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與時俱進的性教育教學

與時俱進的性教育教學


處在青春期的青少年,由於受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影響,生理上就會出現了一系列與性別有關的特徵。與此同時,少男少女在心理上也會開始產生性好奇,甚至性幻想。


這個階段的年輕人,最需要的是一套完整並且跟得上時代的性教育課程,以引導他們如何正確地看待性問題,以及在面對問題時該如何應對。也就是說,除了傳授理論上的性知識以外,也應該教導一些實用性的方法,比如男性應該如何使用避孕套,女性又能採取什麼樣的避孕措施等等。然而,對青少年傳授性知識這樣在科學上完全合理並且有必要的教育工作,相信這就是為什麼儘管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已經有不少有識之士呼籲政府應該在學校裡推展性教育,教育界人士也深知其利,但教育部卻遲至二十一世紀才開始在學校裡推出強制性的“性教育之成長歲月”課程的原因。


此後,教育部推展性教育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幾年前,教育部為了讓課程更加生動有趣,曾經與婦女行動與研究協會(AWARE)合作,在校園裡引進其性教育課程,卻因部分保守家長的反對及其他因素,被迫在2009年宣佈不再採用這個課程。


除此以外,教育部在校園內推行避孕套使用方式的教學,也曾經遇到過阻力,2010年就有兩所天主教教會學校對此公開表示不滿。由此足證在校園推行性教育的難度及複雜性。


資訊科技進步帶來了各種資訊產品的發達及廣泛流行,幾乎“家家有電腦,人人有手機”的高度發達資訊社會,要讓學生們不受社交網路的影響是不可能的。既然不能堵,就必須採取疏的手段,教導他們如何在這個看似平靜,其實暗潮洶湧,隨時可能觸礁沉沒的網路海洋裡安全航行。通過面簿、推特等社交網路結交朋友,交換意見或諮詢求助等,青少年甚至部分早熟的兒童當中,是相當普遍的。對處於發育階段的少男少女來說,在社交網路上討論性問題也相當尋常。


而他們從中獲取的資訊極有可能是錯誤的,以男女青年(20歲至35歲)各百人為對象展開的調查就發現,有34%的青年誤以為“體外射精”、性交後沖涼、洗澡時性交、身體倒轉兩小時和用可樂沖洗下體等方式可以避孕,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從互聯網、別的不說,單單從教導青少年如何從真假難辨的網路資訊中辨別真偽,以免受到錯誤資訊的誤導這個方面看,教育部在現有性教育課程中增設社交網路知識的努力,就理應加以支持。


現今的性教育課程已不是“性教育之成長歲月”單一科目,還包括了旨在防止性病的“e青少年”課程,加上科學課、衛生教育課、公民課等等,採取了十分全面的綜合性教學方法。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和實用方法的同時,樹立起正確的性價值觀,才是新一代性教育的最終目的。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