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12
發新話題
打印

[其他] 民國軍閥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民國軍閥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民國軍閥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中國近代自袁世凱從孫中山手裡接過臨時大總統的印信,到蔣介石領著國民革命軍打到南京建立國民政府,這十幾年被稱為北洋軍閥時代。北洋軍閥以及這個軍閥時代,在中國歷史上已經被妖魔化了,否則由五四運動所開啟的新一輪改朝換代就無法成立。

但,事實絕非如此。現在,讓我們重新審視一下那個時代吧。

一  軍閥是愛國的,從未認賊做父並“一面倒”向外寇

  袁世凱被官史罵為頭號“賣國賊”,主要罪狀是簽了“21條”,但這個說法本身就成問題。“21條”是日本拋出的,袁一開始就堅決反對,竭力推拖,並積極鼓動國際社會進行調停。袁在第一時間就把消息捅給英,美等國駐華使館,同時還不顧日人的威脅和阻撓,故意把消息“洩露”給中國記者。在中國社會強大的輿論壓力下,日本人陷入被動。在談判桌上,袁世凱也當仁不讓,對原則性的“第五號”條款堅持不答應,對其他條款也竭力抵制,不惜數次中斷會議。由於西方各國袖手旁觀,在日本“最後通牒”的逼迫下,在日本以出兵為要挾下,袁世凱最後不得以簽訂了條約,但實際內容已遠遠不足21條。事實上,袁世凱不僅不是親日派,而是與日本不共戴天的仇人。甲午戰爭前,就是他在朝鮮跟日本人打了兩仗,而且都沒吃虧,還佔了上風。二十一條“簽訂後,袁世凱痛哭失聲,讓全體官員和國民臥薪嘗膽,誓與日本“十年後見。有趣的是,梁啟超,蔡鍔等發動倒袁的”護國運動,卻得到日本的支持。日本本是一個君主立憲國家,他們為什麼反對中國也實驗君主立憲,那只有天知道了。袁世凱臨終時,說的那句自己一死實“為日本去一大敵”,令人深思。看來,正因為袁世凱不甘做日本人的走狗,日本人才決定倒袁。

  直系大將吳佩孚也非常愛國。他對皖系伸手接受日本人的援助很是看不上,直皖戰爭前他通電痛罵段祺瑞:佩孚等束發受書,嘗聞大義,誓不與石敬瑭,張邦昌,劉豫,吳三桂共戴一天。吳兵敗後,依附四川楊森。日人找到他,承諾貸款百萬,贈槍十萬支,幫他東山再起。吳卻回答說:我曾有槍何止十萬,有錢何止百萬,尚且一敗塗地,可見成敗之機不在此處。若我果舉外債,果引外援,何必今日。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中國人的事應該由中國自己解決,盛意所不敢承。九一八事變後,吳佩孚曾到北京怒責張學良:“為何不打?張說:”實力不足,打不過。吳說:“現在我來了,實力就足了!軍人最大的實力,便是一個死字!”官方史者將吳定為“英美派,其實吳平生抱”三不主義“ - - “不住租界”,“不借外債”,“不托庇外人”至死不變。即沒當過親英美派,更沒一面倒向日本或蘇聯。

  直系將領,天津人曹錕,儘管總統是以賄選而成,但他在愛國問題上卻從不含糊。1937年華北淪陷後,日本土肥原賢二想拉攏他成立傀儡政府。曹錕堅拒,而且怒了:我就是天天喝粥,也不會給小鬼子做事!當台兒莊大捷的消息傳來,他興高采烈,連說:我就不信,中國還打不過小日本!但隨著戰事不利,曹錕鬱鬱而逝。

  1928年在北伐軍的進攻下,張作霖節節敗退。日本大使趁機威脅張簽訂“中日合資修築吉會鐵路合同”,並承諾可以幫助其阻止北伐軍過黃河。張一聽之後氣炸了,當即將手中的翡翠嘴旱煙袋摔斷,大罵:我這臭皮囊就是不要了,也不能做這件叫我子子孫孫抬不起頭來的事。說完即趕走日本大使。隨即張遇害。臨死前,張對夫人說:“我受傷太重了,恐怕不行啦!快告訴小六子(張學良)以國家為重,好好幹吧!我這臭皮囊不算什麼,叫小六子快回奉天。

  上面說的是北派軍閥,其實大多數南派軍閥也很愛國。陳炯明被廣州國民政府打敗後,蟄居香港,廉潔自持,不蓄私財,生活非常窘迫。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想拉他出山,他卻反過來要求日人歸還東三省。日人贈他8萬元支票,他則在支票上打叉退還。1933年,他在貧病中死於香港。

二  軍閥是愛民的,普遍具有高尚的政治理念

  先說大的。北洋軍閥無不遵從近代以來的歷史發展方向,鼓勵,扶植,獎掖和保護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得到迅猛發展,出現了少有的黃金時代。

  再說小的,各路軍閥無不知愛民。1926年,北京爆發了鎮壓請願群眾的三一八慘案,命令並不是執政段祺瑞下的。當他驚聞噩耗,立即趕到現場長跪不起,並做出“終身食素”的決定作為對自己的懲罰。後來他一生果然信守這一諾言。1936年夏天,他因貪吃西瓜導致腹瀉,從此病痛不斷。醫生建議他開葷以增強體質,他卻說:人可死,葷絕不可開!於是不治而死。

  孫傳芳雖然被國民政府罵為“殘暴”,但他治理的南方五省卻一片昇平。他裁減賦稅,善待農人,頗得時人愛戴。他還重用丁文江等學者,委以建設大上海的重任。後來鄉紳主動進言,希望增加賦稅以助軍費,但他堅決不許。因此在他失敗後,江浙老百姓無不感傷。

  再說吳佩孚。他做官幾十年,統治過幾省地盤,帶領過幾十萬軍隊,卻沒有絲毫私人積蓄,更沒有治過田產,一貧如洗。對此,連董必武也讚歎不已。

  在民國所有大大小小的軍閥中,最高的高人其實當推閻錫山。從辛亥革命到1949年中共攻入太原,他先後在袁世凱,國民黨,中共,日本,偽軍的聯合夾擊下,在山西整整穩坐了38年,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究其原因,是他治理山西不錯,人民擁戴,無人可以厚著臉皮輕易取代他的位置。以至於在抗戰勝利後,他的餘脈傅作義部還把勢力延伸至平津河北。在閻錫山的領導下,山西之治甲中國,三十年代曾被評為全國模範省,在全中國的註冊商標中,半數以上是山西商家的。

  陳炯明雖然被國民黨視為叛徒,但他其實有著自己的政治主張和操守,他阻撓孫中山北伐並不是胡鬧。他曾信仰自由主義和無政府主義,希望中國走聯邦制的路子,認為“萬國聯邦“是進入”無國界,無種界,無人我界“的”大同世界“所必須經過的第一步。當年,年輕的毛澤東對此也曾非常推崇,也曾主張聯省自治,各省有自己的憲法。可惜,這種聲音早已被湮沒在歷史長河之中了。

三  軍閥是老實的,普遍奉公守法

  曹錕做過大總統,但是通過行賄得來的。在1923年那次選舉中,一共有480名議員事先收了他的賄賂,大致每人5000元,這些議員後來被稱作“豬仔議員” 。後來消息曝光,舉國嘩然,曹錕及其直系由盛轉衰。但正如曹錕的部下王坦所說:“花錢買總統當,比之拿槍逼人選舉的人強多了。”曹錕至少在選舉程序上嚴格遵守了“臨時約法”,也沒有採取任何暴力手段,對某些拿了錢不投票的議員也未採取報復手段。因此,他實在算不上是最壞的。而那些拿著槍桿子去奪政權的人,僅僅因為嘴裡高唱“革命”,就比賄選更能代表正義嗎?

四  軍閥是有文化的,都尊師重教

  先說大的,那就是北大了。北大是北洋軍閥時代最大的驕傲。校長蔡元培,本是軍閥們的死敵,是國民黨人,但軍閥們還是把他請來了。在軍閥的眼皮底下,北大大搖大擺地施行“兼容並包”的方針,而那時的北洋軍閥手裡卻沒有什麼真理,嘴裡也沒有什麼統一的意識形態。

  說起尊師重教,最感人的首推四川軍閥劉文輝了。1935年,40歲的劉文輝被大自己6歲的侄子劉湘逐出成都,落草雅安,出任西康建省委員會主任,1939年被國民政府任命為西康省主席。在這樣一個荒蠻之地,在那樣一個有槍就是王的年代,劉文輝卻十分重視教育,把非常短缺的經費向教育傾斜。在一次演講中,他語重心長地對國立康定師範專科學校的學生們說:“你們這些學生,很有希望,很有前途,我們國家很需要你們,你們是我們國家的後起之秀。特別是我們這個康定,康巴地區文化素質比較差,希望你們,好好地學習,把你們的文化程度提高,把你們的知識提高,將來為這個康巴做點貢獻。“為了表示對劉文輝的響應,當時的巴安縣縣長趙國泰就曾放下繁忙的公務,親自到當地小學代課教書,當起了國語老師。他的行動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劉文輝治下的西康省,重視教育早已成為自上而下,實實在在的行動。後來,攝影師孫明經在西康省考察時發現,當地的學校校舍大都寬敞明亮,學生衣著整齊,令人耳目一新。記者還來到了義敦縣,看到一座用石頭砌起來的低矮平房,破敗不堪,由於年久失修,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不得不用樹樁支撐起來。一看牌子才知道,這便是堂堂的西康省義敦縣政府。然而,從縣長平和的臉上絲毫看不出他的抱怨和不滿。好奇的孫明經問縣長:“為什麼縣政府的房子總是不如學校?”縣長回答:“劉主席說了,如果縣政府的房子比學校好,縣長就地正法!在劉文輝的治理下,荒蠻的西康由邊地變為腹地。這就是軍閥時代的教育。

  吳佩孚是有文化的,吳對周易等古代經典頗有研究,也寫了不少專著,如:“春秋正識證釋”,“易箴”,“日食參考說”,“循分新書“等,時稱”儒帥“並不是溢美之詞。吳與康有為,章太炎都交好,並說這兩位高人死後,中國不再有文學之士了。他們倆弟子雖眾,但都沒有可以繼承事業的了。有人問章太炎的弟子魯迅怎麼樣,吳佩孚沉默半晌才說:“他是誰?沒聽說過。民國以後的書,我是不看的。“不過後來到是有人對魯迅推崇備至,而卻說康有為找不到大同的路。他自己找到了嗎?週輿博客卻認為,康聖人寫出了”大同書“卻秘不示人,比那個盲目自大的人高明了不知有幾千萬倍!

  馮玉祥本是大老粗,但酷愛學習,也非常敬重文化人。軍閥張敬堯在湖南惹了不少禍,後被湘人趕走,舊主不收,只好去投奔馮玉祥。馮玉祥叫人將他拿下,厲數其罪,然後拿出“新舊約”和“三民主義”兩部巨著說:聽說您有學問,我也不好加害於你。這樣吧,你要是能夠熟讀兩部書,我也不難為你,便放你走。兩個月後,馮玉祥前來“考試”老張還真不含糊,當場居然真的背出了不少,馮玉祥一看,說聲服了,立馬放人。

  曹錕也是個大老粗,但也推崇文化人和專家。他做大總統時,其親信想讓自己的人做駐英公使,於是對外交部長顧維鈞施壓。曹錕聞信後就把自己的親信叫來痛斥“老弟,你什麼時候開始學的外交?因為我們不懂外交,才請顧先生來作外交總長。顧先生對外交有經驗,你們憑什麼干預?顧維鈞在回憶錄裡由衷地寫道:曹錕雖然從未受過學校教育,卻是個天生的領袖。

這就是傳說中“萬惡的”北洋軍閥時代,但每每看到那些軍閥的事蹟,卻總會湧起莫名的感動。
 



感言
  歷史是為政治服務的,在成王敗寇的不變道理之下,主政者都挑對自己有利的寫,甚至為了美化自己不惜用醜化敵人來達到政治目的,現今兩岸所讀的民國史並不盡然公正客觀,充其量只能算是國民黨史與共產黨史而已,若是歷史可以還原的話可能會發現所讀的並非歷史的真相,國民黨醜化的共產黨就美化,共產黨醜化的國民黨就美化,若要知道真正的歷史真相,除非能夠超越時空回到原點,否則誰能夠做到大公無私不偏不倚的來編撰歷史?

TOP

對~不說大家不知道

小弟記得在清末時朝鮮有個 "X學之亂" (忘了),主要是小日本入侵朝鮮,清軍應朝鮮要求協防小日本,而其中一陸軍的小將領就是年輕的"袁世凱"。

協防朝鮮的失敗造成黃海海戰,國家對外的2次失敗"袁世凱"就直接參與一次,仇日的心態絕對不會比別人還弱。

如記憶有誤歡迎那位神大補充。

TOP

在朝鮮嶄露頭角

引用:
原帖由 matthew29 於 2009-10-12 18:26 發表
對~不說大家不知道

小弟記得在清末時朝鮮有個 "X學之亂" (忘了),主要是小日本入侵朝鮮,清軍應朝鮮要求協防小日本,而其中一陸軍的小將領就是年輕的"袁世凱"。

協防朝鮮的失敗造成黃海海戰,國家對外的2次失敗 ...

在朝鮮嶄露頭角

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軍亂,朝鮮高宗李熙之父興宣大院君李昰應利用軍隊譁變,成功奪權;朝鮮「事大黨」與大院君有隙,請求清廷出兵平亂,袁世凱乃跟隨吳長慶的部隊東征朝鮮半島。清軍將大院君擄至保定問罪,當年23歲年紀輕輕的袁世凱,則以「通商大臣」身份駐藩屬國朝鮮,協助朝鮮訓練新軍並控制稅務。
1884年朝鮮半島金玉均等「開化黨」人士發動甲申政變試圖推翻為「事大黨」及閔妃所把持的政權,駐朝日軍亦趁機行動欲挾制王室;朝鮮國王李熙奔赴清營求助,袁世凱指揮清軍擊退日軍,維繫清廷在朝鮮的宗主權及其他特權。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清軍海陸皆敗,袁世凱隨軍撤退天津。因袁世凱在朝鮮時期表現突出,有「知兵」之名,大學士李鴻章乃於1895年舉薦袁氏負責督練新軍。

TOP

一樣米養百樣人,在軍閥林立的時代,也各有百百種的人去當軍閥的說。個人的修養是一回事,是非功過是另外一回事。愛不愛國?有沒有文化素養?是個人修為,與他的事業和功過並不相干的說。看看老蔣的日記,其中也有不失其慈悲的人性一面,可是,那並不代表老蔣的所做所為和治國之道,就一定是如此的說了啊!妖魔化誠然是政治的宣傳,但是不可某否認的是,這些割據地方的軍閥或是曾經掌權的軍閥,必有其過與敗之處的說。不然也不會喪失民心,被人消滅掉的說了啊!

TOP

好新鮮的分享
謝謝大大的教育了

TOP

回復 1# 嘴嫌體正直 的帖子

謝謝大大熱心的分享,謝謝!!
讓小弟知道軍閥好的一面,謝謝!!

TOP

引用:
原帖由 hr1995 於 2009-10-13 13:35 發表
一樣米養百樣人,在軍閥林立的時代,也各有百百種的人去當軍閥的說。個人的修養是一回事,是非功過是另外一回事。愛不愛國?有沒有文化素養?是個人修為,與他的事業和功過並不相干的說。看看老蔣的日記,其中也有不 ...
這就是政治

不管在哪個時代

也不管是什麼樣的體制

都不會有所改變

TOP

不 知是誰寫的內容
極盡美化軍閥,可笑之至
也不想想如果不是軍閥,會有各據一方各自為王無法一統的局面?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那是因為痛恨滿人統治漢人 才挖墳的

以上這些軍閥我一無所知

我只知道陳炯明

歷史課本寫他是叛徒

但其實不是

他跟孫中山是平起平坐的一個人 只是孫中山與他理念不合

至於陳炯鳴開砲攻擊 那怎不說當時國民軍隊砲轟廣州?

歷屎課本能信 屎就能吃

TOP

每次看到這些民國初期的好文章,心中都有無限的感慨~~

[ 本帖最後由 paulxd 於 2009-10-14 22:03 編輯 ]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人本來就有好壞, 軍閥也一樣, 但是誰是好誰是壞人, 我們若以歷史課本的角度 那他們通通是壞蛋, 只有蔣介石是正統....這就是成王敗寇的道理.
小弟這幾年特別喜愛名人傳記, 曾經閱讀過宋氏三姊妹(大陸作家寫的, 不過是桃園機場買的) 裡頭提到 宋美齡為權嫁蔣介石, 宋藹齡為錢嫁孔祥熙, 唯宋慶齡為理想嫁孫文, 所以後來她留在中國為共產黨遵為國母..........事實可證, 中共的偏頗文學, 而國民黨則把 美齡, 靄齡 化為堅貞的反共鬥士 而 慶齡又隻字未提....
我之所以提這段, 主要是說, 歷史是人寫的, 必須有公正客觀的角度來看. 最近拜讀 INK 張家昀 的 華北霸王 馮玉祥, 對北洋軍閥才有不同見解, 其結尾的評語.....毀譽參半, 功過難斷!!

因為 他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 他曾是北洋軍閥, 也是國民軍, 也是首都政變的始作俑者, 也是國民黨的馮副委員長(大家都知蔣委員長), 死後卻被共產黨奉為烈士 葬於泰山, 毛澤東,周恩來為他 開追悼會.....

你說呢? 歷史是兩面刃, 好人也會作壞事, 壞人也會做好事一樣, 誰說死了就蓋棺論定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matthew29 於 2009-10-12 18:26 發表
對~不說大家不知道

小弟記得在清末時朝鮮有個 "X學之亂" (忘了),主要是小日本入侵朝鮮,清軍應朝鮮要求協防小日本,而其中一陸軍的小將領就是年輕的"袁世凱"。

協防朝鮮的失敗造成黃海海戰,國家對外的2次失敗 ...
『東』學黨亂

TOP

其實歷史沒有對錯一切事非只在心中,身為亞洲人更要了解亞洲的近代史,而不是偏頗的只看自己想看的。

日本的、韓國的、中南半島的...都有共通的歷史存在。交叉比對下才能了解真正的過去。

金玉均開化黨發動的甲申政變主要是追求國家現代化、民主化,金玉均等尋求亞州第一個現代化成功的日本幫助,只是金玉均與日本人沒想到政變帶來的結果。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TOP

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

引用:
原帖由 厚厚厚 於 2009-10-15 20:07 發表
才不是痛恨滿人才挖墳,是貪心墳墓中的寶物吧= =因為那時就算是守墳的人也拿軍閥沒辦法,整個滿清皇陵,就剩順治的沒被挖,其他都被軍閥給挖走了,好拿來買軍火和付軍費
軍閥的出身,有的賣布的,有的賣油的= =
陳琳著《為袁紹檄豫州》:「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桑梓松柏,猶宜肅恭,而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全朝流涕,士民傷悲。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發丘將軍,又名發丘天官或者發丘靈官,為後漢時期所設立,由發丘中郎將演變而成,類似於曹魏時期所設立之摸金校尉
其手段與摸金校尉幾乎完全一樣,不同之處,在於其多了一枚銅印,印上刻有「天官賜福,百無禁忌」八個字,在掘丘者手中是件不可替代的神物,據傳有此印在手,皆避。此印原型據說毀於明代永樂年間,已不復存於世。

摸金校尉是中國古代一個盜墓者的門派。據史書記載,摸金校尉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當時軍的領袖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用。摸金校尉盜墓主要依靠觀風水、辨氣象,以《易經》為宗旨,以定位古墓的穴位。摸金校尉因數盜墓門派,並未有詳細的正史記載。

TOP

歷史都是戰勝著寫的
在台灣的教育都是由國民黨寫的
所以正確性有待考證

小時後還讀國語課本裡說蔣該死看到鮭魚逆游而上...
去日本讀書時跟教官嗆聲...說甚麼3萬萬支細菌泥土代表中國人....
全都虎濫的...根本就是造神運動   該死的獨裁著!!!

TOP

引用:
原帖由 厚厚厚 於 2009-10-15 20:07 發表
才不是痛恨滿人才挖墳,是貪心墳墓中的寶物吧= =因為那時就算是守墳的人也拿軍閥沒辦法,整個滿清皇陵,就剩順治的沒被挖,其他都被軍閥給挖走了,好拿來買軍火和付軍費
軍閥的出身,有的賣布的,有的賣油的= =
奉軍 張作霖 是馬賊出身, 另一盟軍樊鍾秀是匪徒出身, 就算不缺糧餉 叫一匪徒閒著不去打搶, 可能嗎?
況且那個戰亂的年代除了軍閥以外, 盜賊蜂起, 大者盤據縣城, 小的佔領山區, 光河南就不下數十處, 軍閥也不過是以軍火要脅中央的盜賊. 共何況當時的中央是袁世凱剛過世 土崩瓦解的北洋集團, 究竟是南方孫中山的國民革命軍, 還是北方的北洋軍閥段祺瑞? 都沒有定數,..........人民有啥希望??????所以後來的共產黨才有機可乘!

TOP

既然你想當副版主
那貼出的文怎麼沒出處!!!???

一軍閥是愛國的,從未認賊做父並“一面倒”向外寇
這我沒意見。連國民黨所編輯的史書都有提到一些軍閥不與日軍合作的事跡。但是
那些跟日軍合作的軍閥又怎麼講?

二軍閥是愛民的,普遍具有高尚的政治理念
大大小小軍閥有幾個?文章中才那幾個就代表全部的中國軍閥?

三軍閥是老實的,普遍奉公守法
賄賂就賄賂,還奉公守法勒!

四軍閥是有文化的,都尊師重教
這我無話可說。就算他們是哈佛出來的那又如何?

這篇文章太失敗了

TOP

清末民初,本是如各皇朝剛結束一樣,混亂不堪
軍閥割據在中國五千年歷史上不斷上演,
本是歷史常態,真希望有公正作者,
能好好描述出輪廓,而不對與錯,
清楚的時代輪廓,讓我們自己好好省思,
感謝作者詳加描述,小弟對這民初史,又有一番瞭解。

TOP

 28 12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