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其他] 細菌性人畜共通傳染病

細菌性人畜共通傳染病

人畜共通傳染病共分四大類:
已經有人分享 四. 寄生蟲性人畜共通傳染病
所以我只會分次介紹 一 二 三 類
這次我先介紹 細菌性人畜共通傳染病

一. 病毒性人畜共通傳染病
二. 立克次體及披衣菌之人畜共通傳染病
四. 寄生蟲性人畜共通傳染病
三. 細菌性人畜共通傳染病
結核病        
布氏桿菌症        
沙氏桿菌症        
炭疽
豬丹毒        
志賀桿菌症        
彎曲菌症        
鉤端螺旋體症
巴氏桿菌症        
李斯特菌症        
弧菌症        
馬鼻疽
鼠疫        
土拉倫斯病        
萊姆病         
皮膚真菌症




細菌性人畜共通傳染病
土拉倫斯病Tularaemia
1.症狀:
本病可感染哺乳類、鳥類、爬蟲類、魚類、嚙齒類及人。在家兔引起兔熱病。家畜中主要宿主為綿羊。本病藉空氣、直接接觸污染毛皮、食入污染食物或昆蟲叮咬感傳播。壁虱是常見的感染源。動物感染呈高熱、僵硬、咳嗽、下痢、敗血。人在接觸患處腫脹潰瘍,繼而引起發熱,全身敗血。

2.預防:
為減少壁虱感染及不當接觸。有疫苗可用。
獸醫、 皮毛加工人員及研究人員應小心處理疑似動物。


結核病 Tuberculosis
1.症狀:
古老的消耗性疾病。動物感染輕症者,不見症狀。重症則乾 咳、氣管及鼻腔有多量分泌物、貧血及消瘦。人類最常見的肺結核型式是反映在肺呼吸系統,特徵是咳嗽,產生痰液,和最後吐血(hemoptysis)。發展至主要的損害症狀或繼發性皮下結核菌素反應之潛伏期為4到12週。之後,在下一個一年兩至進行性肺部或肺外疾病的風險達到最高峰,但潛伏感染的再度發病則可持續終生。此病的肺外型感染部位可包括任何組織或器官系統以及由於此病原的血源性傳播而會產生局部淋巴腺炎,結核病性腦脊髓膜炎,和心囊炎病,胸膜,骨骼,腸子,腹膜,腎臟及皮膚等包含多重器官之散播性(粟粒狀的)感染。此病進展之全身性症候如體重下降,疲勞,乏力無力,發燒,寒冷發抖,以及惡病質 (cachexia)。

2.預防:
牛型結核病經攝食未滅菌的污染生乳及肉製品引起。 飼養鹿 隻、野生動物、寵物及猿猴亦可能成為感染源。勿食生肉及生乳。加強檢查及摘除陽性牛。

3.處理:
動物不做治療,陽性一律撲殺。
人類和靈長類結核病的診斷主要依賴皮內(intradermal)結核菌素試驗的使用,胸部放射線攝影術(X光片),與痰液桿菌抗酸性染色等方法診斷。
可由體液或活體生檢分離病原以及以生物醫學技術或DNA探針等鑑識來確診。
寵物可送醫做檢查及治療。

附疾病管制局卡介苗介紹:
目前在國內使用乾燥活性減毒卡介苗來預防結核病,一般在結核病病例較多 的國家,主張新生兒在還沒受到感染時接種卡介苗,以便產生對結核病的抵抗力,並可避免造成結核性腦膜炎等嚴重症狀,一般對初期症候的預防效果可達85%以上,有些調查報告發現它的保護效果可長達數年之久。

什麼情況不宜接種卡介苗
1.發燒。
2.患有嚴重急性症狀及免疫功能不全者。
3.出生時伴有其他嚴重之先天性疾病
4.新生兒體重低於2,500公克時。
5.可疑之結核病患,勿直接接種卡介苗,應先做結核菌素測驗。
6.嚴重濕疹。

接種卡介苗後之反應及注意事項
接種後7-14天在接種部位有紅色小結節。
紅色小結節逐漸長大,微有痛癢,4-6週可變成膿泡或潰瘍,
不可擠壓或包紮,只要保持清潔,用無菌紗布或棉球擦拭即可。
經2-3月潰瘍自然癒合,有時同側腋窩淋巴腺會腫大,可請醫師檢查。
如果接種部位腫脹厲害有感染情形時,則請醫師檢查。

豬丹毒 Swine Erysipelas
1.症狀:
動物引起急性敗血或慢性皮膚炎、關節炎及心內膜炎。本病(廣存於魚類、甲殼類及家畜) 感染人類引起類丹毒,病灶主見於皮膚。

2.預防:
人類主要經由皮膚傷口引起,多半經由刺傷,尤其在處理魚體時,應避免傷口感染。目前豬有疫苗可預防。

3.處理:
本病可以青黴素治療。

巴氏桿菌症 Pasteurelosis
1.症狀:
本病菌 (Pasteurella multocida) 感染人類主要透過犬、 貓咬抓之創傷造成。 若人類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時,亦會由吸入感染。犬、貓本身為不顯性感染 。家畜以肺炎為主。人類以局部化膿,呼吸道感染,骨髓炎為主。

2.預防:
保定及檢查時應注意。動物目前有疫苗可用。

3.處理:
找出感染源加以治療。


鼠疫 Yersinia pestis Infection
1.症狀:
本病又名黑死病,是有史以來最具屠殺性的傳染病。感染嚙齒類。主要藉由叮咬過罹病鼠類的鼠蚤在鼠間傳播。可經由帶菌鼠蚤叮咬、直接吸入該菌、由創口導入該菌感染人類。犬及貓等肉食動物可被意外感染。人引起腺鼠疫、肺鼠疫、敗血性鼠疫,造成全身性出血敗血。人類鼠疫有兩種,地方型(淋巴腺紅腫)和敗血型。於淋巴腺型鼠疫,病人發燒和淋巴結變大,腫脹,發炎,和柔軟,以及會化膿。淋巴腺型會因病原播散到器官到身體不同部位,包括肺和腦脊髓膜而進展成敗血型鼠疫。繼發性肺炎鼠疫的發生則是特別的重要;因為空氣飛沫小滴會是肺炎性或咽喉性鼠疫感染主要的來源,產生潛在流行病。

2.預防:
殺鼠及滅蚤 。注重環境衛生。醫事人員可服抗生素預防。大多數人類病例是由感染跳蚤叮咬或接觸感染囓齒類所致。與非嚙齒類相關之人類鼠疫感染,是由於咬傷或抓傷,處理感染動物(特別是罹患肺炎的貓),食入感染的組織,和接觸感染組織等所導致。非嚙齒類種類可作為跳蚤從染囓齒類進入實驗室的傳播者( Fox and others 1984 )。

3.處理:
找出感染源加以撲滅。有藥物可治療。許多測試用來作為鼠疫的早期快速診斷,包括臨床檢體直接以顯微鏡檢查,組織檢體之螢光免疫抗體試驗(FA),及以抗原捕捉酵素連結吸附試驗(antigen-capture ELISA)。以培養病原鑑定或以一個或四個因子改變抗體力價等來作疾病的確診(Benenson 1995b)。在實驗動物設施中之預防措施應圍繞在野生囓齒類的控制和檢疫,檢查,和引進具潛在感染動物之體表寄生蟲的治療。那些防治措施需要不斷地應用在有機會接觸到感染鼠疫動物及其跳蚤之戶外飼養的動物。有疫苗提供高感染風險範圍的工作人員使用,但只有短暫的免疫效果。(Bcnenson 1995b)。

徹底消除寵物身上之跳蚤。


布氏桿菌症 Brucelosis
1.症狀:
本病藉由感染動物的體液、組織、乳汁、排泄物、子宮分泌 物及流產胎兒,經口、呼吸道、皮膚、黏膜及交配各種途徑均可達成感染。為一高度危險的傳染病。在動物引起流產、胎盤炎、睪丸炎、關節炎及膿瘍。人引起發燒、頭痛、肌痛、惡寒、頸部淋巴節腫脹、肝炎及骨髓炎。

2.預防:
本省乳牛飼者及研究人員均有感染之記錄。從事研究宜多加注意。牧場應定時採血檢驗,陽性者進行撲殺。避免引入帶原者。大多數的人類犬布氏桿菌病之病例是由於接觸感染犬布氏桿菌隻母狗,和胎盤所致。犬布氏桿菌也會造成菌血症延長和病原會出現在感染動物的尿液中( Mumford and others 1975 )。在實驗室內於處理或準備檢體標本過程中直接接觸皮膚或黏膜會造成傳染;空氣飛沫傳染也會使本病在實驗設施中大規模的發生。本病原由門禁入口的攜帶在動物相關傳染則仍有爭議,且暴露於本病原後之血清試驗的低發生率指出本病由此方式傳染的可能性極低。照顧處理動物的人員應穿著適當的保護衣物及落實良好個人衛生以預防感染。

3.處理:
血清陽性者撲殺。
病原分離和血清學測試顯現之抗體力價上升是主要的診斷方法。
預防措施應瞄準在排除設施中感染之動物,
一旦發現感染動物則應迅速移除。
寵物應做檢查是否感染。

志賀桿菌症 Shigellosis
1.症狀:
經口感染的重要消化道疾病,人及猿類為自然宿主。雖然文獻有記載天竺鼠,其他嚙齒類動物及狗會傳染此人畜共通傳染病病原,在動物設施中靈長類是志賀菌唯一重要的保毒動物( Fox and others 1984 ; Richter and others 1984 )。靈長類能保有數種對人類有病原性之志賀菌(Shigella spp),包括S. flexneri,S. sonnei,和赤痢志賀 菌(S. dysenteriae)。本病原在靈長類會產生下痢與在人類所見的類似於。靈長類感染的發生是與其他感染靈長類接觸的結果,包括人類,或污染的食物,水源,或病媒。志賀菌病的特徵是急性下痢伴隨發燒,噁心和有時候嘔吐,裡急後重(tenesmus),抽筋痙攣,和毒血症(Benenson 1995b)。與在沙門氏桿菌所發現不同的是,菌血狀非常少見。通常是含血液,黏液,和膿之水樣下痢,且有可能危及年長患者生命,衰弱,和營養不良等。所有年齡層皆可感染,但健康成年動物感染則可成為無徵狀的感染。

2.預防:
志賀菌病是直接或間接由食物口腔途徑傳染。志賀菌種類是非常具有感染性,只需要10-100個病原便可產生感染。藉由帶原者的排泄物污染食品及飲水傳染。預防應注意飲水食物消毒及環境衛生。要特別注意檢疫下痢猿猴。病理檢查下痢猿猴時,需特別留意。工作人員也應依賴使用保護衣服,個人衛生,與衛生措施以預防本病的傳染。

3.處理:
定期使用微生物方法分離和鑑別志賀菌。
在實驗動物設施中志賀菌的預防應以帶原者或靈長類的保毒者狀況作鑑定及治療( Fox and Lipman 1991 )。


李斯特菌症 Listeriosis
1.症狀:
本病藉由接觸感染動物及其污染的環境或食品傳播。 經口及 呼吸道感染人類。在動物及人均會引起腦炎、腦膜炎、敗血症與流產。

2.預防:
避免與患畜接觸。最近食品媒介之感染途徑甚受重視,因爆發人類食用遭污染的乳酪、豬肉醬、豬舌罐頭的死亡病例。然而由於本菌廣存自然界,多數病例,人類感染途徑仍不明,尚無較好預防方法。平時應加強食品衛生管理,避免飲用生乳,生吃肉類、魚類;均應煮熟才能食用。處理魚肉後砧板廚具均應洗濯乾淨。

3.處理:
加強家畜衛生管理,摘除感染源。


沙氏桿菌症 Salmonellosis
1.症狀:
本病藉污染畜產品而經口傳染。可感染各種溫血及冷血動物。動物以發熱及下痢為主。人為發燒、嘔吐、水樣下痢,重者可見黏液血便。沙門桿菌屬之腸炎性感染分布遍及全世界之人類和動物之中。在實驗動物種類中,許多來源之囓齒類是為無沙門桿菌屬感染,那是因為成功應用隔離操作剖腹技術以及加上嚴厲的管理來消除並防止動物再度受病原污染。飼料的滅菌有助於實驗動物之沙門氏菌的控制。然而,儘管努力排除實驗動物族群之沙門氏菌,經由污染之飼料,其他環境污染來源,使得沙門桿菌屬帶原者繼續傳播病原以及成為其他動和動物飼養管理人員之感染源。近來的調查結果顯示在隨機動物來源的採樣,狗和貓感染盛行率剩下大約 10%(Fox and Lipman 1991)。沙氏桿菌在進口的靈長類的感染則繼續時常有記錄(Tribe and Fleming 1983)。沙門氏菌感染幾乎到處存在爬蟲類之中;於1970年代,烏龜(甲魚)感染沙氏桿菌是一個主要公共衛生的考量問題,最後是經由限制買賣活烏龜(甲魚)卵或殼長10.2公分活的烏龜(甲魚)限用於研究機構科學或教育用途使用等措施控制了沙門氏菌之蔓延。鳥類來源常是人類食因性沙門氏菌症的原因且鳥類應被視為實驗動物設施中人畜共通傳染病可能傳播的來源。沙門桿菌屬感染產生急性發燒熱病腸炎(enterocolitis);敗血病和局部感染產生繼發性併發症( Benenson 1995b ; Hook 1990 )。局部感染可發生在身體的任何組織中,因此本病會顯現不同症狀。許多宿主因子與本病的惡化有關,包含幼兒,老年,愛滋病,組織新生 (neoplasia),免疫抑制(immunosuppressive)療法或其他衰弱狀況,胃酸缺乏,胃腸外科手術,或先前或目前廣效性抗生素治療等因子皆會使得沙門氏菌症狀惡化。

2.預防:
原則以消除帶菌者, 杜絕本菌污染食品、阻斷食用肉蛋的 污染途徑。工作人員應依賴保護性衣物的使用以及個人衛生,與衛生措施等來防止本病的傳染。

3.處理:
找出並消除病源。徹底處理畜牧糞尿廢水。提高畜舍的衛生管理。經常以標準微生物技術分離病原來進行感染的診斷。相同病原的共同分離是以適當的分子生物學和分子傳染病學來決定,以用來確認可疑動物是否為人畜共通傳染病的傳播來源。若可能的話,於實驗動物設施中使用已確認非沙門氏菌保毒動物,和個別動物進行微生物篩選或對動物族群進行沙門氏菌的檢體抽樣,以及分離病原和消除帶原動物等有助於從實驗動物設施中排除病原。使用抗生素治療沙門氏桿菌感染動物作為實驗動物設施中控制病原之手段可能不是很有效益的;因為抗生素治療會延長傳染週期(Benenson 1995b3)。


彎曲菌症 Campylobacteriosis
1.症狀:
本病引起動物流產及下痢 。 C. fetus 引起牛羊流產, 人的感 染例不多。C. jejuni 則會引起犬、貓、牛、猴下痢 。主要經口感染,會造成人類下痢血便。彎曲桿菌屬(genus Campylobacter)的病原是近年人類和動物腹瀉下痢主要的原因,且極多病例也提及是由寵物和實驗動物所傳染此人畜共通傳染病。在狗,貓,靈長類,和群飼動物的盛行率研究結果顯示幼小的動物容易感染和保毒;幼小動物通常是人畜共通傳染病傳播之傳染源。彎曲桿菌會產生急性胃腸病症,大多數的病例為短暫的。彎曲桿菌腸炎臨床症狀包括水樣下痢腹瀉,有時伴隨黏液,血液,和白血球;腹部疼痛;發燒和噁心和嘔吐。一般本病感染可以用特定的抑菌療法治癒。本病少見的併發症包括類傷寒徵候群,反應性關節炎,肝炎,間質性腎炎,溶血性尿毒症候群,發燒全身痙攣,腦脊髓膜炎,與GUILLAIN-BARRE徵候群 (Benenson 1995b,Blaser 1990)。

2.預防:
檢查時應注意。本菌在低溫可長存,對冷藏食物之調理,煮熟 為宜。犬貓隻接觸後亦應例行洗手。工作人員應依賴保護衣服的使用以及個人衛生與衛生措施來預防本病的傳染。

3.處理:
通常用病原體分離來診斷彎曲桿菌感染。雖然治療感染腸炎彎曲桿菌動物可有效控制本病感染,但是意圖排除無症狀動物帶原狀況則較無效益。


弧菌症 Vibriosis
1.症狀:
本病藉由污染飲水食物或經傷口傳播。 霍亂及腸炎弧菌等常 存於水產動物,易引起致命性下痢、創傷性潰瘍及食物中毒。本省有生食甲魚感染霍亂弧菌的病例

2.預防:
加強檢疫,避免生食生飲,避免於污染水源戲水, 接受疫苗 注射。

3.處理:
追查感染源加以撲滅。加強環境衛生,飲水消毒,避免食物受 到污染。隔離患者,消毒排泄物。做好污水處理


皮膚真菌症(皮膚絲菌症)
1.症狀:
皮膚真菌症的症狀會因真菌種類不同而有所不同。真菌在人與動物身上相互感染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1)犬小胞子菌。(2)念珠菌。(3)Artermaria屬:蟲呈環狀爬行擴散的病變,為其特徵。(4)猩紅白癬蟲:對於人類的感染力頗高,是造成香港腳的原因。(5)毛瘡白癬菌。(6)石膏狀小胞子菌。(7)隱球菌症。犬感染真菌症狀為一般皮膚病所有的症狀,小貓會出現不規則的脫毛症狀,迅速擴散。人則在手臂、足、頸部、頭部等較容易因直接接觸感染皮膚真菌症的犬貓而受到感染,會出現類似動物的真菌特有的環狀隆起之皮膚症狀。

2.預防:
飼養動物時,要隨時保持動物身體的清潔,
如發現有皮膚異常或劇烈搔癢等狀況,
應及早接受獸醫的診斷與治療。尤其在濕氣較多的梅雨期,更要注意。


馬鼻疽Glanders
1.症狀:
本病藉罹病動物皮膚及鼻腔滲出液污染的飲水及食物散播。經 口、傷口或吸入感染。 馬、驢、騾為主要宿主,引起皮膚淋巴管的潰瘍性結節,出血結節性肺炎。其他肉食動物及人為意外感染宿主。人感染會發熱,在患部引起腫痛、潰瘍,淋巴腺腫大,口鼻腔潰瘍,死亡。

2.預防:
獸醫、蹄鐵匠、飼馬者及研究人員為高危險群。無疫苗可用。

3.處理:
罹病及陽性動物應加以撲殺焚毀,
深埋或焚毀污染墊料及飼料,徹底消毒畜舍及器械。有藥物可治療。

鉤端螺旋體症 Leptospirosis
1.症狀:本病感染源為鼠類、 囓齒動物、 家畜及野生動物。 動物感染引起貧血、腎炎、黃疸、血紅素尿及流產。 不顯性感染的動物 (如鼠)及耐過家畜會經尿液持續性排毒。 感染途徑為經皮膚、 黏膜及傷口侵入。本省曾有販售豬肉業者感染病例。人類的臨床顯現差異性極大,從不顯性感染到劇烈的系統性病症(Benenson 1995b)。常見的特色有突發性發燒,頭痛,寒冷,肌肉疼痛,和結膜腫脹。本病其他症狀有睪丸炎,發疹,皮膚和黏膜出血,溶血性貧血,肝腎衰竭與黃疸,腦炎致精神錯亂,和肺炎。

2.預防:
鉤端螺旋體存於保毒動物的尿液中,而感染動物經常顯現無症狀且會在腎小管帶原達數年之久。小鼠感L. bollum可終生保毒(Fox and others 1984)。經由皮創和黏膜傳染常是因為直接接觸到尿液或感染動物的組織。吸入感染空氣噴霧飛沫也是有效傳播的方式。檢查時應注意,犬及從事研究本病人員可以疫苗預防。其他家畜並不以疫苗預防。

3.處理:
疫區應撲滅鼠類感染源,工作人員勿赤手赤足接觸水源。
陽性家畜應予撲殺。
一般犬綜合疫苗,皆有包括預防之。


炭疽 Anthrax
1.症狀:
古老的草食動物疾病。動物呈甚急性敗血死亡,不見症狀, 死後呈七孔流血,屍僵不完全現象。急性型於死前48小時呈不安、發熱厭食、黏膜沖出血、舌頭水腫。人類接觸體液、毛皮、骨粉會感染。經皮膚、口、吸入途徑均可感染成立。人症狀可分皮膚、肺及腸炭疽三型。

2.預防:
做好疫區進口檢疫工作。還有拆閱信件要小心。發現可疑病例 應立即向獸醫人員及家畜疾病防治機關報告。目前動物及人類皆有疫苗可預防。

3.處理:
採檢體時,切口宜小。可疑病畜應進行抹片檢查,血液培養 基培養及動物接種。病畜應焚燬或深埋,畜場應禁止異動,緊急檢測抗體,預防注射。鑑於芽胞抗性強, 患畜排泄物、使用過器具及解剖器械應特別消毒 。有抗生素可治療。

萊姆病 Lymedisease
1.症狀:
經壁蝨媒介,多發於哺乳動物,包括人、狗、貓、馬。1997年7月及9月,台灣衛生署發佈了二例人的萊姆病例。目前全台民眾篩檢血清抗體陽性反應盛行率已高達4.6%。狗感染的病症包括關節炎,突然的劇痛及跛行,發燒,昏睡,食慾不振及抑鬱,甚至侵害心、腦及腎功能。人類感染嚴重時亦可能致命。

2.預防:
施打疫苗及杜絕壁蝨。

3.處理:
一些廣效性的抗生素証實對疾病的早期治療有效,也有試劑可做篩檢。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