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外夷傳奇] 蓋茨堡戰役

蓋茨堡戰役

  蓋茨堡戰役(Gettysburg Campaign)為美國內戰期間,在1863年六、七月間所發生的一連串戰鬥之總稱。美利堅聯盟國的羅伯特·李將軍所部北維吉尼亞軍團於錢瑟勒斯維爾之役獲勝後,北上進攻維吉尼亞、馬里蘭、以及賓夕法尼亞諸州。聯邦軍方面,先後由約瑟夫·胡克以及喬治·米德兩位少將所領軍(以6月28日為界)的波多馬克軍團躡李將軍之後,敗之於蓋茨堡之役中,但未能阻其遁回維吉尼亞。
  美利堅聯盟國的羅伯特·李將軍率所部北維吉尼亞軍團於錢瑟勒斯維爾之役(1863年5月1日至5月5日)擊敗聯邦軍波多馬克軍團後不久,李將軍決定二次北侵。此一行動可打亂聯邦計畫中的夏日選舉,可能幫助被圍於密西西比州維克斯堡的守軍脫困,並使聯盟國軍就食於邊界之外的北方豐饒農場,以讓飽受戰火蹂躪的維吉尼亞獲得必要的休養生息。李將軍所部可同時威脅賓夕法尼亞的費城、馬里蘭的巴爾地摩、以及華盛頓特區,並鼓動刻正於北方成長中的和平運動。基本上,也就是李將軍於1862年的馬里蘭戰役中所用之策略。
  1863年6月3日,李將軍所部開始自維吉尼亞弗雷德里克斯堡潛行向北。
  由於石牆傑克森將軍前此已經陣亡,李將軍將麾下北維吉尼亞軍團所轄兩大兵團重組為三個新的兵團。詹姆斯·隆史崔特留任少了一師兵力的第一兵團司令。原受傑克森指揮的兵團一分為二,第二兵團劃歸理查·尤爾中將指揮,新的第三兵團由安伯洛斯·希爾(Ambrose Powell Hill)中將擔任兵團司令。三大兵團連同詹姆斯·史都華的騎兵師加起來,總兵力約75,000人。
  約瑟夫·胡克少將麾下的波多馬克軍團由七個步砲兵團、一師騎兵、以及一個砲兵預備隊組成,總兵力超過90,000人。由於錢瑟勒斯維爾之敗,以及在李將軍二次北侵波多馬克時,在回應作為上意見不同,林肯總統很快地指派喬治·米德少將取代胡克將軍的司令一職。
  此戰中最大規模戰鬥,通常被認為是美國內戰的轉捩點。米德將軍在三天的激戰中擊敗李將軍,雙方共160,000人的兵員中,共有51,000人陣亡。戰事自亨利·海斯所部一師與巴福德所率的騎兵,連同後來捲入的約翰·雷諾(John Fulton Reynolds)所部第一兵團(I Corps)之遭遇戰展開。聯邦軍第六兵團(XI Corps)抵達後,連同第一兵團,遭南下的尤爾兵團與希爾兵團聯手痛擊,被迫退入城中,於城南的墓園嶺(Cemetery Hill)經寇普嶺(Culp's Hill)至墓園山脊(Cemetery Ridge)一線佈防。7月2日,李將軍雙線發動大規模攻勢,同時襲取米德將軍的左右兩翼。雙方於小圓頂、魔鬼穴、麥田、桃園、東墓園嶺、及寇普嶺各處展開激戰。米德靠著內線作戰的優勢移防守軍,並打退聯盟國軍的進擊。7月3日,李將軍對聯邦軍陣線中心發起皮克特衝鋒,三個師的兵力死傷殆盡。其時,史都華將軍率部趕回參戰,他在主戰場以東進行一場無關大局的騎兵對決,企圖穿入敵軍後方。雙方僵持至7月4日(維克斯堡之役(Battle of Vicksburg)於同日結束,聯邦軍獲得驚人勝利),李將軍下令撤退。
  蓋茨堡戰役為李將軍在內戰中最後一次大規模攻勢。自此之後,北維吉尼亞軍團僅能被動因應敵軍所發起的攻擊。李將軍損失超過28,000名的兵員,是聯盟國所難以支付的代價。而戰役之主要目標無一達成。
  如同喬治·麥克萊倫將軍於安提耶坦之役(Battle of Antietam)後一般,米德司令因未能成功截住李將軍南遁而飽受責難。由於受到林肯總統的壓力,他於當年秋天發動兩次攻擊─布里斯托戰役(Bristoe Campaign)和雷奔之役(Battle of Mine Run)─皆告失敗。他後來復於美國國會作戰聯席委員會(U.S. Congress Joint Committee on the Conduct of the War)中遭政敵羞辱,質疑其於蓋茨堡之作為,以及失於在波多馬克河截擊李將軍。
  1863年11月19日,在蓋茨堡戰場上設立國家墓園,亞伯拉罕林肯總統於開幕式中發表其著名的蓋茨堡演說,重新定義這場內戰,宣稱摧毀奴隸制度為主要目的,並向全國籲求『自由之新生』。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