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兵燹錄] 秦滅趙之戰

秦滅趙之戰

  秦王政十八年至二十五年(西元前229~前222年),在秦滅六國的戰爭中,秦軍攻滅趙國(今河北南部、山西北部等)的作戰。
  秦王政十一年(前236年),秦國乘趙與燕大戰,國內空虛之機,分兵兩路進攻趙國。名將王翦率一軍攻佔閼與(今山西和順)、撩陽(今山西左權),將軍桓齮、楊端和率一軍攻佔鄴(今河北臨漳縣西南)、安陽(今河北安陽西南)等9座城邑。十三年(前234年),桓齮又率軍進攻平陽(今河北磁縣東南)、武城(磁縣西南),殺死趙將扈輒,斬首10萬,大敗趙軍,佔領城池。十四年(前233年),桓齮揮軍越太行山,佔領赤麗、宜安兩邑(今河北石家莊東南),進攻趙國腹地。趙王急調在北方戍邊抵禦匈奴的名將李牧,帶兵抗秦,在肥(今河北晉州西)大敗秦軍(參見肥之戰)。桓齮畏罪逃燕。
  十五年(前232年),秦軍又分兩路進攻鄴和狼孟(今山西陽曲)、番吾(今河北靈壽西南),亦被李牧軍擊敗。但趙軍也損失慘重,只得退守都城邯鄲(今河北境)。
  此後秦軍經過三年休整。十七年,正當秦軍滅韓時,趙國遇到嚴重旱災,國內缺糧,人心浮動。秦在穩定佔領區形勢,將韓地改建為潁川郡後,立即轉用兵力於趙,於十八年派軍乘趙大饑之機從兩個方向對趙國發動進攻。王翦率上地(今陝西北部)兵,羌瘣率羌兵出井陘(今河北井陘西);楊端和率河內(今河南新鄉一帶)兵,分由南北夾擊邯鄲。趙王派李牧和司馬尚率軍抵抗。李牧仍採用築壘固守,避免倉促決戰的方針。秦軍屢攻不勝,形成相持。
  王翦利用趙王遷庸碌無知、其寵臣郭開貪才好利和嫉賢妒能的弱點,使用反間計。一方面停止進攻,保持對峙,派使者去趙營見李牧談和,一方面派間諜攜重金潛入趙都,賄買郭開,散佈流言,誣告李牧私自與秦講和,相約在破趙後分地代郡。趙王遷聽信讒言,遂命趙蔥和顏聚代替李牧、司馬尚為將。李牧拒不受命,被趙王殺死。李牧治軍有方,愛護部屬,在邊防與官兵共同生活、戰鬥多年,頗得士心,被殺後軍心渙散,部隊解體。
  十九年(前228年)三月,王翦軍乘勢猛攻,一舉擊敗趙軍,殺趙蔥,占東陽(太行山以東)。顏聚懼逃。十月,王翦、羌瘣軍攻破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公子嘉帶領宗族數百人逃代(今河北蔚縣四北),自立為王。但此時趙國已名存實亡,秦於趙地設邯鄲郡。
  代地趙軍與燕軍聯合駐上谷易水(今河北懷來西北),企圖阻止秦軍繼續北進。二十一年(前227年)又為秦軍擊敗。至二十五年(前222年),王翦之子名將王賁率軍在攻滅燕趙殘餘勢力後,破代,俘代王嘉。趙徹底滅亡。
  趙國是戰國時期實力僅次於秦國的國家:有一大批軍事將領,如武靈王、廉頗、趙奢、李牧、龐暖等,尤以廉頗、李牧最為著名,其才能亦不在白起、王翦之下;軍隊也有數十萬精銳之師;趙國因連年同秦作戰,百姓也十分熟悉軍事。但其君主多為無能之輩,對奸佞之臣言聽計從,長平之戰戰死四十五萬,精銳盡失,即便再有千百個廉頗和李牧,最後也難逃滅亡。

TOP

發新話題