳大利亞,在印澳群島各處與在美拉尼西亞與密克羅尼西亞的島嶼的西太平洋中,北至台灣,日本南部與琉球群島。棲息於潟湖與外礁斜坡。卵生的,與橢圓的卵.一夫一妻的雜食性,雜食性,體長最大15公分。

TOP

第六百八十三幅
學名: Amphiprion fuscocaudatus
中文名:塞舌爾雙帶新娘,騎士小丑,雙帶小丑,棕尾雙鋸魚
地域:分佈於西印度洋:塞錫爾群島與亞達伯拉。發現於潟湖與臨海礁石了, 特別地礁坪.伴隨著卷曲異輻海葵 Stichodactyla mertensii.雜食性,體長最大14公分。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