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貼圖] 海水魚的貼圖,給大家分享

第一百二十九幅
學名:Triaenodon obesus
中文名:白鰭鯊
地域:分佈於印度-太平洋: 紅海而且東非到印尼與阿拉弗拉海 , 北至琉球與小笠原群島, 南至新南威爾斯 (澳洲) ,新加勒多尼亞與澳洲與皮特凱恩群島; 在密克羅尼西亞各處。 東太平洋: 可可島與加拉巴哥群島,巴拿馬到哥斯大黎加。一種小的, 細長的在第一背鰭 (有時第二) 與上尾部的鰭上鯊魚有一個非常短又寬的吻,橢圓形的眼與顯著的白色頂端; 第二背鰭幾乎與第一一樣大; 沒有間背脊.呼吸孔通常呈現,齒至少形成 2 功能的列。 背面灰色的, 腹面顏色較淡而且在側邊上有時具有深色的斑點. 第一背鰭葉與背部尾鰭葉時常有明顯的白色頂端,第二背鰭-鰭的葉與腹的尾鰭葉尖端白色的. 潟湖與臨海礁石的緩動性棲居動物在那裡它時常發現在洞中或在珊瑚岩架下休息在白天期間 , 或通常在一個小塊沙地上, 或在一個峽道中. 更活躍的在晚上或在平緩的潮水的時候在強水流的區域中.吃底棲的動物例如魚,章魚,棘龍蝦與螃蟹。 胎生的. 很少報告攻擊人類, 但是是可能危險的尤其當魚已經被獵殺.無論它在何處出現可能被捕獲。 這一隻鯊魚的肝臟已經被報告有毒. 每胎的一到五個 60 公分幼魚,肉食性,體長最大200公分。
[img][/img]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7-8-6 20:07 編輯 ]

TOP

第一百三十幅
學名:Chiloscyllium punctatum
中文名:九間鯊,棕班竹鯊
地域: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 印度,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越南,中國,台灣,日本,菲律賓與澳洲北部。屬: 鼻孔*近吻部末端; 口前的吻長的, 嘴巴較*近眼睛離吻尖較遠; 眼與眶上的脊並不高的; 在頭部或胸鰭上面的身體側邊上的大斑點上沒有黑色的罩。 尾鰭有一個明顯的接近端位的凹槽但是沒有腹的葉.種: 幼魚有深色的橫紋與通常一些深色的斑點散佈, 橫帶不顯著地有黑色邊緣了. 成魚淡褐色, 通常沒有一個彩色斑紋。背鰭大於腹鰭有突出的鰭游離後端.身體沒有側面的表皮脊。一種常見的近岸底棲鯊魚發現於珊瑚礁了, 常見於潮池中. 可能吃底棲無脊椎動物與小魚。卵生的. 能存活 12 小時離開水面的向上到。 鰓有時寄生著幼蟲的等足目動物 (Praniza-等腳類 Gnathia 的幼體) 。肉食性,體長最大50公分。
圖一,成魚。
圖二,幼魚。
[img][/img]
[img][/img]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7-8-6 20:08 編輯 ]

TOP

第一百三十一幅
班類
學名:Pogonoperca punctata
中文名:小丑班,老公仔班
地域:分佈於印度-太平洋: 科摩洛到列島群島, 馬貴斯群島與社會群島, 北至日本南部, 南至新加勒多尼亞。 最近發現於南非的納塔爾南部。 後期幼體有大的白色斑點, 斑點保持成魚圖案的部份, 但是變成陰暗在灰色的區域中有額外的白色小斑點。 鰭保持清澈。分散的分布與特定的棲地, 偏愛在斜坡上的大的珊瑚頂部有平穩的水流的傾向.成魚通常在 20+ 公尺深; 稚魚在潟湖淺灘或遮蔽的內灣。肉食性,體長最大35公分。
[img][/img]

(分類)鏈接 班類 第二版
http://74.53.66.118/viewthread.php?tid=1674872&extra=page%3D1&page=8
鏈接 班類 第三版
http://10.plus28.com/viewthread.php?tid=1674872&extra=page%3D1&page=12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7-12-25 02:34 編輯 ]

TOP

第一百三十二幅
學名:Cephalopholis fulva
中文名:啫喱班
地域:分佈於西大西洋: 美國南卡羅萊那州與百慕達群島到巴西南部, 包括 Atol das Rocas。身體與鰭紅色; 有黑色的線邊緣的許多小的藍色斑點散佈在身體上; 背緣尾梗有 2個突出的黑色斑點; 在下頜的頂端上的一對黑色的斑塊.偏愛珊瑚礁與清澈的水域。 在墨西哥灣,它出現於清澈的深礁中。 (至少 45 公尺) 在百慕達群島與西印度群島,此魚種是常見於?#092;水區,但是它通常躲在洞穴或岩架下中在白天期間。 此魚種對被在 16 公分TL 時成熟而且D換雄性於大約 20 公分的雌性感到雌性先熟。 雄姓具有領域性。 主要吃小魚與甲殼動物。 可能跟隨海鰻,而且蛇鰻覓食被驚嚇的獵物。 小心的, 但是可接近的.肉食性,體長最大41公分。
[img][/img]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7-8-6 20:11 編輯 ]

TOP

第一百三十三幅
學名:Cromileptes altivelis
中文名:老鼠班,鰵魚。
地域:分佈於西太平洋: 日本南部到帛琉,關島,新加勒多尼亞與澳洲的昆士蘭南部。 東印度洋: 尼古巴群島到西澳的布魯姆。 除了似乎有效種的一個來自肯亞 以外,來自西印度洋 的報告是未證實的。 來自夏威夷的紀錄是可能以被釋放的觀賞魚為依據.通常居住於潟湖與臨海礁石而且是發現於典型的死或淤泥的區域。 也珊瑚礁的周圍與在潮池中發現。 成長非常慢。 捕食小魚與甲殼動物。 人工產卵是由 Tang 等人完成。 卵是有浮力的地方,0.80-0.83 mm 直徑具有一個小油滴。 稚魚是因為通常而捕捉的水族貿易雖然成魚被利用作為一個食用魚.在香港活魚販售。
[img][/img]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7-8-6 20:12 編輯 ]

TOP

第一百三十四幅
學名:Cephalopholis argus
中文名:珍珠班
地域:分佈於印度-太平洋: 紅海到南非的德爾班與向東至法屬玻里尼西亞與皮特凱恩島群, 北至琉球與小笠原群島, 南至澳洲北部與羅得豪島。 可能是與 黃背青九棘鱸〔Cephalopholis cyanostigma〕 互相混淆。 深褐色的顏色, 有小的黑邊假眼斑; 在身體的後面部份上的 5-6 灰白的橫帶; 在胸上的大灰白的區域; 胸鰭的末梢部部份有時褐紅色的褐色; 在背鰭棘的頂端的三角形的薄膜金橘色的顏色。一個通常普遍種發現於多種珊瑚棲地從潮池到深度至少 40 公尺了; 偏愛這 1 到 10個公尺礁區。 稚魚偏愛水淺且有遮蔽的珊瑚叢。主要吃魚 (75-95%) 與少部分的甲殼動物。 在紅海,它吃清晨與午後接近傍晚; 但是在馬達加斯加,它出現更在晚上覓食。肉食性,體長最大60公分。
[img][/img]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7-8-6 20:13 編輯 ]

TOP

第一百三十五幅
學名:Cephalopholis miniata
中文名:東星班
地域:分佈於印度-太平洋: 紅海到南非的德爾班與向東至列島群島; 在印度洋與中西太平洋中包括大多數的島嶼。 波斯灣與阿曼灣沒有出現。 被誤鑑成來自留尼旺島的 黃背青九棘鱸〔Cephalopholis cyanostigma〕 了。 紅色的有大的, 均勻地在頭部,身體與鰭上空間藍色的斑點。棲息於珊瑚礁的清澈水域; 更時常發現於了裸露的而不是有掩蔽的礁區.吃魚 與甲殼動物。 它形成包含一個優勢的雄魚與 2 到 12個雌性的一雄多雌一起生活的群。 這些群佔領被一個母魚細分成第二的領土而且防護的達到 457 平方公尺的領土。普通地常見.肉食性,體長最大51公分。
[img][/img]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7-8-6 20:14 編輯 ]

TOP

第一百三十六幅
學名:Calloplesiops altivelis
中文名:慧星班,七夕鬥鱼
地域:分佈於印度-太平洋: 紅海而且東非到東加與列島群島。頭部與身體深褐色的有小藍灰色斑點; 垂直的與腹鰭深色的橘褐色, 有許多小的藍色斑點; 在最後 3個背鰭鰭條的基底上面的藍色有環的黑色眼狀斑; 在上尾部鰭條的基底的黃斑; 胸鰭鰭條鮮黃色的, 鰭薄膜透明.發現於*近礁了, 與在洞穴中與裂隙沿著海峭壁.夜行的, 藏在岩架下與在洞中白天.它的假眼實際上是背鰭眼狀斑使掠食者困惑因為它擺出魚的一個被反轉的影像。 當危險時, 它將把它的頭插入一個洞內而且暴露擬態海鰻的頭的它的尾巴末端. 肉食性,體長最大20公分。
[img][/img]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7-8-6 20:14 編輯 ]

TOP

第一百三十七幅
學名:Labracinus cyclophthalmus
中文名:紅娘仔班,准雀班
地域:分佈於西太平洋: 廣泛地分佈在從日本南部的印度-馬來列島各處南至澳洲西北大陸棚, 而且東至新愛爾蘭,巴布亞新幾內亞。下唇不間斷的在瘉合處。 犛骨齒相當大的, 排列成一個鋸齒形。 尾鰭圓的; 上半部用 5- 6個前流的鰭條與 9個主要的鰭條。 側線有前背部數列 43- 62(通常 48- 62) 管狀的鱗片從鰓裂 , 與一個肉梗的成列 12- 延伸 14(通常 18- 22) 管狀的鱗片。 背鰭與臀鰭有明顯的鱗鞘。發現於*近珊瑚或者?#092;水礁區 的岩石的庇護所了, 有中等的湧浪或者水流在哪裡形成性別混合的分散魚群。 到處移動活動經過溝槽與通道。吃小魚。時常進入水族館魚貿易, 而且已經被馴養繁殖。 肉食性,體長最大22公分。
[img][/img]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7-8-6 20:15 編輯 ]

TOP

第一百三十八幅
學名:Variola louti
中文名:朱鱠班
地域:分佈於印度-太平洋: 紅海到南非, 向東至皮特凱恩群島, 北至日本南部, 南至澳洲新南威爾斯。 不出現在波斯灣也不在夏威夷。稚魚明顯的特徵是在吻部上的白色線。通常在清澈的水域中見到在深度在 15 公尺之下, 而且偏愛島與外海礁石而不是大陸的海岸。 主要吃魚, 而且捕食螃蟹, 蝦與口足目甲殼類。肉食性。體長最大83公分。
[img][/img]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7-8-6 20:16 編輯 ]

TOP

第一百三十九幅
學名:Epinephelus dermatolepis
中文名:班馬紋班
地域:分佈於東太平洋: 美國的南加州到祕魯,包括雷維拉吉哥多島與加拉巴哥群島,可可島,克利珀頓島。一個日行性掠食者捕食小型底棲的魚與偶然地吃甲殼動物。 時常它使用草食性魚類作為一個移動的掩飾為了吃善於隱藏的動物相擾亂的這些吃草動物; 它也會跟隨覓食海鰻捕捉來自他們的藏身處的被驚嚇的魚。 小的稚魚曾經見到在深色海膽, Centrostephanus coronatus 的長棘之中藏。 雜食性,體長最大100公分。
圖一公鱼。
圖二母鱼。
圖三幼魚。
[img][/img]
[img][/img]
[img][/img]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7-8-7 22:20 編輯 ]

TOP

第一百四十幅
學名:Epinephelus Ianceolatus
中文名:龍膽石班
地域:分佈於印度-太平洋: 紅海到南非奧歌亞灣與向東至夏威夷與皮特凱恩群島, 北至日本南部, 南至澳洲。 不存在於波斯灣正在困惑。大從前面到背面的個體體型增大的背鰭棘。 它是所有珊瑚礁住處硬骨魚類的最大的。最大的硬骨魚發現於珊瑚礁了。常見於淺水域。 發現於洞穴或殘骸了; 也在河口。 個體超過一公尺長曾經從海岸與在港灣中捕捉。 稚魚躲躲藏藏的在礁而且很少地見到. 吃棘龍蝦,魚,包括小的鯊魚與鰩 , 與幼年的海龜與甲殼動物。 在南非河口, 主要的獵物項目是泥螃蟹, Scylla serrata. 致命的攻擊人類的未被證實報告。 幾乎在很重地魚的區域中消除。 在香港活魚販售。大的個體可能具有熱帶海魚毒.肉食性,體長最大270公分。
[img][/img]
[img][/img]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7-8-7 22:24 編輯 ]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leihuang 於 2007-3-9 13:23 發表
大开眼界,谢谢.期盼能看到介绍珊瑚的这方面的资料.
多謝觀賞,珊瑚有時間一定會介紹。

TOP

第一百四十一幅
山羊科
學名:Parupeneus indicus
中文名:黃点羊
地域:分佈於印度-太平洋: 東非到美屬薩摩亞與東加, 北至菲律賓與小笠原群島, 南至新加勒多尼亞。在側邊與黑色的肉梗斑點上的大的黃斑.棲息於水淺的沙地或海岸的與潟湖內部礁的淤泥區域。各別地或成群生存。大的成魚通常在深度中等之處到大約 30 公尺。 吃底棲的無脊椎動物。肉食性,體長最大45公分。
[img][/img]

(分類)鏈接 山羊科 第二版
http://74.53.66.118/viewthread.php?tid=1674872&extra=page%3D1&page=8
鏈接 山羊科 第三版
http://10.plus28.com/viewthread.php?tid=1674872&extra=page%3D1&page=12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8-1-6 02:33 編輯 ]

TOP

第一百四十二幅
學名:Parupeneus barberinoides
中文名:秋姑
地域:分佈於西太平洋: 模里西斯與菲律賓到美屬薩摩亞西部, 北至琉球群島, 南至新加勒多尼亞與東加; 帛琉,加羅林群島與密克羅尼西亞的馬紹爾群島。棲息於混合的沙子,碎石與海草覆蓋的底部。 有遮蔽的水域例如海灣或潟湖的通常發現於珊瑚礁的鄰近區域。 主要捕食蠕蟲,甲殼動物,海星與小的軟體動物與心形海膽。 肉食性,體長最大30公分。
[img][/img]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7-8-7 22:28 編輯 ]

TOP

第一百四十三幅
學名:Parupeneus multifasciatus
中文名:老爺羊
地域:分佈於太平洋: 東印度洋的聖誕島到夏威夷群島,列島群島,馬貴斯群島與 Tuamoto 島, 北至日本南部, 南至羅得豪島與拉帕群島。在身體的後面的部份上的黑色間斷條紋眼睛後面與大的黑色而灰白的斑紋, 形成一個略微條紋.這個偶然群游性種發生在沙子區塊以及來自礁石平臺與潟湖淺灘的碎石,堅硬的石灰石或珊瑚底部。 主要吃小的螃蟹與蝦在白天期間, 也底棲的魚卵,軟體動物與有孔蟲。肉食性,體長最大35公分。
[img][/img]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7-8-7 22:29 編輯 ]

TOP

第一百四十四幅
學名:Parupeneus chrysonemus
中文名:衫羊
地域:分佈於中太平洋東部: 夏威夷。習性不祥。肉食性,體長最大20公分。
[img][/img]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7-8-7 22:31 編輯 ]

TOP

第一百四十五幅
學名:Parupeneus barberinus
中文名:大絛真秋姑
地域:分佈於印度-太平洋: 東非南至南非 與向東至列島群島,馬貴斯群島與 Tuamoto 島, 北至日本南部, 南至澳洲。黑色的斑紋從眼睛後面與眼睛大小黑色的肉梗斑點。 在黑色者上面的黃色長條, 最明顯的幼年時。Parupeneus 的最豐富種之一. 棲息於大的沙子區塊以及礁石平臺的沙子與碎石區 , 與潟湖與臨海礁石到深度大約 100 公尺。 獵食棲息於砂中的無脊椎動物例如多毛類的蠕蟲與甲殼動物。 來自帛琉與加羅林群島東部的個體時常有一個黃色的條紋延伸到眼後面的緊接在寬的黑色條紋上。成魚獨居性或形成小群魚群。 稚魚通常形成小群魚群, 時常在稀疏的海草棲息地混和著其他的種。肉食性,體長最大60公分。
[img][/img]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7-8-7 22:32 編輯 ]

TOP

第一百四十六幅
學名:Parupeneus macronema
中文名:黑草
地域: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 延伸的紅海到南非的索德瓦納灣東至印尼與菲律賓。黑色的斑紋從眼睛後面與大於眼睛大小黑色的肉梗斑點。 灰白的區域在第二背鰭鰭的黑色斑紋與暗色的基部斑紋的末端把它與相似的 P. barberinus 區別開來。棲息於潟湖與臨海礁石到超過 25 公尺。 棲息於沙或雜草叢生的底部了。 通常單獨的被看到但是時常在附近的一些個體。肉食性,體長最大40公分。
[img][/img]

[ 本帖最後由 cks03128 於 2007-8-7 22:34 編輯 ]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