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其他] 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衝擊(讓我震撼的歷史書)

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衝擊(讓我震撼的歷史書)

      台灣?蕃薯?這關哥倫布啥事?當然有。台灣人愛以蕃薯自居,但蕃薯卻是不折不扣的外來種,而且是來自美洲。要是告訴老人家,他們過去吃了大半輩子的地瓜,是美國來的,大概是不信吧?

      你相信下列植物是來自美洲嗎?

玉米, 南瓜, 木瓜, 花生, 馬鈴薯, 甘薯(地瓜), 樹薯, 芭樂, 蕃茄, 鳳梨, 辣椒, 可可(巧克力), 菸草,
以下是 : (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衝擊)一書的部分內容

  一段人類忽視了五百年的歷史,一則遲了三十六年才傳到台灣的史實,將深刻改變我們的全球史觀。

  每當我們談起世界史,主角總是圍繞在歐洲;直到本書作者克羅斯比在一九七二年揭開深深影響歐美以及現代世界的關鍵力量後,這段消失五百年的歷史才又重回人類史冊,人類也才意識到,植物、牲畜乃至細菌,才是新舊二個世界交戰的真正火力,而且它們的後果絕不只是一些美洲國家的誕生,更是全球生活文化、飲食風俗的大轉變。

  歐洲人用槍砲征服了新世界,美洲則用植物改變了我們餐桌上的風景乃至日常生活的文化。幾個影響重大的例證包括:

  .玉米:原生於美洲的營養穀物,目前已成全世界人類與牲口最重要的糧食之一,也是全球最夯的生質能源的原料。

  .馬鈴薯:這種原產美洲的高澱粉植物,現在變成全世界速食店的必備主食。

  .辣椒:十七世紀還沒沒無聞的美洲辣椒,今日已成麻辣鍋與印度咖哩飯裡不可或缺的成分。

  .菸草:原作為殺蟲劑與藥品使用的菸草,自美洲傳出後卻演變成了嗜煙癮君子的最佳良伴,迄今已荼毒了為數不少人的肺臟和口袋裡的金錢。

  .可可(巧克力):美洲人拿來做藥的苦味種子,如今成為甜蜜、浪漫,每年情人節必定熱賣的愛情象徵。此外巧克力內含的高抗氧化成分,更讓重視健康、養生的人士趨之若鶩。

  就連一向被視為台灣「國食」與認同符號的「地瓜」,也是美洲原產,爾後在「大交換」下來到台灣。又稱甘薯或番薯的地瓜,被哥倫布當成海外奇物帶回西班牙獻給女王,十六世紀的西班牙已遍植地瓜,然後西班牙水手又把它帶到菲律賓。再於明朝傳入福建,十七世紀透過荷蘭人進入台灣,從此與台灣的生命與文化形成密不可分的關係。

  很難想像,一個沒有美洲的世界,我們的餐盤還剩下什麼呢?

  然而在這個歐洲獲利的歷史過程中,歐洲人所帶過去的細菌,卻殺害了無數的美洲印地安人。當時甚至有人描述:「一群印地安人只要嗅到一個西班牙人的味道,他們就會立即死去。」此外,歐洲人有意無意帶過去的生物,也掠奪了美洲原生物種的生存空間。自哥倫布登陸美洲大陸這五百年來所消滅的物種,可能比一百萬年演化而滅絕的物種都還要多。
  對於這段可說是史上最重大的一次「全球化」歷史事件,本書作者克羅斯比切入的角度與其他歷史學家不同,也開啟了史學、人類學和生態史的新領域,將過去人類所忽視的史實重新拉回歷史。

   「生物學的交換」,其中當然包含了人類和動植物等。人類的生命體無法遠離食物及衣物等而存在,因此,想要了解「人」,最重要的即是視其為一生物性的實體,這個實體會和其他的生命有機體互為影響。這種以生態和環境切入的觀察角度,與傳統歷史學從「人」,以及和人相關的種種機制來看歷史,是一種相當不同的新嘗試,也因此得到了和傳統史學完全不同的結論。

    十六世紀的史料清楚說明,因哥倫布的航行所帶來的「最重要」改變,在本質上是屬於生物性的,並不在於政治或社會等層面。因此,歐洲人因歐美航路的開始而將天花帶入美洲,造成美洲人口急速的下降,該人口因此致命衝擊,是歐洲人能在幾場對決中輕易致勝的主因。這個結論,與傳統說法中,因西班牙入侵者的暴行而造成的高死亡率,是完全不同的。

    再者,克羅斯比的研究顯示,一四九二年以來三百多年世界人口的成長,與美洲原生的食物,像馬鈴薯和玉蜀黍,進入世界人口的日常生活飲食有絕對關係。不論是馬鈴薯、地瓜、木薯、玉米、花生、可可還 是菸草,都是來自於美洲大陸。唉,過去真的一直以為花生和地瓜,是中國故有的農作物,隨唐山過台灣。結果,唐山過台灣是真,卻不是中國原產。山藥?一直以為是日本的植物。木薯?總該是非洲的原生種吧?印象中,不論 Discovery 還是 NGC,都是非洲的原住民在食用木薯,不是嗎?木薯必須處理過才能食用,否則氫氰酸會讓人中毒。這樣的農作物,很難想像居然是幾百年前才被傳到黑暗大陸。還沒完。大家或者都聽過長輩說過,小時候吃五爪蘋果的「故事」吧?美國蘋果如雷貫耳,相信是另一項從美洲傳到歐洲的重要植物吧?錯。蘋果是歐洲的植物,是人類刻意帶到美洲去栽種的,根本沒有原產美國蘋果這種東西。

   喜歡美國牛肉?還是紐西蘭牛肉?看過美國牛仔騎在馬上趕著牛群與綿羊群的場景吧?印第安人在馬上的英姿,是西部片不可或缺的場景。印地安人,或許\就是美洲大陸的游牧民族,不是嗎?等等,再想想。歷史告訴我們,西班牙流氓在中美洲肆虐的時候,阿茲特克人沒有騎兵啊?馬雅人?好像也是靠兩腿奔馳的民族。那,印加文明呢?哦,對啊,也沒有使用馬匹的紀錄。所以,西班牙人運氣好,沒遇到馬背上的原住民。錯。 別說騎兵了,美洲原生哺乳動物,被馴化的實在屈指可數。馬、牛、綿羊等,都是歐洲的牲畜。在哥倫布大交流之前,美洲大陸根本沒有大型馱獸。是的,北美的 「野馬」,其實是人類飼養的馬匹野化的結果,並不是原生物種。美洲原有的大型草食性動物,血緣和舊世界的駱駝還比較接近些,那就是駱馬。﹝應該沒有駱馬騎兵啦...﹞如果看過 Discovery 的「史前北美洲」,或許\會對北美的大型哺乳動物印象深刻。問題是,那些動物如今只見化石而已。除了阿拉斯加棕熊這類雜食性動物外,北美沒有獅子,沒有老虎,沒有其他大型貓科和犬科動物。扣掉熊,最大的略食者是美洲豹\(或者要稱美洲獅也行,反正就是美洲大貓,比非洲的獅子、歐亞的老虎要小上一號。)又因為缺乏可 以將大草原轉換成蛋白質的草食性動物,美洲原住民只發展出產量不怎麼理想的農業(但單位面積的產率卻很優異)。畢竟,沒有了馬、牛、驢的協助,人自己是唯 一可以工作的動物了。就連狗,新世界的家犬,也比舊世界的小一號。所以,是人類,把各個大陸的生態環境,攪地天翻地覆。

   在哥倫布之前,恐龍滅絕之後,物種並沒有這麼大規模的遷徙和交換。鳥類藉由糞便將種子帶到島上是一回事,但不會有牛群被洪水從歐洲沖到美洲。馬匹出現在新大 陸,科羅拉多馬鈴薯甲蟲出現在亞洲,顯然都是人類介入的結果。在達爾文之後,人類有意或無意的造成物種跨洲的交換。有些「可能」產生不錯的影響 - 畢竟, 馬鈴薯、地瓜、玉米養活了歐洲、亞洲許\多人口。但,也讓疾病、病蟲害...等,藉由人類的腳步,對世界造成了深遠、永久、不可逆的改變。
   於是,梅毒出現在歐亞非,天花和其他疾病則摧毀了美洲的原住民。然後,又因為人口的消長,開始了給百年的黑奴掠取與販售,和歐洲移民史。(也因為歐亞過剩的 人口可以遷往美洲,所以歐亞大陸上得人們,就可以繁衍更多的後代,導致全球人種比例永久的改變。)如今,美洲大陸上的人類,絕大多數是歐洲人與非洲人的子 孫。真正的美洲原住民,反而如同客人般的稀少。其中,加拿大、美國和阿根廷,根本就是在美洲的歐洲國家。
   歷史,絕對不是只有大人物的決策,制度的轉變,政權的更替而已。氣候、生物,其實更多是政治事件背後的導火線。這本哥倫布大交換,可以讓我們去思索,生態與疾病,對這個世界的影響力,永遠比政客更深遠。

TOP

原來還有那麼多歷史故事
不過人也是歷史上的一份子
也是地球讓人類走上這條路的

TOP

他發現了新大陸,我真想知道他也沒有去百慕達三角洲!!

TOP

嗯,一定看過描述山地人原住民吃芋頭。結果芋頭变成外省人的符號,這就是政治啦。
從哥倫布到美洲及漢人到台灣就知道強勢勢力入侵的結果。難怪霍金說少去招惹外星人為妙。

TOP

這算是另一種演化嗎?
有好的和壞的演化

TOP

結論是人類帶來的髒亂  疾病  禍害  
原比自然界帶來的破壞還要嚴重
這問題不再改善人類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TOP

大大資料有點錯誤喔:
2007年經西安文保中心專家確認,距今2100年前的漢陽陵從葬坑出土的農作物裡,已經出現了花生。花生原產地究竟何地目前正陷入爭議。
把這些新植物糧食傳到世界各地貢獻最大的,
卻是惡名昭彰的英屬東印度公司。

TOP

哥倫布的大航海探險,實現了人類知識智慧的大推進
他的航海冒險以他的年代只是純粹的想要領取賞金及
爵位,並幫助國家擴張領土,但是其歷史地位卻也是功
不可沒,沒有他的冒險犯難精神,真的就沒有現在東西方
文化融合交流的狀態

TOP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

那麼這本書你會更感興趣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