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轉貼] 新手養魚用水

新手養魚用水

對新手養魚而言,水質管理是一門枯燥乏味又無趣的課程,但相對它也是養魚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一環。想要養好魚、想要養活魚、那就得先學會顧好水!運用文章中的敘述,實際操作演練,最後發展出自己的一套養魚方式,這就是樂趣所在,且那種「成就感」是無限大。廢話不多說,我們開始上課吧

     談到水,就得先說明一下水的本質,"純水"是單純的由二個氫分子和一個氧分子所組成(H2O),而水會受到週遭環境與天然因素的改變來影響到水最後的特性結構,例如:自然蒸發、雨水稀釋、流水所經過的陸地或岩石中釋出的化學成分、人為因素等,在所有不同因素的交互作用下,造成許多不同的水生環境。這些不同的水生環境中,都有著其不同的獨特性質(酸鹼值、硬度),和適應著環境的魚類與生物,所以我們在養魚前,最好先了解一下預養魚隻的原生環境,才有辦法針對水質做出不同的要求。
像孔雀魚適合鹼性硬水,鬥魚及燈魚則需要酸性軟水等。

稍微簡單說明一下何謂酸鹼值與軟硬水 ....

    「酸鹼值」也就是所謂的 pH值,各個數字所代表的是不同的酸檢性質pH>7 鹼性,pH=7 中性,pH<7酸性,這之中又分為弱酸、弱鹼與強酸、強鹼。不同的魚類適應著不同PH值的水生環境,範圍從pH5.0~9.5不等,然而大多數的魚種都生活在pH值介於6.0~8.0之間的水域,當然對不同種類的魚提供正確範圍內的PH值是最妥當的,因為這可是攸關魚隻健康安全生存的條件之ㄧ,像是坦湖慈鲷的魚(鹼性硬水)養在熱帶雨林的水中(酸性軟水),馬上就會因不適應而出現一些狀況反應,所以最好盡量營造一個適合牠們天然環境的pH值範圍。
         
      
     而「硬度」就是水中所存在的特定金屬離子的量,以鈣離子與鎂離子為主,當然還包含了一些其他離子,如:銅、鋅、鐵、鍶、鋇 等,皆會影響水質的硬度,在大自然界裡,這些金屬離子是由陸地及岩石中釋出而來改變其水的硬度,一般我們稱硬度為dH。

dH 3~6      為軟水
dH 6~18     為中度硬水
dH 18~25    為硬水
dH 25以上     為極硬水


     水的硬度所影響的是魚隻的「滲透壓調節作用」,因為硬水比軟水含有較高的游離子鹽量。那什麼是滲透壓?又是如何影響魚隻?未來有時間我在解釋,因為我怕寫的太多,到時看的卻是一頭霧水,所以將文章內容分批介紹會比較容易懂,我們稍微了解了一下水的本質,接著就開始一步一步慢慢進入「養魚用水」的主題。

     為什麼養魚要一直強調"水質"呢!?因為水質的好壞不僅會直接影響到魚隻的成長過程、健康狀況、存活機率,還會間接影響飼主的信心!大多數剛開始接觸養魚的人,通常都會遇到疾病與死亡的問題,在不斷的重覆著購買與死亡中學經驗,往往都是潦草收場;不是繼續花錢買魚,就是早早收缸退出江湖,總是讓人覺得有點可惜。養魚真的是一件會讓人快樂的事情,要享受這種快樂就得先做好事前功課,相信要養好一缸魚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魚類的生活環境與魚體本身有著密不可分的連帶關係,環境好壞可決定魚隻生長的過程;魚類比陸地上的動物還要經不起環境的變化,環境突然變化直接對魚隻的衝擊就是影響健康狀況。第一次接觸養魚的人最擔心的則是遇到疾病問題,然而構成魚病最主要的三大因素為: 1.病源體的存在 2.惡劣的生活環境 3.魚隻抵抗力下降;天然環境或家中飼養的水族箱不管在哪,都有病源體的存在,而魚體本身也會帶有一些「寄生性原生動物」。在正常的環境下,魚與病源體存在著一種平衡狀態,健康的魚會靠著本身的免疫系統來抑制這些病菌,也就是說當環境開始惡化,魚隻抵抗力下降時,就是病源侵入魚體的最佳時機。

     只要把握住這幾點原則,就可預防疾病困擾。要知道在一個「生態系統健全」的環境下,就算是生病的魚也可不藥而癒;注意平時盡量不要製造對魚隻會產生緊迫的事情,也就不會使其抵抗力下降,例如:把體型大小不依、生活環境不同的魚養在一起,或是換水過多、水溫溫差變化過大,拍打魚缸、抓魚撈魚等,都會造成魚隻緊迫,當魚受到緊迫時的第一反應就是盡可能的「逃離」,此時魚會將身上所有的能量全部都集中在肌肉上才可迅速逃跑,同時對原本抵抗環境的能力跟著下降,長期的受到緊迫就會導致病源體侵入,所以這些都是要盡量避免發生的。

      而要如何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就得先從要用什麼水養魚開始,一般來說RO水、蒸餾水、白開水、山泉水、自來水,都有人在使用,但前兩者不可完全用來當作養魚用水,因為水質太過乾淨;RO水與蒸餾水裡頭已無魚類所需的礦物質與微量元素,若長期完全使用這兩種水來養魚,魚隻不但養不漂亮,且還有可能會發生長不大與易染疾病等問題,這兩種水比較適合當緊急用水或須與處理過的自來水混合使用。

另白開水與山泉水雖然比較可以直接養魚,但白開水因有經過高溫煮沸處理,水中的一些細菌與益菌也都差不多死光了,僅剩下部份的金屬離子與礦物質,對養魚而言也不是很適合,且花費成本和買山泉水一樣頗高,長期使用下來的費用因該也很驚人;山泉水養魚的缺點就只有關荷包問題。我個人覺得與其用以上的這四種水來養魚,不如把錢省下來買好一點的過濾設備或營養補給品。

     養魚用水最方便且最容易取得的還是-自來水。但偏偏台灣的自來水卻不能直接引進魚缸裡使用,因自來水公司在對原水做處理時,會以較具有消毒作用的「氯氣」和一些化合物來對水質進行消毒,雖然這些化合物的劑量都有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對人體較無直接性的影響,但對魚類來說卻是具有非常大的毒性,況且氯氣在水中是非常不穩定的,例如夏天的高溫會影響到氯氣的消毒作用和下雨過後所造成的原水渾濁,都會讓自來水公司將平日使用的劑量增加,來對水質進行消毒。這樣的水用來養魚隱藏著許多危險因素,與致命機率!所以我們養魚用水真正的答案就是「有經過處理的自來水」。

看似複雜又麻煩的養魚用水,實際上真的是很簡單,只是為了清楚明瞭的講解,文字敘述較多了點罷了!

                                ~~休息一下~起來活動活動筋骨~再來繼續進行課程吧~~

     自來水除了含有一些化合物與氯氣之外,在水的來源以及配水過程中都還會夾帶著一些有毒的重金屬,這些重金屬對魚類來說又

是另一種傷害;愈要降低這些有毒物質其實一點也不困難,一般我們最常使用的是RO的前置過濾器『三胞胎』。

     三胞胎可有效的過濾自來水中的氯氣及重金屬,由第一道5微米過濾濾心先處理掉水中的細小雜質,再由第二~三道的活性碳來吸

附水中的氯氣、重金屬與一些有機物質,為了要更安全的使用自來水,也可添加一些[「水質穩定劑」來幫助淨化水質,一般市售的水質穩定劑大部分都還會額外添加一些特殊功能,如..可幫助消除緊迫、保護魚體黏膜等,這對幫魚隻換水來說有非常大的幫助。所以經過處理的自來水用來養魚是最安全、安心的。接下來就是要談到如何養魚!以養魚來說有三項工作是比較重要的,第一為養水第二則是對水    第三就是定期換水    只要能把握住這三項要點,養魚就會變的很輕鬆、容易。接下來一連串的文章敘述就是要逐一說明此三步驟!

{養水}
養水又分為1.新缸設置養水 與 2.平日換水用的儲水養水,同樣稱為「養水」但意思卻完全不一樣!!!我們先借「新缸養水」來簡單說明一下養水。

         當新買回來的魚缸因還尚未建立一個完整健全的生態系統,所以並不適合馬上就開始養魚,所謂健全的生態系統是指「穩定的水質」與「優良菌種叢多」的環境,之前提過自來水需要經過處理才可使用,特別又以新缸設置來說更需小心謹慎,已處理過的自來水雖可直接使用,但那是針對「換水」而言,至於新缸所要求的一個完美生態環境,所佔著最重要的角色卻是我們肉眼所看不見的一些益菌,這些具有硝化功能的益菌統稱它為-硝化細菌。硝化細菌扮演著一個維護環境、平衡生態、穩定水質的使者,它最主要的功能是分解水中的有毒物質,例如魚隻排放出來的廢棄物,經過化學反應會產生一種元素「氨」,氨對魚來說是一種含有劇毒的元素,過量的氨會導致魚隻「氨中毒」,它對魚類的致死極限最低只有0.2~0.5毫克/公升,也就是魚類只要接觸到這個濃度的氨後,會造成急性中毒而迅速死亡。硝化菌這時就是重要的關鍵,它會將這種有毒物質轉化為毒性較低的亞硝酸鹽,雖亞硝酸鹽毒性比氨還來的小許多,致死濃度僅剩下10~20毫克/公升,但對於較敏感的魚類而言卻會增加疾病行成的機率。在生態的循環中,硝化細菌最後還會把亞硝酸鹽氧化為較不劇毒性的硝酸鹽,其循環過程就是


【魚類排放出來的有機廢物】→氨(NH3) →被去氨硝化菌氧化→亞硝酸鹽(NO2-)→被去亞硝酸硝化細菌氧化→硝酸鹽(NO3-) → 水中的植物吸收其作為養分(一般在水族箱理皆由定期換水而稀釋掉)

         所以結論是要控制氨、亞硝酸鹽、硝酸鹽的濃度,就必須注重「生物過濾」作用,也就是要培養出有益於水質管理的優良益

菌。就如市面上有許多不同種類的過濾設備,最主要也是為提供硝化細菌的生長;幾乎大部分的濾材都含有最大可能的表面積供硝化

細菌附著在上面與生長,這些細菌需要不斷的水流,與含氮化合物的營養及氧氣的供應才能執行硝化作用。先了解一下這些過程,在

來談養水才會比較有一點概念。

                                 <休息片刻,稍些微整理一下思緒,在繼續往下看吧!>

【新缸養水】
     一般玻璃缸皆使用酸性西利康來黏合,所以買回來的新魚缸在要養水之前最好先裸缸浸泡個3~4天,為了就是要將玻璃與玻璃黏合處的黏著劑釋酸出來,避免影響水質,等泡過後再將水全部倒掉重新注入新的水,便可開啟過濾設備進行養水;因自來水中的硝化細菌含量非常非常少,所以硝化菌的培養需要較長的時間,單純只有裝水在作運轉的缸 約要2~4週左右,才能培養出充足數量的硝化細菌;而魚體本身就帶有硝化菌,因此我們可在養水的這段期間內,也可先放入一些較為強壯易養的魚種(如:白雲山、小斑馬等..)來幫助培菌。也有些人稱這種作法為「試水」!意思就是說,要知道水質到底穩不穩,觀察魚隻健康狀況便可知道(註1) ,其實要判定硝化菌是否健全,可直接從水的清澈透明與白霧渾濁得知。

     新缸養水要較快速、方便、簡單的方法也可直接倒入硝化菌(註2) ,一般在市面上都買的到,使用方法皆會在瓶身的標示上,然而目前大部分市售的硝化菌裡都還會添加其它菌種(如:光合菌),所以會建議添加完後每天光照8小時(註3),以這種方式來培菌僅需3~6天即可穩定菌種,完成新缸養水。

註:
1.試水-個人認為魚隻太過強壯其實從外觀上也看不出什麼變化,所以純粹當作培菌會比較好一點,
  以免誤認”試水的魚”看起來很正常,就魯莽的開始購入其他的魚,導致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2.硝化菌倒入之前,自來水一定要先處裡過,確保水裡已無氯氣才可添加,不然加進去的菌種等於白加!

3.有些硝化菌裡是不含光合菌的,使用前請先看一下瓶身說明

【儲水の養水】
     這裡的養水是指為「養魚而準備的用水」!要去除自來水中的氯氣除了先前提到的三胞胎外,也可利用曝氣的方式使其自然揮發(註1),作法就是將水先儲存在一容器裡後"加強打氣"使水滾動,來驅使"增加水中溶氧"以進行氣體交換,讓氯氣自然揮發至空氣中,曝氣過程需要24小時不停的打氣(註2)才可完全除氯,當然若有添加水穩可加速除氯效果,只需10分鐘即可;但若是遇到颱風天或與雨天,曝氣時間則需再延長,且水穩的用量也須比平常的要多一些才可以使用。只要有經過曝氣除氯的水就可以直接用來養魚了,我們也可在儲水桶裡放一些表面積較大的過濾器材如:水妖精 來一同養水好讓硝化菌附著,會使水質更加穩定、安全。

註:
1.使用三胞胎過濾+水質穩定劑所處裡過的水可直接使用,不需再經過曝氣

2.文章中的養水時間是針對不添加任何東西或三胞胎過濾所需的時間,所以一定要曝氣足24小時才比較安全。


【對水】
     魚隻剛購買回來時因飼養環境的不同,不管是水質或是水溫,一定都與家中的不一樣,所以必須先讓魚隻慢慢的來適應家裡的飼養環境,文章之前有提到魚類比陸地上的動物還要經不起環境變化,所以「對水」這步驟也就直接影響到魚隻是否可安全生存。針對水質來說,其實在台灣都差不了多少,除非是從國外進口的魚才會有比較明顯的差距,一般水族館購買回來的魚皆能適應家中的飼養環境;反而對水溫就比較敏感,尤其是冬天買魚回家,包裝魚隻的水絕對與室內有所差距,這時若直接將魚放入魚缸,相信很容易就會引起魚隻緊迫,爲了將魚隻順利引進缸中飼養,更突顯出對水的重要。

對水的步驟如下:
1.溫差大時(如:冬天)買回來的魚不拆包裝直接放入魚缸裡對水溫約30分鐘,讓袋子裡的水慢慢調成與飼養缸中的溫度相同。若氣溫比較暖和,溫差不大,先用手觸摸袋內與缸中水溫是否差不多,對溫只需10分中即可。

2.將袋子封口打開,把魚缸裡的水倒一點進入袋子,讓魚開始適應其缸中水質,等待時間約5分鐘。

3.5分鐘過後,再把袋子裡的水撈一點丟掉,並再倒入一些魚缸裡的水。此步驟需重複3~4次。爲了避免後續不必要的麻煩,勿將袋子裡的水倒入魚缸裡,畢竟誰也不知道裝魚的水質狀況好壞,且也可預防家中的良好環境不受破壞。

4.當上述動作反覆做過3~4次後,會使袋內的環境與缸中幾乎相同,此時就可將魚隻一一撈出放進魚缸,當然袋子裡的水還是直接丟掉不要進入魚缸。

【定期換水】         
     想要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定期換水是不二法則。先前提到的硝化作用,最後是將有毒物質轉化為較無毒性的硝酸鹽,而定期換水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稀釋掉硝酸鹽,與補充被水生動植物所吸收掉的礦物質與微量元素;原則上換水時間都是設為一個禮拜換一次,但需依魚缸的狀況來自我做調整,例如像我是用一呎裸缸養鬥魚,僅只有用水妖精來幫助過濾,所以幾乎是每天至少會換一次水。當然針對不同環境與不同過濾設備,和飼養方式而訂定換水時間長短。

     每次換水換太多或不足都不太好,換太多水易導致環境變化過大使魚隻不適應,換的水量不足對整體上又無實質的幫助,所以僅需換掉魚缸1/3的水量即可。而換水同時,水中的硝化菌也是會流失掉的,所以請切記,勿再同一時間換水又清洗濾材,這樣會嚴重影響缸中的生態平衡,當然換水後添加一點硝化菌也很有幫助喔。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